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財務管理研究

《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財務管理研究》是2006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化成。

基本介紹

  • 書名: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財務管理研究
  • 作者:王化成
  • ISBN:7504938300,9787504938305
  • 頁數:386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王化成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青年財務成本研究會副會長,河南財經學院兼職教授,《會計研究》特約編審。自1986年起,王化成教授發表論文九十餘篇,出版專著、教材二十餘部,主持或參與完成各種科研課題十餘項,其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勵。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理論、會計教育。論文題目:論財務管理的理論結構,代表作品:《現代西方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初探"、"論財務管理的理論結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化成教授主編的。該書是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全書採用了分專題的獨特形式對當前財務管理研究的前言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全書共分十二個專題,分別是:財務管理理論結構、證券投資組織全與公司財務定價、一般資本結構理論、股利政策、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股票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首次新股公司發行的抑價問題、廣義的分配理論基於價值鏈的公司價值評估、公司盈餘質量分析與評價、基於控股股東的資本運作問題、財務管理教育理論。這些專題內容按照專題背景、現有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以及經典文獻解讀和參考文獻清單的統一結構組織起來,容量大、脈絡清晰、理論和實用並重。
本書體系完整、結構嚴謹、內容新穎、資料翔實、突出理論、接近現實。即可作為會計研究生教材,又可作為會計理論工作者的參考書。

