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歐洲篇(上)》簡介:踩著景點看歷史,一個深具創意的旅遊文化理念。於麗黎、楊泉福在遊歷了近40個國家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中的親身感悟,用樸素優美的文字悠悠道來,寫出了《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歐洲篇(上)》,如果你能靜心品讀,定會深覺賞心悅目,引人入勝。其實你不了解,畫面所視與實地所見,其感受恰如只用視頻交流而不曾親身晤面的戀人那般遺憾深深。第一次走進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內舉目仰望,你會驚艷得半晌無語;第一次親見羅馬的“萬神殿”教堂,你會驚奇得不知該如何表達;第一次目睹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你會為這座耗時600多年才建造成的宏偉大教堂瞠目不已:第一次腳踏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塊塊巨石,你會覺得不在人間;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美麗小島,你會驚嘆地球上怎會有如此仙境……
基本介紹
- 書名: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歐洲篇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楊泉福 於麗黎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6299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歐洲篇(上)》由倪萍、張賢亮、劉蘭芳以及邊國立傾情推薦。它撫摸異域它方的歷史遺蹟,見識神往已久的地理風情,遙望久遠的歷史星空,暢想王朝興衰更替的千古故事……在時間與空間中行走,一路精彩無限!劉蘭芳評論道:“於麗黎、楊泉福到許多國家現今的空間中“橫向游”,又在那回溯既往貫通古今的時間裡“縱向游”。這種多重遊覽構成人們意象中的“最美的風景”。他們游後歸來所寫的這些文字,將你帶向那些所到之地的歷史長河中,會令你讀而忘返。這些意蘊深厚的文字,真的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於麗黎,女,路遙文學獎研究中心研究員、高級顧問。軍旅從醫22年,轉業從文18年。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曾為《中國人口報》通聯部主任、主任編輯。發表新聞作品、文學作品計360多萬字,多篇新聞作品獲全國性新聞大獎。
楊泉福,男,高級編輯,現任《西部時報》總編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曾任北京空軍政治部新聞幹事,《中國青年》總編輯助理,《中國人口報》副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來,采寫和撰寫新聞作品及文學作品計590餘萬字,其中若干作品獲全國性新聞獎項,有的作品被選入大學教材。獨自撰寫和與人合作編著出版《哲人的心靈對話》、《當代青年理想形象》、《開合誰與期》等21部著作。其中《哲人的心靈對話》獲全國優秀圖書獎。
楊泉福,男,高級編輯,現任《西部時報》總編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曾任北京空軍政治部新聞幹事,《中國青年》總編輯助理,《中國人口報》副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來,采寫和撰寫新聞作品及文學作品計590餘萬字,其中若干作品獲全國性新聞獎項,有的作品被選入大學教材。獨自撰寫和與人合作編著出版《哲人的心靈對話》、《當代青年理想形象》、《開合誰與期》等21部著作。其中《哲人的心靈對話》獲全國優秀圖書獎。
媒體推薦
央視著名主持人、著名演員、作家、新銳派畫家 倪萍
到世界各地旅遊,是一件非常美妙愜意的事情。與眾不同的是,於麗黎、楊泉福不僅在那些多彩的、令人震撼的“空間中旅遊”,而且還在那些深邃的、無比悠遠的“時間中旅遊”——他們所書寫的這些既鮮活又厚重的文字,似可謂“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能夠更加激發你走出國門,飽覽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和歷史的無限精彩。
著名作家、慈善家、寧夏旅遊基地——西部影視城董事長 張賢亮
踩著景點看歷史,一個深具創意的旅遊文化理念。於麗黎、楊泉福在遊歷了近40個國家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中的親身感悟,用樸素優美的文字悠悠道來,寫出了這套《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叢書,如果你能靜心品讀,定會深覺賞心悅目,引人入勝。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劉蘭芳
於麗黎、楊泉福到許多國家現今的空間中“橫向游”,又在那回溯既往貫通古今的時間裡“縱向游”。這種多重遊覽構成人們意象中的“最美的風景”。他們游後歸來所寫的這些文字,將你帶向那些所到之地的歷史長河中,會令你讀而忘返。這些意蘊深厚的文字,真的值得一讀。
著名影視評論家、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邊國立
以旅遊這種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無限的生命之光!這種追求讓麗黎他們收穫的是有限人生的闊大和快樂,對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戀,對未知世界的多種興味探索,對趣味世界的豐富感受,對浩渺世界的自由想像,同時也就輕而易舉拋棄了許多生活的煩惱和對世俗細節的無謂追求。或許,這正是《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的原因吧。畢竟,能夠讓自己的心靈舞動身體的遨遊才是生命的升華啊!
到世界各地旅遊,是一件非常美妙愜意的事情。與眾不同的是,於麗黎、楊泉福不僅在那些多彩的、令人震撼的“空間中旅遊”,而且還在那些深邃的、無比悠遠的“時間中旅遊”——他們所書寫的這些既鮮活又厚重的文字,似可謂“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能夠更加激發你走出國門,飽覽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和歷史的無限精彩。
著名作家、慈善家、寧夏旅遊基地——西部影視城董事長 張賢亮
踩著景點看歷史,一個深具創意的旅遊文化理念。於麗黎、楊泉福在遊歷了近40個國家的人文與自然景觀中的親身感悟,用樸素優美的文字悠悠道來,寫出了這套《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叢書,如果你能靜心品讀,定會深覺賞心悅目,引人入勝。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劉蘭芳
於麗黎、楊泉福到許多國家現今的空間中“橫向游”,又在那回溯既往貫通古今的時間裡“縱向游”。這種多重遊覽構成人們意象中的“最美的風景”。他們游後歸來所寫的這些文字,將你帶向那些所到之地的歷史長河中,會令你讀而忘返。這些意蘊深厚的文字,真的值得一讀。
著名影視評論家、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邊國立
以旅遊這種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無限的生命之光!這種追求讓麗黎他們收穫的是有限人生的闊大和快樂,對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戀,對未知世界的多種興味探索,對趣味世界的豐富感受,對浩渺世界的自由想像,同時也就輕而易舉拋棄了許多生活的煩惱和對世俗細節的無謂追求。或許,這正是《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的原因吧。畢竟,能夠讓自己的心靈舞動身體的遨遊才是生命的升華啊!
