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盟原

會盟原,位於如皋東十里。縣誌載:“會盟原,縣東十里。相傳吳楚會於邗溝,即蟠溪地。今有邗溝鋪。”

由來
縣誌載:“會盟原,縣東十里。相傳吳楚會於邗溝,即蟠溪地。今有邗溝鋪。”其它未見史料記載。
熟悉如皋的人,一提到縣東十里,自然會想到十里舖,亦即邗溝鋪、蟠溪地。在歷史上,那裡確實火紅過、發達過、顯耀過。因為那裡曾經是個海濱大鹽場,西漢吳王劉濞為將堆積如山的白鹽運至揚州銷往各地,以使“國用饒足”,從揚州茱萸灣鑿邗溝“通海陵倉(在泰州)至如皋蟠溪”,從此,蟠溪便成了吳王劉濞的搖錢樹。鹽場帶動那裡的商業發達、市井繁榮是可想而知的。
但稍微細心的人會發現,吳楚會於西漢吳王濞開鑿的邗溝,時間上明顯有矛盾。因為吳國存在於戰國之前,公元前473年吳國已被越滅,與吳王劉濞鑿邗溝的時間相差至少300年,吳楚又怎能會盟於如皋的邗溝鋪呢?當然,這裡可以有一種解釋,如皋縣誌明朝始創,對前事屬追記,在追記時按習慣用了當時的地名亦未可知。況且,縣誌上還用“相傳”二字,在邗溝鋪後面又贅了“即蟠溪地”字樣,因蟠溪地名肯定早於邗溝鋪。所以,也無可厚非。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使人無法找到答案,吳楚會盟,何時舉行?何人參加?所商何事?這是作為歷史事件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這裡卻一字未提。雖然說,吳楚作為西周的兩個諸侯國,而且相互毗鄰,會盟應該是有可能的。如皋是吳國屬地,如果吳楚會盟,選擇在如皋亦順理成章。但可惜的是,吳國從泰伯奔吳後,其後代建立句吳國,早期活動鮮有記載,直至第十八世吳王壽夢方見諸史冊,隨後就進入了“吳楚爭霸”的時期,爭鬥連年不斷。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在“吳楚爭霸”期間,似乎沒有會盟的可能。因此,“吳楚會盟”當在吳王壽夢之前。也許,此次會盟未能達成共識,反而成為仇家,致使征伐連連不斷,亦未可知。
另外,《春秋左傳》明確記載:魯哀公十二年(-483),先是魯公“會吳於橐皋”(今安徽巢湖柘皋鎮),“吳子使大宰嚭(伯嚭)請尋盟”,但是,“公(魯哀公)不欲”,“乃不盟”。後來吳又“征會於衛”,得衛侯回響,“秋,衛侯會吳於鄖。公(魯哀公)及衛侯、宋皇瑗盟,而卒辭吳盟”。鄖,《如皋縣誌》關於如皋的建置沿革明確記載:“春秋時,為吳國鄖地。”但對鄖的確切區域位置出現了不同說法:縣誌按照杜預的說法,把它與發揚口(今立發橋)說成一回事;而《辭海》明確指出,它作為古地名,是“春秋吳地”,這與縣誌毫不矛盾。但它進一步指出具體位置:“在今江蘇如皋東”。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大字典》關於鄖的註解亦云:“當今江蘇如皋縣東有會盟原,即其地。”這一說,與縣誌所載會盟原位置正好吻合。這樣一來,會盟原不是吳、楚會盟之地,而是吳、魯、衛、宋的會盟之地”。
總之,不管是吳、楚曾在此會盟,還是吳、魯、衛、宋四國曾在此會盟,反正這裡叫會盟原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如今,流淌在這裡的古運鹽河的一灣碧水似乎在不斷地向人們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