媒體評論

序言
過去的20多年,我們見證了這樣的歷史事實,即改革開放所推動的社會經濟發展為會計拓展出廣闊的生存空間,而會計又為社會經濟趨於條理、穩定和秩序提供了基礎。會計在中國已有長足的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當代世界會計發展中的最活躍、最富有生機的地區。當我們品味這段歷史,並由此思索未來時,令我們無法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會計教材建設。
我國從來沒有停止過會計教材建設。新中國成立前我們直接從西方國家引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又從蘇聯照搬,進入20世紀60年代,我們開始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教材建設,但後來因“文化大革命”而不得不中斷。70年代末期開始,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推行商品生產,發展市場經濟,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整個社會對會計知識、會計人才從而對會計教材的需求。經過80年代對西方會計的引進和消化以及對我們自己會計經驗教訓的總結,到90年代初期,我國已經出現會計教材遍地開花的局面,也出現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編寫的最有影響力的會計專業系列教材。我國會計教材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是,這些教材主要為本科生教學而編寫。70年代末期我國就恢復了會計專業研究生招生,迄今,各種類型的會計研究生在校人數以及會計研究生水平的繼續教育人數增長了百倍(甚至千倍),但我國還沒有一套會計類研究生教材問世。因此,出版一套高水平、高層次,具有前瞻性、權威性的會計類研究生教材,填補我國的空白,顯然是非常必要的。以陳小悅、於增彪教授為總編的這套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正是反映了這種客觀需要。
與本科生教材相比,研究生教材的編寫不僅難度高、參照少,而且問題會更多。例如會計碩士研究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教材應該選擇哪些內容,如何編排,是理論研究導向還是實務操作導向,如何搭配國外與國內的內容,如何劃分或者銜接本科教材、碩士教材和博士教材,等等。其中,有關教材定位與教材內容編排最為關鍵,值得認真討論。所謂教材定位,系指教材是以理論研究為導向還是以實務操作為導向的選擇。會計類研究生教材的定位實際上取決於會計類研究生未來就業的定位。美國研究生教育最發達,其會計類研究生分成兩類:一類是套用型(MPAcc),按畢業後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培養;另一類是研究型(Master of Science),通常沒有學位,而是直接過渡到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美國的這兩類研究生通常分開招生、管理和教學,因此,其套用型研究生的教材以實務操作為導向,而研究型研究生教材則以理論研究為導向,兩者界限分明。我國會計類研究生可以分成套用類和非套用類兩種類型。套用類會計碩士生與美國的MPAcc完全相同,2004年我國有20多所高校開始招生。但非套用類會計碩士與美國研究型會計碩士並不相當。從我國會計類研究生教育的實踐看,非套用類會計研究生有一部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博士畢業後有的從事會計教學科研工作,有的也去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另一部分則同套用型會計研究生一樣畢業後從事會計實際工作。據我所知,我國一些學者正在醞釀編寫套用類會計研究生教材,可以預見,其定位應該與美國的MPAcc教材一樣以實務操作為導向。至於我國非套用類會計研究生的教材,其定位不應該拘泥於要么理論研究、要么實務操作的選擇,似應採取比較現實的折中方案,即統籌兼顧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以滿足我國非套用類研究生未來就業的需要。
會計教材內容編排也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像本科教材一樣建立一個嚴格的邏輯體系;二是切中理論和實務發展的前沿選擇專題,按專題編排教材。無疑,一套按照嚴格邏輯體系編排的教材無論對於作者還是對於讀者來說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從美國的經驗可以看到,在會計研究方法多樣化、會計知識近乎於爆炸和會計實務日新月異的今天,要保障會計類研究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握最前沿和最有用的理論和實務的知識,是很難做到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幾乎找不到或者說也沒有必要找到這樣一種邏輯體系將所有的方法、知識和實務嚴格地統馭為一體。或許就是這樣的原因,美國學者在最近幾年也在探討如何編排博士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教材問題。美國會計學會曾於2001年年會上宣布進行會計研究生教材設計競賽,2002年年會收到40多篇論文,後來被選中3篇發表在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2003年2月號上。其中,德克薩斯大學教授小威廉R·科內(William R.Kinney,Jr)的論文特別推薦和詳細論述了“以會計概念與問題為基礎的教材設計”方法(英文為Accounting Concepts and Issues-Based Design,簡稱ACI方法),具有按專題編排的性質,值得我們借鑑。此外,就我所知,我國有會計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基本上採用專題教學。應該說,我們這套辦法,尤其在師資力量比較雄厚的學校中,是比較成功的,值得認真總結和發揚光大。
由中國金融出版社組織策劃出版的這套會計類研究生系列教材包括《國際會計研究》、《稅務會計研究》、《財務會計研究》、《管理會計研究》、《財務管理研究》、《審計理論研究》、《實證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七門,分別由常勛、蓋地、陳少華、於增彪、王化成、王光遠、陳小悅擔任主編。總的說來,這套教材在如何兼顧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以及如何按專題編排教材內容方面進行了大膽、有益的嘗試。同時,每門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按照由背景(專題的來龍去脈)、現有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以及經典文獻解讀和主要文獻清單組成的模板來組織,加之主編和撰稿人大多是在會計和財務領域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有意向讀者傳達總編、主編和撰稿人突出教材學術性和權威性、力求理論和實務相互貫通的信息。因此,這套教材最適合於我國非套用類會計研究生或全日制學歷會計研究生,但對於套用類會計研究生、在職會計碩士課程班學員、公司高層財務或非財務人員繼續教育和大專院校會計教師培訓來說,也不失為一套首選教材。當然,會計理論工作者也可以將之作為研究會計問題的參考。
一套會計類研究生教材能否成功,歸根結底要看被多少所院校選用,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會計研究生未來生涯的準備過程,在多大程度上為會計研究生所接受和認可。我國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速度正在加快,我國企業規模也正呈現出日益擴大的態勢,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國未來對高層次人才需求要比對低層次人才需求來得更加強烈。我相信,這套會計類研究生教材一定能夠藉助這股“需求東風”,一舉成功,為我國會計教育、會計實務乃至會計理論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葛家澍
2004年12月1日前言
應中國金融出版社之邀,我主持編寫了這本《財務管理研究》。本書的出發點主要是著眼於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研究,同時兼顧高校教師和公司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論需要。
20世紀中期以來,現代財務理論經歷了從誕生到蓬勃發展的過程,並逐漸形成一門年輕的、科學的、系統的經濟管理學科。從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的誕生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到MM資本結構理論奠定了現代財務理論的學科基石;從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將風險收益量化,到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理論解釋了金融衍生工具定價問題:從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研究資本市場信息與價格的效率關係,到詹森和麥克林的代理理論引入了現代公司治理理論,現代財務理論的每一步發展都對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國內對於財務理論的研究也有著長足發展,尤其是隨著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增多和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我國的財務理論研究與國外前沿主流學術理論研究逐漸接軌與同步。
正是由於現代財務理論的發展走在經濟科學研究的時代前沿和在我國研究的突飛猛進,本書作為一本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高級財務管理教材,給我們的編寫工作提出了前沿性、系統性和適用性等一系列高要求。因此,在參考國外有關高級財務管理書籍編寫經驗的基礎上,本書在寫作中注意突出以下幾點:
1.專題性。全書按專題設計,每個專題涉及財務管理研究的某一特定範疇。
2.領先性。各專題將系統闡述本專題中的當前主要研究問題及其相關的理論背景。
3.學術性。各專題將基於實證及分析式的框架回顧文獻並綜述理論。
4.實用性。各專題將緊密結合我國財務管理的現狀,並提出研究展望。
本書由王化成教授擔任主編,盧闖、程小可、尹美群擔任副主編,他們負責設計了全書的寫作提綱,各專題的編寫分工為:
專題一:王化成佟岩
專題二:程小可王化成
專題三:盧闖文央漾
專題四:盧闖佟岩黃磊
專題五:於東智劉亭立
專題六:胡國柳王化成
專題七:蔣順才劉亭立
專題八:許艷芳王化成
專題九:尹美群王化成
專題十:程小可李錚
專題十一:丁新婭王化成
專題十二:王化成劉俊勇
初稿完成後,由本書的主編王化成教授統一定稿,盧闖、程小可協助主編做了大量統稿工作。另外,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文獻,每個專題所參考的文獻除在腳註中註明外,均列示於各專題之後的參考文獻中。
這本教材從構思醞釀到編著成書,既融合了前人學者思想理論的積澱與精華,又集合了目前學術研究的發展與成果,其過程的艱辛難以言喻,在本書出版之際,特向以上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鑒於作者對高級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全面,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本書如有不妥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王化成
2005年7月於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目錄