圖書目錄
序言 最美的風景到底在哪裡
歐洲篇 導語 夢幻歐洲
chapter1 態濃意遠淑且真——“兩牙”掠影
曾經的彈丸帝國——葡萄牙
首都里斯本
發現者紀念碑告訴我們廠
航海羅盤圖案上的記錄門
震不倒的傑諾里莫大教堂門
“蛋撻”居然是葡萄牙修女發明的門
不怕剝皮的樹門
鬥牛士的故鄉——西班牙
“地理大發現”的探險從塞維亞出發門
哥倫布最後的“歸宿”
曾經的阿拉伯城堡
“鬥牛之父”的家鄉——隆達
弗拉明戈舞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精雕細刻的阿爾汗布拉宮
伊斯蘭古城——科爾多瓦
“三教”盡顯風采的托萊多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塞萬提斯和他的風車村
“歐洲之門”——馬德里
古老與時尚共融的瓦倫西亞
在巴塞隆納“流浪”
震撼心靈的聖家族大教堂
當哥倫布遇到伊莎貝拉
開明前衛的“白衣女王”廠
“不和諧”的魅力廠
迷眼水網誰自逞——阿姆斯特丹轉機
水上的阿姆斯特丹廠
花街“急行軍”
chapter2 吟賞煙霞應有數——英、蘇、愛“三蘭”之旅
“日不落帝國”的前世今生
格林尼治子午線
尋訪“康橋”
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到底在哪裡
夏洛蒂姐妹的家鄉
英王詹姆士六世的誕生地
“泰坦尼克”號從這裡起航門
奇特的巨人石道門
英格蘭最美的湖光山色門
莎士比亞從這裡走向世界門
牛津——英國人的驕傲門
溫莎城堡的前塵後緣門
不見了霧的“霧都”門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榮譽的寶塔尖”門
最早的議會出自英國門
傳奇人物邱吉爾門
倫敦的白廳大街門
叱吒風雲的“鐵娘子”門
泰晤士河第一橋——倫敦塔橋門
英國的“故宮”——倫敦塔門
“目不落帝國”的博物館門
天使之琴——愛爾蘭
神聖的學術殿堂門
綠茵上的十字架門
王爾德:在陰溝里仰望星空門
可協商的婚姻期限門
chapter3 古今蒼茫接翠微——希臘散記門
西方文明的發祥地門
無名烈士紀念碑前的換崗儀式門
古希臘“哲學三賢”門
古今奧林匹克運動會門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門
令人敬畏的殘垣斷壁門
愛琴海的來歷門
如夢如幻的聖托里尼島門
夢裡尋她千百度門
修建工期最長的運河門
遠去的邁錫尼文明門
在埃匹達魯斯感受古希臘科技門
被自然災害“挽救”的文化遺產門
棄都——納普良門
高丘上的城邦門
名聞天下的“少女柱”門
雅典古城老市區門
chapter4 難得玉潔任天然——北歐之旅門
波羅的海的女兒——芬蘭
音樂之父——西貝柳斯門
“日不落都城”——赫爾辛基
個性鮮明的座教堂
讓總統府無奈的碼頭市場
瑞典人建造的芬蘭堡
世紀的露天博物館
芬蘭故都圖爾庫
北極圈的聖誕老人村
“千湖之國”的來歷
創新之國——瑞典
瑞典國王的最愛
有頂王冠的市政廳
“失誤報導”與“諾獎”的誕生
開出天價的王子壁畫
海盜船屋頂的議會大廳
沉沒年的“瓦薩”號
袖珍的老城大廣場
卡爾斯塔德小鎮
感受峽灣之國——挪威
紅顏知己“授意”和平獎
南極點探險第一人
生命定格的瞬間
阿克斯胡斯城堡
偉大的劇作家易卜生
挪威的森林
北國山水畫廊
高山小火車邂逅女“山妖”
畫中有畫的峽灣之旅
於爾維克隱居的美國老人
跋 認識一種人生
歐洲篇 導語 夢幻歐洲
chapter1 態濃意遠淑且真——“兩牙”掠影
曾經的彈丸帝國——葡萄牙
首都里斯本
發現者紀念碑告訴我們廠
航海羅盤圖案上的記錄門
震不倒的傑諾里莫大教堂門
“蛋撻”居然是葡萄牙修女發明的門
不怕剝皮的樹門
鬥牛士的故鄉——西班牙
“地理大發現”的探險從塞維亞出發門
哥倫布最後的“歸宿”
曾經的阿拉伯城堡
“鬥牛之父”的家鄉——隆達
弗拉明戈舞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精雕細刻的阿爾汗布拉宮
伊斯蘭古城——科爾多瓦
“三教”盡顯風采的托萊多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
塞萬提斯和他的風車村
“歐洲之門”——馬德里
古老與時尚共融的瓦倫西亞
在巴塞隆納“流浪”
震撼心靈的聖家族大教堂
當哥倫布遇到伊莎貝拉
開明前衛的“白衣女王”廠
“不和諧”的魅力廠
迷眼水網誰自逞——阿姆斯特丹轉機
水上的阿姆斯特丹廠
花街“急行軍”
chapter2 吟賞煙霞應有數——英、蘇、愛“三蘭”之旅
“日不落帝國”的前世今生
格林尼治子午線
尋訪“康橋”
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到底在哪裡
夏洛蒂姐妹的家鄉
英王詹姆士六世的誕生地
“泰坦尼克”號從這裡起航門
奇特的巨人石道門
英格蘭最美的湖光山色門
莎士比亞從這裡走向世界門
牛津——英國人的驕傲門
溫莎城堡的前塵後緣門
不見了霧的“霧都”門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榮譽的寶塔尖”門
最早的議會出自英國門
傳奇人物邱吉爾門
倫敦的白廳大街門
叱吒風雲的“鐵娘子”門
泰晤士河第一橋——倫敦塔橋門
英國的“故宮”——倫敦塔門
“目不落帝國”的博物館門
天使之琴——愛爾蘭
神聖的學術殿堂門
綠茵上的十字架門
王爾德:在陰溝里仰望星空門
可協商的婚姻期限門
chapter3 古今蒼茫接翠微——希臘散記門
西方文明的發祥地門
無名烈士紀念碑前的換崗儀式門
古希臘“哲學三賢”門
古今奧林匹克運動會門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門
令人敬畏的殘垣斷壁門
愛琴海的來歷門
如夢如幻的聖托里尼島門
夢裡尋她千百度門
修建工期最長的運河門
遠去的邁錫尼文明門
在埃匹達魯斯感受古希臘科技門
被自然災害“挽救”的文化遺產門
棄都——納普良門
高丘上的城邦門
名聞天下的“少女柱”門
雅典古城老市區門
chapter4 難得玉潔任天然——北歐之旅門
波羅的海的女兒——芬蘭
音樂之父——西貝柳斯門
“日不落都城”——赫爾辛基
個性鮮明的座教堂
讓總統府無奈的碼頭市場
瑞典人建造的芬蘭堡
世紀的露天博物館
芬蘭故都圖爾庫
北極圈的聖誕老人村
“千湖之國”的來歷
創新之國——瑞典
瑞典國王的最愛
有頂王冠的市政廳
“失誤報導”與“諾獎”的誕生
開出天價的王子壁畫
海盜船屋頂的議會大廳
沉沒年的“瓦薩”號
袖珍的老城大廣場
