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收錄了蔡東創作的六篇小說,分別從多個側面入手,表現了城市中各形各色的人內心世界的糾結、掙扎和撕裂。如蔡東筆下的一群知識分子都無心功名,寄情於文化藝術來逃避世俗,他們是游離於社會場域之外的“多餘人”或者“邊緣人”,被主流價值體系看作是失意失敗、不思進取、自甘墮落的人。比如《無岸》中的柳萍和童家羽,《淨塵山》里的張亭軒,《木蘭辭》里的陳江流等,他們追求閒適自由、順其自然,徘徊在出世與入世之間,但無論選擇哪種生活,都透露出些許無奈的底色。
作品目錄
人物介紹
柳萍、童家羽
柳萍45歲,是一名大學講師。人到中年的她,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算富足的生活。她追求生活的品質品味,喜歡享受西餐廳高雅浪漫的情調,在書房特意布置了一張貴妃椅,上面鋪上一張雪白又溫暖的羊毛毯,到處充滿了玩樂的雅興和瑣碎的情趣。工作中,她閒雲野鶴般不爭不搶,游離於亢奮拼搏的世界之外,順其自然舒舒服服,所以職稱還是個普通的講師。然而,這樣的生活被一個訊息輕易打碎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女兒收到了美國普渡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隨之而來的便是5萬美元的學費。這筆不菲的費用,能讓柳萍攢了半輩子的錢變為零甚至負數。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賣房籌錢,但緊隨而來的又一個難題就是需要申請學校的周轉房來暫住棲身。為了爭取周轉房,柳萍不得不放下身架,拋下尊嚴,去努力習慣適應世俗規則,學習如何向後勤辦主任巴結逢迎、屈尊獻媚。而她的丈夫童家羽,一名科級小公務員,在歷經幾次升遷失敗後放棄了事業追求,以“無欲則剛”四字真言作為處世哲學,把生命打發在練習瑜伽上,甚至想去做和尚。柳萍追求物質生活其實是為了填充和抵禦精神的空虛,“沒人知道,她的閒雲野鶴當得多無奈,在她平和敦厚的外表下,她是多么好勝,她有多少憤懣、嫉妒和計較”,童家羽看透職場陰暗,選擇逃避、置身事外,他們的“出世”都是迫於無奈。當面對力不能及的生活困境時,他們又不得不選擇“入世”,通過進行“受辱訓練”,強迫自己放下脆弱的最後一點自尊,去做那些原本嗤之以鼻不屑的事情。小說最後,他們進行完一次“受辱訓練”後,童家羽說:“我希望自己在精子階段就被淘汰,我希望游向卵子的那個不是我,我要是沒被生下來該有多好。”在這樣一種無望、無岸可靠的生活面前,生命也變得沒有任何意義。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是被迫無奈的選擇,他們總是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找不到精神的皈依和生命的價值,實在是可悲可嘆。
張亭軒
張亭軒原是一名高中音樂教師,因認為音樂課是高中的附庸,沒法發揮才智和實現個人價值而選擇了辭職。然而,當他莽撞地拒絕了世界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拒絕這個世界的能力。為了兜住這個錯誤,他潛心學習書法和國畫,希望通過在藝術上的成就來重新確立個人在現時代和社會中的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然而事與願違,他所做的一切,最後都走向了一個可笑的境地:“欲以潤格致富,結果只能過年時為親友免費寫揮春。他專門鑽研過演說技巧,期盼躍升到有識之士聽他白話還給他錢的完美境界,結果只吸引了小城的一批珍禽異獸。”他不再是妻子眼中那個倜儻瀟灑的青年才俊,不再是女兒心中景仰敬畏的父親,而是一個需要依靠妻女養活的失敗者。當初一個自視清高的知識分子,滿懷豪情壯志地選擇出世,卻徹底被拋離和隔絕在現代社會之外,張亭軒這個人物深切地反映出了在現代社會秉持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所遭受的尷尬又無奈的境遇。
作品鑑賞
作為一個從山東到深圳的城市移民,這樣的身份和經歷,讓蔡東對生活在城市裡的異鄉人予以更多的關注。她曾說過,想把自己的小說獻給異鄉的人,在遙遠的他鄉生活、工作的人。該書有兩個重要的地理標識和敘事空間,一個是北方小城留州,一個是大都市深圳。留州的生活沉悶庸常,緩慢凝滯,而深圳作為現代社會的化身,充斥著高強度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在重重生存壓力之下感覺到惶恐無助和焦慮煩躁。鄉土性小縣城和現代性大都市各在一邊,中間是漂泊都市的外鄉人,是渴望紮根都市的城市移民,比如《我想要的一天》里的麥思,《淨塵山》里的張倩女、潘舒墨等都屬於此類。他們如何在城市安定紮根,如何在追求物質的社會風氣中保有自我,再也回不去的小城,永遠也不屬於的都市,成為城市移民面臨的兩難處境和生存悖論。
該書特別關注到了這些城市移民都將面臨的落葉歸根這一終極問題。在《福地》中,老鄉呂端的離世安葬引發了傅源深埋心底的鄉愁,他借奔喪之由,不遠千里重返故鄉。葬禮上緩慢的節奏和繁瑣的程式對他而言是一種享受,他厭倦一切從簡、刪繁就簡的生活,眷戀活著應有的豐富韻味。他特意去了祖墳,深深地感受到在這塊土地上,他才能知曉自己的來歷,找到根的存在。呂端臨終前的心愿是希望死後能埋在鄉下的老墳里,“活著,老墳地讓我知道我從哪裡來,走了,老墳地讓我知道我往哪裡去”,但最終他還是被安葬在了深圳那個墓碑林立陌生的墓園裡。漂泊異鄉的城市移民成為無根之人,死了也無法回鄉安葬。從留州到深圳,城市移民正在經歷著精神上、心理上、感情上的無鄉之痛,這份漂泊感和疏離感已經成為他們無法化解的心結。
該書還表現了物質主義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在《無岸》中,作者寫道:“城市用乳白色歐式別墅、高層花園社區、老舊的多層、小產權統建樓、城中村的出租間、亂搭建的鐵皮簡易房、公園長椅和橋洞——高效而精確地實現了人以群分”,“令你覺得無比尊榮,當然,它也總有辦法,最大程度地令你覺得自己無比低賤。”在這樣一座以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來劃分階層的大都市,或許只有抓住一些物質的、實際的東西,才能讓人找到一些存在感並確定自己的位置。柳萍購置了各種奢侈的消費品,即使閒置也要擁有,否則會感到空虛無比,她已徹底淪為物質的奴隸。當她站在精神病醫院的視窗,望向對面奢華的購物中心時,“她想,活在這城市,本身就是享受,活在這城市,本身也是侮辱。她揮金如土,盡享榮華,又傷痕累累,以身侍虎,生祭了這座城。”一番內心獨白,細膩精準地呈現出現代社會的物質主義對人精神的戕害和心理的扭曲。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6年4月,蔡東憑藉小說集《我想要的一天》獲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蔡東,女,1980年生於山東,文學碩士。已在《人民文學》《山花》《中國作家》等刊發表中短篇小說多部,出版小說集《木蘭辭》《我想要的一天》等。作品多次被各種選刊、選本轉載。曾獲《人民文學》首屆柔石小說獎、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最具潛力新人”等獎項。現居深圳,任教於某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