專題一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概念
第三節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起點
第四節 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構建
第五節 財務管理環境
第六節 財務管理假設
第七節 財務管理目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二 證券投資組合與公司財務定價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有效市場假說
第三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四節 衍生證券定價理論
第五節 CAPM和衍生證券定價一致性證明:投資組合的構造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三 一般資本結構理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經典理論綜述及主要理論模型
第三節國內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展望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四 股利政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股利政策理論概述
第三節 MM股利無關論
第四節 稅收的影響
第五節 信息不對稱下的股利政策理論——信號理論
第六節 考慮不完全契約與交易成本的股利政策理論
第七節 行為理論下的股利政策理論
第八節 股票回購與股票股利
第九節 國內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展望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五 轉軌經濟中的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
第一節 理論綜述
第二節 公司治理的研究進展
第三節 公司融資與治理模式的比較分析及啟示
第四節 轉軌經濟中中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六 股權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股權集中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
第三節 內部人持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
第四節 股權持有者身份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
第五節 股權的市場分割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
第六節 股權結構的內生性問題
第七節 基於中國上市公司研究的未來方向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七 首次新股公開發行的抑價問題
第一節 理論綜述與經典文獻回顧
第二節 中國A股IPO抑價問題的研究
第三節 目前研究動態及未來研究展望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八 廣義分配理論
第一節 分配理論的經典文獻回顧
第二節 分配理論的最新研究進展
第三節 廣義分配理論的構建
第四節 待解決的問題及未來研究趨勢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九 基於價值鏈的公司價值評估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經典理論綜述
第三節 基於價值鏈的價值評估所使用的主要理論模型與方法
第四節 尚待解決的問題及未來研究趨勢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十 公司盈餘質量分析與評價
第一節 理論綜述與文獻回顧
第二節 盈餘質量分析的信息經濟學解釋
第三節 基於中國環境下的未來研究趨勢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十一 控股股東的資本運作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理論綜述與經典文獻回顧
第三節 尚待解決問題及未來研究趨勢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專題十二 財務管理教育
第一節 為什麼要設定財務管理專業
第二節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及其對財務管理教育的影響
第三節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第四節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構想
第五節 財務管理專業教材及輔導書的編寫
第六節 財務管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