卡爾斯塔德小鎮
感受峽灣之國——挪威
紅顏知己“授意”和平獎
南極點探險第一人
生命定格的瞬間
阿克斯胡斯城堡
偉大的劇作家易卜生
挪威的森林
北國山水畫廊
高山小火車邂逅女“山妖”
畫中有畫的峽灣之旅
於爾維克隱居的美國老人
跋 認識一種人生
後記
認識一種人生
——為麗黎《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感言
近年來,我常常生出這樣的感慨,雖然我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但人生的許多認識才剛剛開始。感受很深的一點便是透徹地認識一個人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是親人,即使是身邊的親人,即使是身邊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親人!我對妻子於麗黎的認識就讓我有良多感觸。
麗黎出生在軍人家庭,父母親都是早年參加八路軍的老軍人。她的父親較早就因病離休在干休所生活了,雖然職務不高,但受人尊敬。麗黎也有點兒優越感,因為她是革命軍人的後代。麗黎是聽著父輩的戰鬥故事長大的。她16歲當兵,有過22年的激情軍旅歲月。我心想,這樣的家庭和經歷,她的內心一定是非常純正、非常理想化的。她從軍隊醫療工作崗位轉業到地方時,我就擔心,她能否承受不熟悉的、比軍營複雜得多的地方工作環境?能否承受工資水平的驟然下降?能否承受由軍到民身份的變化?我的擔心一個也沒有發生。後來她調入中國人口報社工作,先是當編輯,她采寫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報導連連引起關注和好評,屢屢獲獎。後來她負責通聯工作,年年參與全國發行會議組織工作,奔波各地,緊張忙碌,文章還是照寫不誤,工作興奮度始終很高。其實,我看得清楚,她的崗位環境沒有一個比得上她在軍隊醫院當軍醫舒適,而且軍醫有穩定的發展前景。但她似乎對環境適應沒有什麼困難,也沒有糾結什麼級別高低。若干年後,她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證明她的轉行獲得了很大成功。有一天,我看到她厚厚的文集《心心初旅》出版了,裡面收入了她寫的工作通訊、人物專訪、言論,還有散文、小說。她竟然有了那么多文字積累,這讓我著實驚訝。驚訝之餘,我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我們樓上的住戶搞鋼琴家教,兩架鋼琴彈奏,樓房質量差,樓板不隔音,耳邊灌滿了琴聲,我不勝其煩,常常躲出去思考問題,她卻安然於桌前寫作。許久,我從外面回來,看到她竟如沒有聽到琴聲一樣仍然專心寫作,這需要多么平靜的心境,而保持這種心境又需要多強大的人生定力啊!我不由得想到她對級別高低,待遇多少,工作和生活環境好壞,以及到醫院看病的種種不便,似乎也從不怎么,在意,聽不到什麼抱怨。看了她的書,我漸漸明白了,這種人生定力是她從沉醉的理想世界——旅遊經歷、異國探秘、拓寬文化視野中獲得的。在那裡,她有著足以抵禦誘惑的心靈去遨遊天地。又過若干年,她退休了。退休前,獲評副高級職稱。以她的工作時間長度、勤奮和取得的成績,若在軍隊醫療崗位退休,至少是個專業技術正師級待遇。在地方退休,與當時軍隊工資水平比,落差不小。但我仍然沒有聽到她有什麼意見,更沒有抱怨。有的單位聽說她退下來了,趕緊來聘請她兼職,她一再推辭。是啊,退休了,有更多時間了,不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後半生生命理想的風帆了嗎?
麗黎在工作期間曾有機會出國,每次回來總是興致盎然,講這講那。後來,我發現她退休後特別愛看電視上的旅遊節目,還常常欣喜地指點介紹著她在國外彼時彼地的見聞。我沒出過國門,不大了解她的感受,但我覺得她對各種各樣的大自然景色、世界文化採風、各國風土人情等有一種天性般的愛好。跟著看得多了,我對螢幕上的旅遊生活也漸漸有了些興趣,發現了很多過去不大注意的人文內容,就覺得,人確實不能太閉塞了。退休後,她出國更頻繁了,當然都是自費。每次出去前,她總要反覆閱讀要去的國家的有關書刊,回來後不但興奮於她的所見所聞,還長時間埋頭閱讀西方文化史書籍,不時向我詢問幾個問題,又仔細翻看世界地圖冊,不時上網查找些什麼,然後埋頭整理她的遊記。她是一個不大注重生活細節的人,但對到過的旅遊地點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重要人物事件和許多細節特別用心。又是若干年過去,一天,她面前又有了厚厚一疊待出版的文稿,是她寫的近40個國家的遊記。我翻閱書中篇章,瀏覽著那一篇篇凝結了她心力的文字,檢視著那一幅幅異域風光照片和照片上的她,看到平日那個有些急性子的她在旅遊天地中舒緩愜意的樣子,看到平日經常受腰痛、腿痛折磨的她在大自然風光中那般欣喜開心的狀態,不由想到,她長空飛行,異國他鄉,且不無險情,這樣走過一個又一個國家,看過一片又一片山河,賞過一處又一處古蹟、景觀,會是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心境?她到底收穫了什麼?為了獲得這些,她又放棄了什麼?漸漸地,從她的旅遊人生中,我讀出了她將自己交給大自然獲得的全身心放鬆和暢懷,讀出了她對生活的強烈熱愛,讀出了她天性中的浪漫。這一次次出遊,極大地滿足了她對世界的好奇心,讓她的浪漫情懷一次次自由飛翔,是她人生理想的實現,更是她人生態度的展現。 我們“50後”這代人從小受的教育是:我們的生命是用來奮鬥的,新中國是無數先烈奮鬥得來的,奮鬥是人生的不朽使命。我們這代人如此熟悉蘇聯英雄保爾·柯察金的這段名言:“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段話曾被我們這一代人奉為人生最高境界。今天,我偶然知道,這段話後面緊接著還有這樣一句:“人應該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李準:《最美麗的垂釣——李準談電視劇創作及其他》,重慶出版社,2008年,第26頁)這讓我沉思良久。我以為保爾的話恰恰反映了人性互相聯繫著的兩個方面:人生來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但為了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幸福生活而犧牲自己的幸福,正是人性的崇高。