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度貨幣區

最適度貨幣區是生產要素可自由流動的貨幣區域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固定和浮動匯率制的爭議。最先提出者是蒙代爾,以後麥金農等人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修正和補充。蒙代爾認為,要使彈性匯率更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放棄各國的國家貨幣而採用區域貨幣。“區域”具有特殊含義,它是指這樣一些地區,在區域裡,生產要素具有流動性,而在這些區域之外,則不具有流動性。蒙代爾認為,每一個這樣的區域都應該組成一個貨幣區,這種貨幣區就構成所謂 “最適度貨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適度貨幣區
  • 出處:《金融大辭典(四)》
  • 定義:生產要素可自由流動的貨幣區域理論
彈性匯率是不同 “最適度貨幣區” 之間的平衡機制,而要素流動則是地區內的平衡機制。在現實生活中,要各國放棄貨幣主權,按區域來重新組織貨幣,是不可能的。蒙代爾承認,只有在出現根本性的政治變動以後,才會有現實的貨幣重組。此後,麥金農等人從不同側面修正、補充和進一步闡述了蒙代爾提出的 “最適度貨幣區” 概念。他們認為,最適度貨幣區實際上是由一些彼此間的商品、勞動力、資本等要素的流動比較自由,經濟發展水平和通貨膨脹率較為接近,經濟政策較為協調的地區所組成的獨立的貨幣區。在這樣的貨幣區內,各成員採用固定匯率制並保證區內各種貨幣的可兌換性。其 “最適度性” 表現為,這樣的貨幣區能通過協調的貨幣、財政和匯率政策來達到三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對外收支平衡。這一理論的某些構想同後來歐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中的一些實際做法相吻合,所以這一理論對區域性貨幣一體化的發展是富有啟發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