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仙鎮

會仙鎮

會仙鎮,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臨桂區所轄鎮,距桂林市中心30公里左右,交通方便。周邊與臨桂區四塘鎮、臨桂區六塘鎮、永福縣羅錦鎮、象山區二塘鄉、雁山區雁山鎮毗鄰。境內有會仙濕地古桂柳運河等名勝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會仙鎮
  • 外文名稱:Huixi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桂林市臨桂區
  • 下轄地區:會仙、睦洞、大聯、山尾等16個村委
  • 電話區號:0773
  • 郵政區碼:541103
  • 面積:169.28平方公里 
  • 人口:5.66萬人(2012年)
  • 方言:會仙話、桂林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會仙濕地古桂柳運河白崇禧故居
  • 車牌代碼:桂C
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旅遊資源,會仙濕地,古桂柳運河,白崇禧故居,名優特產,

簡介

會仙全鎮總面積169.28平方公里,轄16個村委會,共147個自然村。2012年戶籍人口5.66萬,以漢族為主。
會仙是個農業大鎮,鎮內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盛產糧食、蔬菜、西瓜、大白菜、舊村板鴨、魚、生豬、家禽、葡萄等。西瓜、無公害大白菜、舊村板鴨、葛根和魚花等主要農產品久負盛名。轄區內有開鑿於唐代長壽元年的古桂柳運河、被譽為“灕江之腎”的會仙濕地;工業園區成功引進企業5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涉及化工、印刷、包裝、醫藥、食品、建材、農產品深加工等多個行業;發展新型工業、生態農業、特色旅遊業具有很好的資源條件和一定的產業基礎。
會仙鎮自2014年底被列為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以來,臨桂區委、區政府強化組織領導、統籌協調配合,全面推進會仙新型城鎮化示範鎮建設,使會仙這座古鎮重新煥發光彩。會仙鎮先後建設完善了一批道路交通、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包括新建1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汽車站、1座15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轉站和3座高標準公廁,硬化鎮區道路4公里,安裝路燈346盞。另外,會仙鎮還投入2900萬元,以青瓦、白牆及朱紅木材裝飾為主調的漢唐建築風格,對鎮區671戶房屋14萬平方米進行立面改造,漢唐風格的立面改造不僅讓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也使整個城鎮更加彰顯文化底蘊。通過整體開發建設後,會仙鎮區面積由原來的1.2平方公里增加到2.7平方公里。
會仙鎮會仙鎮

歷史沿革

清屬臨桂縣。民國22年(1933年),設會仙區,屬桂林縣。29年,設會仙、矮山、馬面等鄉,屬臨桂縣。1949年12月,設會仙區。1954年6月,會仙區改為第五區。1958年8月,設會仙公社。1959年3月,會仙公社分為會仙、矮山、馬面 3 個公社。1962 年 8 月,會仙、矮山、馬面3個公社改為會仙區。1966年4月,會仙區改為會仙公社,同年9月,會仙公社改名紅旗公社。1972年10月,紅旗公社復名會仙公社。1984年10月,會仙公社撤改為會仙鄉。1990年,會仙鄉設16個村公所。1997年7月,會仙鄉改為會仙鎮。

行政區劃

據《臨桂縣誌》(1991-2012),2012年會仙鎮轄16個村委會,共147個自然村。16個村委會分別為:會仙、睦洞、同助 、陂頭、大聯、寺山、七里、陶淑、矮山、燕山、四益、山尾、新民、馬面、文全、新立。
會仙村委轄:會仙圩、稅江、大村、上大活頭、下大活頭、上堽背、下堽背、黃山底上村、黃山底 下村、塘邊上村、塘邊下村,共11個自然村。
睦洞村委轄:後門頭、七星、三義、毛家、秉家、葛家、蔣家、新村、鐵匠、上宅、新屋、下邊、廖 家、蘭頭、松林,共15個自然村。
同助村委轄:沐宦頭、竹子陂、印山、雙山、龍灣、廖家山底、廖家堽上,共7個自然村。
陂頭村委轄:陂頭、杏外、邦山、老劉家、東福,共5個自然村。
大聯村委轄:斗岩、老寨、大岩底、白岩、石獅門、滴水、林灣、上古佳莊、下古佳店,共9個自然村。
寺山村委轄:銅山岩、山連肚、甑底、下岩、李家肚、下寺山、上寺山,共7個自然村。
七里村委轄:觀音山、栗塘、上石鼓底、下石鼓底、江背山、崇樹根、上蓮塘、下蓮塘,共8個自然村。
陶淑村委轄:下神洞、上神洞、謝家、嵅口,共4個自然村。
矮山村委轄:矮山、爐頭、下徐、下徐新村、新寨、布機寨、下爐,共7個自然村。
燕山村委轄:燕山、合陂、背山、厄底、下高橋、唐家、盤田,共7個自然村。
四益村委轄:馬皇、岩塘、社塘、葡萄、周村、龍口、高岸、莫家、上高橋、劉家、下莊、東宅、寺背、上寨、塘頭,共15個自然村。
山尾村委轄:山尾、新斗門、老斗門、李家、舊村、峽里上村、峽里下村、莊頭、寶山、陽家、水 岩、大瑤堽、小瑤堽、大源頭,共14個自然村。
新民村委轄:寺背、上渣塘、下渣塘、馬頭塘、上馮家、蘭家、上屋、蔣家、墜尾、嶺上、祖底、老屋、背底、潘家、下馮家,共15個自然村。
馬面村委轄:馬面圩、白岩山、南村、灌塘、黃插塘、新莊、新莊新村、大路、東村、上村,共10個自然村。
文全村委轄:金全、文家、老村、新村、安龍,共5個自然村。
新立村委轄:爛橋堡、上李家洞、下李家洞、於家嵅、青岩嵅、白藤嵅、張家、秦村,共8個自然村。

旅遊資源

會仙濕地

會仙濕地位於會仙鎮境內,於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列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並命名為“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586.7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493.59公頃。
會仙濕地被譽為“灕江之腎”,是灕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濕地,具有保持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濕地內島嶼星羅棋布,山水相得益彰,集“山、水、田、園、林、沼、運”等景觀要素於一體,以其岩溶濕地之典型、山水景觀之秀麗、歷史文化之深蘊而著稱。該濕地風貌及其周邊環境不僅在廣西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風貌中也極為罕見。

古桂柳運河

古桂柳運河又稱桂柳運河、桂柳古運河、相思埭,開鑿於唐代長壽元年(69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靈渠同為廣西古代的兩大運河。古桂柳運河穿過會仙濕地,河源於會仙鎮獅子岩,匯分水塘,東流至相思江,入灕江;西流折入鯉魚陡至永福洛清江匯柳江。千百年來,古桂柳運河曾經發揮航運和灌溉的重要作用。

白崇禧故居

白崇禧故居位於會仙鎮山尾村,始建於1928年,1931年完工,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主體建築和附院兩部分組成。抗日戰爭期間,白崇禧曾數次回此探望母親並曾為母親慶賀90大壽,蔣介石亦曾光臨故居看望白母。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村人,著名軍事家,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被譽為“小諸葛”。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

名優特產

會仙特產舊村板鴨已有200多年的製作歷史,它是選用老鴨、稻穀鴨和草籽鴨經開膛、獨特秘方醃製、上板、整形、晾曬等工序製作而成。板鴨可直接蒸食,也可將蒸好的板鴨配以辣椒、蒜苗、冬筍等回鍋,味香色美,油而不膩,食後回味無窮,已成為家庭、賓館、飯店筵席上的一道美味菜餚。
舊村板鴨舊村板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