保爾從身處的那種無比艱苦的革命年代說出有如此遠大理想的肺腑之言,他這後面的一句,表達了作為一名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完整人生觀,也是對人生要有更完整生命意義的貼心忠告。我還想到無數革命先烈、志士先賢拋家舍業幹革命、吃苦受難、奉獻犧牲,不正是與為最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生活的目標相聯繫的嗎?他們因此值得後人敬仰,我們也就更應該珍惜美好的今天!我有時議論起自己的際遇,不無懊喪處,麗黎就對我說:“你作為教師,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現在的待遇和人際評價,生活對你是公正的。”近年來,我有時為疾病加身而消沉,耳邊又響起麗黎常說的一句話:“生命是一個過程,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質量!”她自己也以這樣的心態待己待人,在工作崗位就踏實工作,退休了就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決不為過往的事患得患失。突然,我從她的旅遊人生有悟:從大自然的無限浩瀚來看人,人顯得渺小、短促:從人對大自然的征服過程來看,人顯得那般偉大、有力量;從人能夠將大自然作為欣賞客體來看,人是真正的宇宙精靈,這或許就是旅遊能夠帶給人的一種超越的人生觀:人,不管以什麼方式活在世界上,能夠活在自己熱愛的生活里,有幸福感地活著,就不算白活。生活的樂趣就將是無限的。
今天,國家大力提倡以人為本,關愛人生,正是對人的生命尊嚴和生命質量的尊重,對作為個體的人追求幸福權利的尊重!這是一個時代的福音!麗黎如此熱愛旅遊,趕上了好時代。她不就是在以旅遊這種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無限的生命之光嗎?這種追求讓她收穫的是有限人生的擴大和快樂,對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戀,對未知世界的多種興味探索,對浩渺星空的自由想像,同時也就能輕而易舉地拋棄生活的許多煩惱和對世俗細節的糾結。麗黎問我,這本書的書名叫什麼好?我就想到,既然她的第一部文集《心心初旅》,無論是對工作的經驗總結,還是各種生活感悟,都是以心投入之集成,書名恰如其分,那對這部走出國門、遊歷五洲、放飛心靈的旅遊記行,書名就叫作《心心出旅》吧。(出版社建議改為《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再過若干年,當我們的雙腿走不動路的時候,還會有“旅”嗎?有啊!只要我們一天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答案就是如此肯定。生命尚存,旅行不止,那就是心心之旅。金色的陽光下,我們那不再靈動的軀體,以躺著或坐著或其他什麼姿勢,支撐著思維的頭腦,回眸一生的流金歲月,任心靈馳騁於過去、現在和將來,那該是多么甜美的享受!那將是我們暮年生活中最燦爛的一段心之旅!
邊國立
2014年5月
——為麗黎《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感言
近年來,我常常生出這樣的感慨,雖然我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但人生的許多認識才剛剛開始。感受很深的一點便是透徹地認識一個人是多么不容易,即使是親人,即使是身邊的親人,即使是身邊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的親人!我對妻子於麗黎的認識就讓我有良多感觸。
麗黎出生在軍人家庭,父母親都是早年參加八路軍的老軍人。她的父親較早就因病離休在干休所生活了,雖然職務不高,但受人尊敬。麗黎也有點兒優越感,因為她是革命軍人的後代。麗黎是聽著父輩的戰鬥故事長大的。她16歲當兵,有過22年的激情軍旅歲月。我心想,這樣的家庭和經歷,她的內心一定是非常純正、非常理想化的。她從軍隊醫療工作崗位轉業到地方時,我就擔心,她能否承受不熟悉的、比軍營複雜得多的地方工作環境?能否承受工資水平的驟然下降?能否承受由軍到民身份的變化?我的擔心一個也沒有發生。後來她調入中國人口報社工作,先是當編輯,她采寫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報導連連引起關注和好評,屢屢獲獎。後來她負責通聯工作,年年參與全國發行會議組織工作,奔波各地,緊張忙碌,文章還是照寫不誤,工作興奮度始終很高。其實,我看得清楚,她的崗位環境沒有一個比得上她在軍隊醫院當軍醫舒適,而且軍醫有穩定的發展前景。但她似乎對環境適應沒有什麼困難,也沒有糾結什麼級別高低。若干年後,她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證明她的轉行獲得了很大成功。有一天,我看到她厚厚的文集《心心初旅》出版了,裡面收入了她寫的工作通訊、人物專訪、言論,還有散文、小說。她竟然有了那么多文字積累,這讓我著實驚訝。驚訝之餘,我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我們樓上的住戶搞鋼琴家教,兩架鋼琴彈奏,樓房質量差,樓板不隔音,耳邊灌滿了琴聲,我不勝其煩,常常躲出去思考問題,她卻安然於桌前寫作。許久,我從外面回來,看到她竟如沒有聽到琴聲一樣仍然專心寫作,這需要多么平靜的心境,而保持這種心境又需要多強大的人生定力啊!我不由得想到她對級別高低,待遇多少,工作和生活環境好壞,以及到醫院看病的種種不便,似乎也從不怎么,在意,聽不到什麼抱怨。看了她的書,我漸漸明白了,這種人生定力是她從沉醉的理想世界——旅遊經歷、異國探秘、拓寬文化視野中獲得的。在那裡,她有著足以抵禦誘惑的心靈去遨遊天地。又過若干年,她退休了。退休前,獲評副高級職稱。以她的工作時間長度、勤奮和取得的成績,若在軍隊醫療崗位退休,至少是個專業技術正師級待遇。在地方退休,與當時軍隊工資水平比,落差不小。但我仍然沒有聽到她有什麼意見,更沒有抱怨。有的單位聽說她退下來了,趕緊來聘請她兼職,她一再推辭。是啊,退休了,有更多時間了,不是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後半生生命理想的風帆了嗎?
