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蔡東著短篇小說)

月光下(蔡東著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月光下》是蔡東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青年文學》2021年第12期。

《月光下》圍繞小姨李曉茹和外甥女劉亞從兒時親密無間到疏遠隔閡,再到彌合的關係變化,書寫出人物複雜的情感和生命體驗。《月光下》散發出詩性氣質和優美風度,以深情的筆觸,精妙入微地抵達了本難以探查的幽深之處,延續著蔡東一貫的語言風格,其間亦可見作家的自我突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月光下
  • 作者:蔡東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字數:1萬字
  • 首發時間 :2021年12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年幼的“我”和小姨幾乎形影不離,在小城月光下的夜晚,在杏煙河畔,“我們”有共同的快樂,也有共享的秘密。待到“我”上了國小,與小姨見面時間少,也有了交替出現的生疏和親近。當“我們”再相見的時候,小姨已經有了白頭髮,這些年她從事著可以籠統地被稱為阿姨的各種工作。“我”攢了很多話想對她說,又怕表現出過了火的熟絡,畢竟“我們”在彼此的生活中失蹤已久。時間的不確定性在這對曾經最親密的兩人間發生了不同的效應:時間越久,可以使想念越強烈,關係越親密;但在“我”和小姨這裡,卻因“在彼此的生活中失蹤已久”而越發陌生。

人物介紹

李曉茹
留著利落的短髮,雖已有白髮,眉心文刻著深深的豎紋,但比起同齡人來她仍顯得年輕,穿著乾淨的墨綠色針織衫,背是挺直纖瘦的。在“我”看來,李曉茹是姐妹中長得最好看的那一個。她讀書不行,一用功就偏頭痛,還神經衰弱,姥爺給她用氣功治過。她最喜歡給“我”買課外書,叮囑“我”好好上學。她最早做保潔,後面跟古法經絡的傳承人學習,專治亞健康,也做過老闆的住家保姆,育嬰和產後康復等工作。總之,在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討厭被叫成阿姨的時代,她從事著可以籠統地被稱為阿姨的各種工作。
“我”(劉亞)
“我”和小姨李曉茹年齡相差十幾歲,輩分上她高“我”一輩,但“我們”親密得更像姐妹。父母白天上班,“我”又是獨生子女,但“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孤獨,因為小姨會陪“我”遊戲。小時候的“我”瘦得撩起衣服能清晰地看到一根根肋骨,而現在的“我”正處在跟發胖、網癮、職業低谷、焦慮型購物搏鬥的人生階段,睡前輾轉,雜念如潮,醒來的一剎那,身體像剛曬乾的直挺挺的舊毛巾。家裡也越來越狹小,萬惡的滿減和湊單造成了囤積,有時竟擔心自己被各式各樣的紙巾吞沒掉。

