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月照殘荷
- 外文名稱:The lotus
- 歌曲時長:06:09
- 發行時間:1997年秋
- 歌曲原唱:王天一
- 譜曲:王天一
- 音樂風格:古箏獨奏曲
- 歌曲語言:中文
《月照殘荷》概述,歌曲原文,結構剖析,美詞賞析,修辭手法:喻人與景,註解,
《月照殘荷》概述
《月照殘荷》由王天一創作於1997年秋。明月當空,秋風颳起,荷塘浮葉,花去枝枯。作者觸景生情,抒發了人們的那種鬱郁不得志無可奈何的浮躁心情。全曲慢板運用“按顫弦”、“按滑弦”、“上下滑弦”、“後起顫”、“顫後滑”等技法,描繪出悲涼的自然景象很人們的抑鬱心情;快板運用了按音快速交替彈奏和跨八度交替彈奏等技法,描繪了人們的浮躁心理。
此曲慢板中的“按顫弦”、“按滑弦”、“上下滑弦”的彈奏和快板中的傳統式“勾托抹托按音”快速交替彈奏和跨八度交替彈奏均是難點。“按顫弦”要注意音準和腕部顫動頻率,“按滑弦”要適當延長過渡音,“上下滑弦”要滑得優美輕盈俏麗,快速彈奏要乾淨利落,節奏感要強。對快速彈奏部分有難度者,可採取先慢後快的練習方法。全曲的彈奏,情感要投入,動作要優美,情感和動作要符合表現樂曲內容和揭示樂曲主題需要。
此曲作為優秀古箏獨奏曲,入選《中國古箏考級教程》和《王天一箏曲選講》。
歌曲原文
王君天一,夜觀荷池。凜深秋之清氣,見敗荷於池中。秋月在天,其輝清冷;池內殘荷,敗葉枯莖;淤泥滿池,污其殘荷;天一心動,低回沉吟,吟而有嘆,嘆而賦曲。加之秋風,搖曳殘荷,更增寒意;回顧夏榮,已無存矣。與“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1)”相較而恍如隔世。於是殘葉乾裂,殘莖幹癟,渾身戰慄,了無支撐。左偏右旋,宛若醉漢;時伏時起,恰如殘燈;伏而復起,渾身泥濘;為秋風吸刮水分,為污泥污遍全身,為秋月照其尷尬,為世俗無暇顧盼,為愚夫落井下石而攀摘刀削。其情悲,4,7,其心顫,4,7;唯悲而淚止,唯顫而定神,繼之以呻吟,呻吟而復振。緣於何也?緣於根也。其根未死,其身有望;來春始發,其下必茂;茂之不易,榮之惟艱。顧而嘆之,自嘆美則美矣,其如歐陽公為楊闐作“好學有文,累以進仕舉,不得志(2)”之喟嘆也。
結構剖析
此曲為三段體,前後呼應,哀動霄漢;中部激越,飆若奔馬。此所謂鬱積勃發,怨氣噴射。直且真矣,宜乎處“魏徵忠直,正因陛下是明主(3)”之勢。曲意亢直,於亢直中見誠勇;曲意哀婉,於哀婉中抒鬱悶;曲意無奈,於無奈中尋轉機。七尺男兒,窮而不墮青雲之志;行勝賈誼(4),悲而善保天賜之軀;曲成名就,終而幸逢知遇之人,幸也,宜也。此即王充所謂“學不宿習,不可以明名;學不宿著,不可以遇主”(5)者也。
美詞賞析
殘荷雖殘,榮時為物所忌。其花之美,野草不較而拙。美惡既殊,難於共處。殘荷雖枯,期於來年;大道所行,不顧細小。敬宗有言:“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而行者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而盜賊惡其光輝。是非且不可聽,聽之不可說。君聽臣遭誅,父聽子遭戮,夫婦聽之離,朋友聽之別,親戚聽之疏,鄉鄰聽之絕。人身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6)。”心術不正之物,必毀有道之士;藤蔓荊棘之屬,必謗荷花之美;屈原峨冠姣美,諂邪誣之“好淫”(7)。如此相妒,何世不然?殘荷身陷淤泥,為秋風所損折,其如雄傑偉岸之士,當窮之時,庸人匹夫得而辱之;龍近旱岸,草芥蝦蛤得而戲之。殘荷為秋風所忌,損折之;為淤泥所妒,污墨之。宜也。荀卿有言:“好女之色,惡者之孽也;公正之士,眾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賊也(8)”。荷於眾物,色過之,才亦過之,豈非正義直指,勇行大道而為物所謗者乎?古人有言:“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忌(9)”,而為異志者妒之、忌之、怨之、毀之、謗之、中傷之,宜也。若以賢者而論,恰如王充所言:“御者願摧王良之手,弦者思折伯牙之指”(10),也即為“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者也。
修辭手法:喻人與景
觀其曲,見其情。王君天一,如古人寄情於殘荷而慨然有嘆,此非歐陽公論梅聖俞“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于山顛水涯之外(11)”乎!而曲之委婉,情之抑鬱,意之縈迴,思之牽腸掛肚,以滑顫推揉手法形其內心之顫抖,此志之不申之憂思也。失侶者遠望,形孤也;志之不伸,途窮也;其曲瑰麗,悲苦成精也。又豈非歐陽公所謂“愈窮則愈工(12)”者乎!曲成於筆,形成於著作,音聞於絲竹,道行與宇內,尚可聊以自慰,恰如“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轀英雄淚(13)”。自古至今,懷瑾握瑜者,皆發奮而為。史遷有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14)”,如王君天一,其是之謂乎?若似此,此即王君天一,以其鬱郁,一發而不可止,宏篇大曲,乃於幽微發憤之作乎!雖為中傷,苦中功成,今生今世,可以無悔。荀卿曰:“事莫大於無悔(15)”,足矣!
註解
1、見柳永《望海潮》。
2、見《古文觀止》歐陽修《送楊稹序》。
3、見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冊120頁。
4、賈誼,西漢文帝時政論家,有王佐之才。因上疏欲變革陳舊,遭先朝大臣讒毀被貶為梁王太傅。梁王年輕,好遊樂,墮馬而死。賈誼哭泣歲余而死,年僅三十三歲。此即不善保身,志大而量小者也。
5、見王充《論衡》。
6、見《貞觀政要》。
7、見《楚辭·九歌》。
8、見《荀子·君道》。
9、見王充《論衡》。
10、見《古文觀止》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
11、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12、見司馬遷《報任安書》。
13、見《荀子·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