麗黎在工作期間曾有機會出國,每次回來總是興致盎然,講這講那。後來,我發現她退休後特別愛看電視上的旅遊節目,還常常欣喜地指點介紹著她在國外彼時彼地的見聞。我沒出過國門,不大了解她的感受,但我覺得她對各種各樣的大自然景色、世界文化採風、各國風土人情等有一種天性般的愛好。跟著看得多了,我對螢幕上的旅遊生活也漸漸有了些興趣,發現了很多過去不大注意的人文內容,就覺得,人確實不能太閉塞了。退休後,她出國更頻繁了,當然都是自費。每次出去前,她總要反覆閱讀要去的國家的有關書刊,回來後不但興奮於她的所見所聞,還長時間埋頭閱讀西方文化史書籍,不時向我詢問幾個問題,又仔細翻看世界地圖冊,不時上網查找些什麼,然後埋頭整理她的遊記。她是一個不大注重生活細節的人,但對到過的旅遊地點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重要人物事件和許多細節特別用心。又是若干年過去,一天,她面前又有了厚厚一疊待出版的文稿,是她寫的近40個國家的遊記。我翻閱書中篇章,瀏覽著那一篇篇凝結了她心力的文字,檢視著那一幅幅異域風光照片和照片上的她,看到平日那個有些急性子的她在旅遊天地中舒緩愜意的樣子,看到平日經常受腰痛、腿痛折磨的她在大自然風光中那般欣喜開心的狀態,不由想到,她長空飛行,異國他鄉,且不無險情,這樣走過一個又一個國家,看過一片又一片山河,賞過一處又一處古蹟、景觀,會是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心境?她到底收穫了什麼?為了獲得這些,她又放棄了什麼?漸漸地,從她的旅遊人生中,我讀出了她將自己交給大自然獲得的全身心放鬆和暢懷,讀出了她對生活的強烈熱愛,讀出了她天性中的浪漫。這一次次出遊,極大地滿足了她對世界的好奇心,讓她的浪漫情懷一次次自由飛翔,是她人生理想的實現,更是她人生態度的展現。 我們“50後”這代人從小受的教育是:我們的生命是用來奮鬥的,新中國是無數先烈奮鬥得來的,奮鬥是人生的不朽使命。我們這代人如此熟悉蘇聯英雄保爾·柯察金的這段名言:“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段話曾被我們這一代人奉為人生最高境界。今天,我偶然知道,這段話後面緊接著還有這樣一句:“人應該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李準:《最美麗的垂釣——李準談電視劇創作及其他》,重慶出版社,2008年,第26頁)這讓我沉思良久。我以為保爾的話恰恰反映了人性互相聯繫著的兩個方面:人生來有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但為了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幸福生活而犧牲自己的幸福,正是人性的崇高。保爾從身處的那種無比艱苦的革命年代說出有如此遠大理想的肺腑之言,他這後面的一句,表達了作為一名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完整人生觀,也是對人生要有更完整生命意義的貼心忠告。我還想到無數革命先烈、志士先賢拋家舍業幹革命、吃苦受難、奉獻犧牲,不正是與為最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生活的目標相聯繫的嗎?他們因此值得後人敬仰,我們也就更應該珍惜美好的今天!我有時議論起自己的際遇,不無懊喪處,麗黎就對我說:“你作為教師,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現在的待遇和人際評價,生活對你是公正的。”近年來,我有時為疾病加身而消沉,耳邊又響起麗黎常說的一句話:“生命是一個過程,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質量!”她自己也以這樣的心態待己待人,在工作崗位就踏實工作,退休了就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決不為過往的事患得患失。突然,我從她的旅遊人生有悟:從大自然的無限浩瀚來看人,人顯得渺小、短促:從人對大自然的征服過程來看,人顯得那般偉大、有力量;從人能夠將大自然作為欣賞客體來看,人是真正的宇宙精靈,這或許就是旅遊能夠帶給人的一種超越的人生觀:人,不管以什麼方式活在世界上,能夠活在自己熱愛的生活里,有幸福感地活著,就不算白活。生活的樂趣就將是無限的。
今天,國家大力提倡以人為本,關愛人生,正是對人的生命尊嚴和生命質量的尊重,對作為個體的人追求幸福權利的尊重!這是一個時代的福音!麗黎如此熱愛旅遊,趕上了好時代。她不就是在以旅遊這種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無限的生命之光嗎?這種追求讓她收穫的是有限人生的擴大和快樂,對文化天空的陶醉和迷戀,對未知世界的多種興味探索,對浩渺星空的自由想像,同時也就能輕而易舉地拋棄生活的許多煩惱和對世俗細節的糾結。麗黎問我,這本書的書名叫什麼好?我就想到,既然她的第一部文集《心心初旅》,無論是對工作的經驗總結,還是各種生活感悟,都是以心投入之集成,書名恰如其分,那對這部走出國門、遊歷五洲、放飛心靈的旅遊記行,書名就叫作《心心出旅》吧。(出版社建議改為《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再過若干年,當我們的雙腿走不動路的時候,還會有“旅”嗎?有啊!只要我們一天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答案就是如此肯定。生命尚存,旅行不止,那就是心心之旅。金色的陽光下,我們那不再靈動的軀體,以躺著或坐著或其他什麼姿勢,支撐著思維的頭腦,回眸一生的流金歲月,任心靈馳騁於過去、現在和將來,那該是多么甜美的享受!那將是我們暮年生活中最燦爛的一段心之旅!
邊國立
2014年5月
序言
最美的風景到底在哪裡
序言標題如此設問,似乎讓人覺得有點荒唐。書名不是已經明白無誤地點透了嗎?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的確,最美的風景真的在路上。要不,你無法理解,為什麼已開發國家的人們,將旅遊出行、觀賞各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列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即使不為首要目標,至少也為重要目標。這些熱愛旅遊的人大概覺得,窩在家裡,得閒時只能是一身慵懶的疲憊;出得門去,便是滿眼的新奇和驚喜。所以在他們那兒,一個人,一家人,一撥人,如果假期悶在小窩裡而不出去旅遊,那真是不可思議之事。中國人認為: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西方人卻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兩者的工作觀和生活觀如此迥然有別,兩者工作的終極目標是如此的截然相左。德國總人口才8000多萬,每年出國旅遊竟達9000多萬人次。而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及之初,不甚了解出國旅遊為何物,但201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已逼近上億人次。出國旅遊的人,大多為“四有”之人——有願望,有錢幣,有時間,有體能。“四有”缺一不可,但“有願望”這一條為“四有”之首,因為只要有了強烈的願望,你就會鉚著勁兒地創造、準備和使用好踏上旅途的其他條件。錢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條件。一對新婚小夫妻,僅憑4萬元,用一輛普通的機車,游遍了橫跨歐亞大陸的15個國家;兩位退休不久的花甲老人,憑僅有的一點退休金,而且完全不懂外語,竟然並不跟團,老兩口自行轉遍了五大洲40多個國家;還有兩位僅靠打工、手頭實在拮据的中國留學生,利用假日結伴而行,遊歷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也許有人會說,當代電視業、網路業如此發達,電視中、網路上可以遍賞世界各地風貌,何必偏要浪跡四海自找苦吃呢?
