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雷峰影片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

滿天稠密的黑雲與白雲;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

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團團的月彩,纖纖的波鱗——

假如你我盪一支無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下雷峰影片
  • 作品名稱:月下雷峰影片
  • 創作時間:1923年9月26日
  • 作者徐志摩
作品概況,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賞析

徐志摩在《西湖記》中說:“三潭印月——我不愛什麼九曲,也不愛什麼三潭,我愛在月光下看雷峰靜極了的影子——我見了那個,便不要性命。”徐志摩這段極富感情的話,說的是詩人的話。然而正是詩人話,月下雷峰靜影所具有的夢幻效果,讀者就可想而知了,雖然這其中更滲透了詩人隱秘的審美觀。
然而要讓讀者都進入詩人這個審美世界,並非一種描述能夠做到。描述可以使人想像,卻不能使人徹底進入。詩所要做到的,便是帶領讀者去冒險、去沉醉,徹底投入。詩仿佛是另一個世界,有另一雙眼睛。“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滿天稠密的黑雲與白雲;/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這第一闋如果沒有“我送你”三個字,不亞於白開水一杯;藉助“我送你”的強制力,所有平淡無奇的句子被聚合。被突出的“雷峰影片”由於隱私性或個人色彩而變成一杯濃酒。第二闋則將這杯濃酒傳遞於對飲之中,使之飄散出了迷人的芬芳:“假如你我盪一支無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至此,詩人將讀者完全醉入了他的“月下雷峰影片”里。
《月下雷峰影片》僅短短八句,其濃郁的詩意得力於卓越的構思手法,即詩人自我的切入。由於詩人自我的切入,寫景不再成為複製或呈現,寫景即寫詩人之景——“完全的夢境”。在切入之時,現實的詩人抽身離去,他的自我的情感看不見了,個人的經歷、思想看不見了,閃耀於讀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體和光輝。整首詩的韻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正如《雪花的快樂》建築於“假如”這一脆弱的詞根,這首小詩的美學效果也是藉助“假如”而顯現。第一闋景物實寫和“我送你”的強制,由於有了“假如”的虛擬、緩和,使美妙的構想得以如鳥翅舒展、從而全詩明亮美好起來。
《月下雷峰影片》既立體地呈現了自然美景,又夢幻地塑造了“另一個世界”。當詩人逃離現實而轉入語言創造,小小的詩行也可觸出靈魂的搏動。這首小詩所具有的蕩船波心的音樂美,得力於疊音詞的運用。《月下雷峰影片》猶如一曲優美小夜曲,望不見隔岸的琴弦,悠悠迴蕩的琴音卻令讀者在其中久久沉醉。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回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30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11月19日在濟南附近因飛機失事身亡。
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