作品鑑賞

《月光下》通過姨母和外甥女的歡愉相伴與最終分離,將小人物共同經歷的成長創傷與普遍面臨的生活困境生動演繹。之所以選取姨母與外甥女這一特殊的人物關係,是因為這種關係從最初就注定了分離。無論是姨母還是外甥女都不能中止成長,這就意味著她們曾經的關係即便再親密無間,也無法阻礙時間推移造成的裂痕。雖然這種先天不穩定的關係從表層來看牢不可破:不僅外甥女對姨母有著難以割捨的依戀,姨母對外甥女也有著無法切斷的情感。二人甚至在這種融洽異常的幸福體驗中遺忘了時間,忽略了自己與對方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改變,直至徹底打破原有生活的平靜與美好。可以肯定的是,她們二人相伴的時光越是愉悅,分離的痛苦就越是難以承受,在心理中越是依賴對方,分離後的孤獨就越是無法擺脫。蔡東的獨到之處在於沒有局限於這一生活常態的紀實,也沒有刻意渲染這種普通情感糾葛的傷痛,而是藉助作品深層結構的有機搭建,透視平凡生命的偉大意義。
具體來說,《月光下》在情節的展開過程中形成對立性的二元結構:曾經的記憶與當下的現實。之所以是對立性的是因為前者被賦予理想性的完美,後者根植於現實的殘缺;前者洋溢著超凡脫俗的詩意,後者充斥著蠅營狗苟的世俗。前者以夢境的完美演繹著對現實的自由超越,後者以真實的苦痛揭示著生活的沉重。如果說曾經的記憶構成姨母與外甥女對抗現實的精神支撐,那么當下的現實則構成二人認同現實的客觀力量。二人的分離不僅僅是突發的偶然,而是各自獨立承受生活、譜寫屬於自己生命樂章的必然,一旦她們離開只有依靠對方才得以成立的保護傘,她們自然要獨立面對曾經從未想像過的艱辛與絕望。而在這種肉體與精神的雙重重壓之下,她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剩下對昔日完美生活片段的追憶。雖然從純粹客觀的意義上來說,昔日的生活場景絕非無憂無慮的仙境,也非生命肆意綻放的樂土。但是對她們二人來說,當下的現實越是沉重,曾經的相伴就越是彌足珍貴,越要人為地將其理想化為絕對的完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她們暫時擺脫現實的羈絆,也才能讓她們在難以超越的生存困境和無以復加的精神重壓中持續鼓起勇氣,不徹底淪為維繫肉體生命的工具。換句話說,曾經的記憶是以理想的方式實現對現實的否定,通過這種否定,劉亞和李曉茹才能有效抵禦生存重壓的肉體折磨和精神侵蝕,從而構成維繫她們艱難生存的精神支撐與靈魂皈依。與其相反,當下的現實則是打破二人夢境,將她們拉回現實的外部力量。無論她們曾經的相伴是怎樣的溫馨與親密,無論她們對曾經的記憶進行怎樣理想性的渲染與完美化的篡改,她們的生活始終都要繼續,終究無法在虛幻的想像中迴避現實的沉重,更不可能憑藉記憶的執迷抵禦生存困境的催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下的現實是以現實的方式完成對理想的否定,通過這種否定,劉亞和李曉茹才能實現自我與他者的清晰認知,從而不至於陷入虛幻的想像中無法自拔,更不至於在自欺欺人的虛幻夢境中自我迷失。
如果說曾經的記憶幫助劉亞和李曉茹超越平凡、通達偉大,那么當下的現實則引導她們回歸本心、返璞歸真。蔡東藉助這種對立二元結構一方面鄭重向世界宣告平凡人生命中固有的偉大因子,並不能因為其身份的普通與能力的弱小而否定甚至忽略其獨異價值;另一方面理性客觀地揭示沒有必要否認平凡本身,單方面拒絕現實只會陷入想像的虛妄,偉大之所以偉大不是源於對平凡的否定,而是源於對平凡的自我超越,這種自我超越只存在於曾經記憶與當下現實的辯證統一,或者更為確切的說法是源於人敢於在告別過去中直面未來。在作品結尾,劉亞和李曉茹終於共同放下曾經思想的包袱,在心扉敞開中開啟她們全新的人生旅途。雖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她們徹底摒棄當前的芥蒂,也絕不可能在現實中恢復曾經的過往,但是她們各自祛除內心陰霾,在心靈的解脫後輕裝上陣的全新生活狀態本身已經在新的維度中實現了對曾經記憶的重構與再造,從而有效實現了從平凡到偉大的艱難性躍遷。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小說入選2021年度“城市文學”排行榜短篇小說榜,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第十三屆“茅台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榮譽獎。

出版信息

該小說首發於《青年文學》2021年第12期,《小說月報》2022年第2期、《小說選刊》2022年第2期及第10期轉載,同年入選小說集《月光下》。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月光下》
2022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212-2087-2

作者簡介

蔡東,女,1980年生於山東,文學碩士。已在《人民文學》《山花》《中國作家》等刊發表中短篇小說多部,出版小說集《木蘭辭》《我想要的一天》等。作品多次被各種選刊、選本轉載。曾獲《人民文學》首屆柔石小說獎、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等獎項。現居深圳,任教於某高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