其實你不了解,畫面所視與實地所見,其感受恰如只用視頻交流而不曾親身晤面的戀人那般遺憾深深。第一次走進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內舉目仰望,你會驚艷得半晌無語;第一次親見羅馬的“萬神殿”教堂,你會驚奇得不知該如何表達;第一次目睹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你會為這座耗時600多年才建造成的宏偉大教堂瞠目不已:第一次腳踏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塊塊巨石,你會覺得不在人間;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美麗小島,你會驚嘆地球上怎會有如此仙境……還有希臘愛琴海的聖托里尼島,印度的泰姬陵,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馬來西亞的雲項山,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俄羅斯聖彼得堡童話般的多彩教堂,愛沙尼亞塔林古城,土耳其伊斯坦堡整個城池……所到之處,所見之景,常給你震撼。那種驚喜,會讓你連連後悔:為什麼我沒早些來到這裡?你還會暗自打算: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誰知道地球上還有多少讓人頓覺“哪怕只去一次,一生便無他憾”的地方呢! 但是,最美的風景又不僅僅在路上。能到實地直觀風物,是一種極為舒心的視覺盛宴;但若由景及史,你會覺得你的旅遊將豐厚和豐盈得超出你的想像。所有的旅遊景點,除了個別的由大自然恩賜之外,絕大多數景點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故事等漸漸沉澱下來固化而成的。如果你想讓你的旅遊收穫更多一些,旅遊質量更高一些,旅遊品位更雅一些,那么最好在動身前做點文化準備,就計畫前往之地瀏覽一下它的歷史和文化。換句話說,就旅遊之便,知景點之史,或者叫“踩著景點學歷史”——我們以往不曾有此體驗,直到這次遊歷五洲多國景點,回來後再回溯景點歷史之源後,才深切地感悟出:原來景點的歷史天空里,有著如此的萬般風光和萬種風情!
什麼叫踩著景點學歷史?旅途中的歷史瀏覽和歷史閱讀,其實並沒有那么玄奧,因為普通人並非專業研讀歷史者,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窮究旅遊目的國和旅遊景點的全部歷史行蹤。旅遊者只需適度適量地將與景點、景物直接相關聯的那些令人最為關心、最欲知曉、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典故引發出來,連結起來,讓人們在即將前往、實地遊覽和游後回溯中,一點一滴地感受和體味相關景點裡那依稀可見的歷史典故的蹤影,那如歌如泣的歷史人物的傾訴聲。你會無意中漸漸地體驗到旅遊之途的厚重感、韻味感和詩意感。於是,你的每一趟旅遊,便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三度游甚至四度游——實地之游、歷史之游、文化之游、精神之游。
無限風光的追尋中,你會獲得無窮的意趣。比如,站在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雕像前,你會好奇一個出生於德國的異國女性,緣何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出生於義大利的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最有力的推動者為何是西班牙的王后伊莎貝拉?印度泰姬陵里隱藏著怎樣淒婉的愛情故事?美國歷屆總統的夫人中,哪些“第一夫人”獨具特色和魅力,以及她們對總統、對白宮、對美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英國的莎土比亞在他令人目眩的戲劇創作之外,有著怎樣的個人感情生活?希臘愛琴海的種種傳說中,哪些傳說最為撩人?歐洲各個國家為什麼那樣熱衷於持續不斷地建造那么多各具風格的教堂?置身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你會體味出拿破崙為什麼會對這座城市給予如此超群絕倫的評價?他說過:假如全世界為一個國家,需要選擇一個首都的話,那么它就是伊斯坦堡……當你檢視若干名勝景點,又透視景點中的歷史天空後,你不覺得這是一種美輪美奐的歷史瀏覽,極真極致的文化薰陶,至深至純的精神愉悅嗎?你不覺得這種既橫向讀景點又縱向讀歷史的書中游,極大地豐富了你的旅遊內涵,最佳化了你的旅遊品質,提升了你的旅遊品位嗎?
如此看來,景點上的“橫向游”,再加上由景及史的“縱向游”,真是妙不可言!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過:我們這一時代,是極需要歷史知識的時代,而又不幸是極缺乏歷史知識的時代。當然,我們常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成為錢穆先生所言及的那種歷史學者或史學專家,但多一些歷史知識於旅遊之中終歸是一件好事,何況踩著景點學歷史,乃是“薅草打兔子”,簡便又快樂,愉悅又豐收,何樂而不為?
倘若你因諸事過於繁忙,因上路過於倉促,或因別種原因而耽於體會,未能來礙及對所往目的地的相關景點的歷史做一些文化準備,那么也並不要緊。一路上最美的風景飽過眼福之後,你再就著瀏覽景點之後的餘興,就著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去追尋這些景點的歷史足跡,這種“追尋”中所搜尋到的歷史美景會令你拍案稱奇。這套叢書中的部分篇章,比如,遊覽美國、加拿大回國後,我們所寫的旅遊散記《洗出此山萬丈青》,遊覽希臘、土耳其歸來後寫出的《古今蒼茫接翠微》,持續數月發表在報紙上後,被幾位曾經去過那些景點的幾家大報的老總們閱讀之後大叫“過癮”,他們自我調侃:“說是我們去了美國,其實我們只是在‘鏡框’里瞧了瞧美國的身影,你們的這些文字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美國的靈魂……”他們看完上一篇後,急切地等待著下一篇。他們說,看著你們就著美國景點說美國歷史的散記,為我們節省了太多的時間。夜晚入睡前,選上一處我們曾經到達過卻沒有“消化過”的景點片段,細細閱讀,慢慢品嘗這些景點的歷史風雲,那才叫美的享受呢!
飽覽各種最美風景的於麗黎,過去在校讀書時,對歷史課程常常是消極應付,至於興趣更無從談起,但在“橫向”游風景加“縱向”遊歷史之後,她對歷史的興趣油然而生,現在幾乎到了深戀、痴迷的程度。這般變化,不知是旅遊之獲還是心態之變,或是規律使然?
感謝各種版本、各種風格的歷史著述,感謝發達便捷、似有溫度的電子網路,感謝一切提供相關著作、相關文字的人員,倘若沒有這些前提條件,《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便無從形成。在這些文字蒐集及文字寫作的浩繁艱巨的勞動中,付出最多的當數於麗黎女士。多年前她在部隊支援地方抗震救災中為救人負傷,但在帶著傷病的一次次旅遊途中,她總是隨身帶著一個甚至多個小本本,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記,還拍攝了許多像模像樣甚至逼近專業水準的照片。遇有必須弄清楚或興味盎然的事物,她會嚮導游或相關人士問個不停,本來是休閒出門旅遊,她反而更加緊張忙碌,以至於遊伴中有人開玩笑說,於麗黎是帶著採風任務來旅遊的。每次旅遊歸來的資料歸攏。文字整理及文章寫作,全系她一人所為,我不過做了些文章審讀、文字潤色、標題的製作與推敲之類的輔助性、配合性工作。所以,兩者之間的勞動投入是不均衡、不對等的,但這並不妨礙《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的歡快問世。
還要特別感謝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著名電影演員、著名作家、新銳畫家倪萍女士:特別感謝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曲藝藝術表演家劉蘭芳女士;特別感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作家、寧夏影視拍攝基地董事長張賢亮先生:特別感謝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著名影視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邊國立先生。感謝他們熱忱推介《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他們寥寥不多的優美文字,本身就是一道道閃亮奪目的風景線。
邊國立教授是於麗黎女士的先生,他和我的夫人吳恆霞女士對我們合作著述非常支持,沒有兩位提供的寫作環境和寫作條件,沒有兩位的理解和配合,此套叢書也難以問世。
還要感謝《本溪晚報》總編輯、著名詩人孫承先生多次相伴出行及遊記寫作中的交流、溝通與指導;感謝湖北省石首市民眾藝術館吳恆健先生的精心校閱:感謝旅行社的郭夢和魏小西,儘管郭夢已升任部門經理,魏小西已遠渡美國定居芝加哥,但正是在他們熱心的幫助下,我們才得以順利完成前後近40個國家的旅遊行程和游後著述。
特別要感謝的,還有既熱心又有人脈又有人緣的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主席、收藏界雜誌社社長、路遙文學獎總發起人高玉濤先生,是他把我們這套叢書與相關名人聯繫在一起,使這套本來平常的叢書,平添了許多不平凡的元素。
感謝北師大出版社和為本書出版付出辛勞的工作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正是他們的精心勞動,使這套叢書大為增色。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的出版,如果對人們尤其對遊人有所裨益,我們將不勝榮幸。
楊泉福
2014年1月4日於此京亞運村嘉銘桐城
序言標題如此設問,似乎讓人覺得有點荒唐。書名不是已經明白無誤地點透了嗎?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的確,最美的風景真的在路上。要不,你無法理解,為什麼已開發國家的人們,將旅遊出行、觀賞各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列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即使不為首要目標,至少也為重要目標。這些熱愛旅遊的人大概覺得,窩在家裡,得閒時只能是一身慵懶的疲憊;出得門去,便是滿眼的新奇和驚喜。所以在他們那兒,一個人,一家人,一撥人,如果假期悶在小窩裡而不出去旅遊,那真是不可思議之事。中國人認為: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西方人卻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兩者的工作觀和生活觀如此迥然有別,兩者工作的終極目標是如此的截然相左。德國總人口才8000多萬,每年出國旅遊竟達9000多萬人次。而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及之初,不甚了解出國旅遊為何物,但2013年中國人出國旅遊已逼近上億人次。出國旅遊的人,大多為“四有”之人——有願望,有錢幣,有時間,有體能。“四有”缺一不可,但“有願望”這一條為“四有”之首,因為只要有了強烈的願望,你就會鉚著勁兒地創造、準備和使用好踏上旅途的其他條件。錢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條件。一對新婚小夫妻,僅憑4萬元,用一輛普通的機車,游遍了橫跨歐亞大陸的15個國家;兩位退休不久的花甲老人,憑僅有的一點退休金,而且完全不懂外語,竟然並不跟團,老兩口自行轉遍了五大洲40多個國家;還有兩位僅靠打工、手頭實在拮据的中國留學生,利用假日結伴而行,遊歷了歐洲的大部分國家。也許有人會說,當代電視業、網路業如此發達,電視中、網路上可以遍賞世界各地風貌,何必偏要浪跡四海自找苦吃呢?
其實你不了解,畫面所視與實地所見,其感受恰如只用視頻交流而不曾親身晤面的戀人那般遺憾深深。第一次走進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內舉目仰望,你會驚艷得半晌無語;第一次親見羅馬的“萬神殿”教堂,你會驚奇得不知該如何表達;第一次目睹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你會為這座耗時600多年才建造成的宏偉大教堂瞠目不已:第一次腳踏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塊塊巨石,你會覺得不在人間;第一次踏上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美麗小島,你會驚嘆地球上怎會有如此仙境……還有希臘愛琴海的聖托里尼島,印度的泰姬陵,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馬來西亞的雲項山,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俄羅斯聖彼得堡童話般的多彩教堂,愛沙尼亞塔林古城,土耳其伊斯坦堡整個城池……所到之處,所見之景,常給你震撼。那種驚喜,會讓你連連後悔:為什麼我沒早些來到這裡?你還會暗自打算: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誰知道地球上還有多少讓人頓覺“哪怕只去一次,一生便無他憾”的地方呢! 但是,最美的風景又不僅僅在路上。能到實地直觀風物,是一種極為舒心的視覺盛宴;但若由景及史,你會覺得你的旅遊將豐厚和豐盈得超出你的想像。所有的旅遊景點,除了個別的由大自然恩賜之外,絕大多數景點都是由各種各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故事等漸漸沉澱下來固化而成的。如果你想讓你的旅遊收穫更多一些,旅遊質量更高一些,旅遊品位更雅一些,那么最好在動身前做點文化準備,就計畫前往之地瀏覽一下它的歷史和文化。換句話說,就旅遊之便,知景點之史,或者叫“踩著景點學歷史”——我們以往不曾有此體驗,直到這次遊歷五洲多國景點,回來後再回溯景點歷史之源後,才深切地感悟出:原來景點的歷史天空里,有著如此的萬般風光和萬種風情!
什麼叫踩著景點學歷史?旅途中的歷史瀏覽和歷史閱讀,其實並沒有那么玄奧,因為普通人並非專業研讀歷史者,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窮究旅遊目的國和旅遊景點的全部歷史行蹤。旅遊者只需適度適量地將與景點、景物直接相關聯的那些令人最為關心、最欲知曉、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典故引發出來,連結起來,讓人們在即將前往、實地遊覽和游後回溯中,一點一滴地感受和體味相關景點裡那依稀可見的歷史典故的蹤影,那如歌如泣的歷史人物的傾訴聲。你會無意中漸漸地體驗到旅遊之途的厚重感、韻味感和詩意感。於是,你的每一趟旅遊,便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三度游甚至四度游——實地之游、歷史之游、文化之游、精神之游。
無限風光的追尋中,你會獲得無窮的意趣。比如,站在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雕像前,你會好奇一個出生於德國的異國女性,緣何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王?出生於義大利的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最有力的推動者為何是西班牙的王后伊莎貝拉?印度泰姬陵里隱藏著怎樣淒婉的愛情故事?美國歷屆總統的夫人中,哪些“第一夫人”獨具特色和魅力,以及她們對總統、對白宮、對美國,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英國的莎土比亞在他令人目眩的戲劇創作之外,有著怎樣的個人感情生活?希臘愛琴海的種種傳說中,哪些傳說最為撩人?歐洲各個國家為什麼那樣熱衷於持續不斷地建造那么多各具風格的教堂?置身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你會體味出拿破崙為什麼會對這座城市給予如此超群絕倫的評價?他說過:假如全世界為一個國家,需要選擇一個首都的話,那么它就是伊斯坦堡……當你檢視若干名勝景點,又透視景點中的歷史天空後,你不覺得這是一種美輪美奐的歷史瀏覽,極真極致的文化薰陶,至深至純的精神愉悅嗎?你不覺得這種既橫向讀景點又縱向讀歷史的書中游,極大地豐富了你的旅遊內涵,最佳化了你的旅遊品質,提升了你的旅遊品位嗎?
如此看來,景點上的“橫向游”,再加上由景及史的“縱向游”,真是妙不可言!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說過:我們這一時代,是極需要歷史知識的時代,而又不幸是極缺乏歷史知識的時代。當然,我們常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成為錢穆先生所言及的那種歷史學者或史學專家,但多一些歷史知識於旅遊之中終歸是一件好事,何況踩著景點學歷史,乃是“薅草打兔子”,簡便又快樂,愉悅又豐收,何樂而不為?
倘若你因諸事過於繁忙,因上路過於倉促,或因別種原因而耽於體會,未能來礙及對所往目的地的相關景點的歷史做一些文化準備,那么也並不要緊。一路上最美的風景飽過眼福之後,你再就著瀏覽景點之後的餘興,就著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去追尋這些景點的歷史足跡,這種“追尋”中所搜尋到的歷史美景會令你拍案稱奇。這套叢書中的部分篇章,比如,遊覽美國、加拿大回國後,我們所寫的旅遊散記《洗出此山萬丈青》,遊覽希臘、土耳其歸來後寫出的《古今蒼茫接翠微》,持續數月發表在報紙上後,被幾位曾經去過那些景點的幾家大報的老總們閱讀之後大叫“過癮”,他們自我調侃:“說是我們去了美國,其實我們只是在‘鏡框’里瞧了瞧美國的身影,你們的這些文字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美國的靈魂……”他們看完上一篇後,急切地等待著下一篇。他們說,看著你們就著美國景點說美國歷史的散記,為我們節省了太多的時間。夜晚入睡前,選上一處我們曾經到達過卻沒有“消化過”的景點片段,細細閱讀,慢慢品嘗這些景點的歷史風雲,那才叫美的享受呢!
飽覽各種最美風景的於麗黎,過去在校讀書時,對歷史課程常常是消極應付,至於興趣更無從談起,但在“橫向”游風景加“縱向”遊歷史之後,她對歷史的興趣油然而生,現在幾乎到了深戀、痴迷的程度。這般變化,不知是旅遊之獲還是心態之變,或是規律使然?
感謝各種版本、各種風格的歷史著述,感謝發達便捷、似有溫度的電子網路,感謝一切提供相關著作、相關文字的人員,倘若沒有這些前提條件,《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便無從形成。在這些文字蒐集及文字寫作的浩繁艱巨的勞動中,付出最多的當數於麗黎女士。多年前她在部隊支援地方抗震救災中為救人負傷,但在帶著傷病的一次次旅遊途中,她總是隨身帶著一個甚至多個小本本,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一路記,還拍攝了許多像模像樣甚至逼近專業水準的照片。遇有必須弄清楚或興味盎然的事物,她會嚮導游或相關人士問個不停,本來是休閒出門旅遊,她反而更加緊張忙碌,以至於遊伴中有人開玩笑說,於麗黎是帶著採風任務來旅遊的。每次旅遊歸來的資料歸攏。文字整理及文章寫作,全系她一人所為,我不過做了些文章審讀、文字潤色、標題的製作與推敲之類的輔助性、配合性工作。所以,兩者之間的勞動投入是不均衡、不對等的,但這並不妨礙《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的歡快問世。
還要特別感謝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著名電影演員、著名作家、新銳畫家倪萍女士:特別感謝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曲藝藝術表演家劉蘭芳女士;特別感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作家、寧夏影視拍攝基地董事長張賢亮先生:特別感謝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著名影視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邊國立先生。感謝他們熱忱推介《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他們寥寥不多的優美文字,本身就是一道道閃亮奪目的風景線。
邊國立教授是於麗黎女士的先生,他和我的夫人吳恆霞女士對我們合作著述非常支持,沒有兩位提供的寫作環境和寫作條件,沒有兩位的理解和配合,此套叢書也難以問世。
還要感謝《本溪晚報》總編輯、著名詩人孫承先生多次相伴出行及遊記寫作中的交流、溝通與指導;感謝湖北省石首市民眾藝術館吳恆健先生的精心校閱:感謝旅行社的郭夢和魏小西,儘管郭夢已升任部門經理,魏小西已遠渡美國定居芝加哥,但正是在他們熱心的幫助下,我們才得以順利完成前後近40個國家的旅遊行程和游後著述。
特別要感謝的,還有既熱心又有人脈又有人緣的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主席、收藏界雜誌社社長、路遙文學獎總發起人高玉濤先生,是他把我們這套叢書與相關名人聯繫在一起,使這套本來平常的叢書,平添了許多不平凡的元素。
感謝北師大出版社和為本書出版付出辛勞的工作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正是他們的精心勞動,使這套叢書大為增色。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套叢書的出版,如果對人們尤其對遊人有所裨益,我們將不勝榮幸。
楊泉福
2014年1月4日於此京亞運村嘉銘桐城
編輯推薦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歐洲篇(下)》由倪萍、張賢亮、劉蘭芳以及邊國立傾情推薦。它撫摸異域它方的歷史遺蹟,見識神往已久的地理風情,遙望久遠的歷史星空,暢想王朝興衰更替的千古故事……在時間與空間中行走,一路精彩無限!劉蘭芳評論道:“於麗黎、楊泉福到許多國家現今的空間中“橫向游”,又在那回溯既往貫通古今的時間裡“縱向游”。這種多重遊覽構成人們意象中的“最美的風景”。他們游後歸來所寫的這些文字,將你帶向那些所到之地的歷史長河中,會令你讀而忘返。這些意蘊深厚的文字,真的值得一讀。”
目錄
序言 最美的風景到底在哪裡
歐洲篇 導語 夢幻歐洲
chapter1 陌路眼底攬風雲——法盧比德梵意奧七國散記
浪漫法蘭西
玻璃金字塔下的羅浮宮
以工程師姓名命名的鐵塔
狩獵行宮上修造的宮殿
四次更名的廣場
協和廣場並不“和協”
石頭組成的交響樂
憲法廣場的立體風光
大公府竟如此儉樸
流光溢彩的比利時
淡化宗教色彩的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的小尿童
令人目眩的宮殿
構築歐洲的友愛
大氣磅礴的德意志
貝多芬的誕生地
馬克思曾就讀于波恩大學
建造了七個世紀的教堂
萊茵河畔的“曼哈頓”
伊薩爾河畔的“雅典”
“黑死病”與“木偶報時鐘”
品嘗“慕尼黑啤酒”
教皇之國梵蒂岡
巴洛克藝術之父的傑作
輝煌的藝術殿堂
梵蒂岡的瑞士衛隊
台伯河畔的聖天使城堡
夢幻義大利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體驗“船的”貢都拉
人們只記住了斜塔
廢墟中的輝煌
愷撒的“悲劇”
《十二銅表法》的誕生
遠去的刀光劍影
天使的設計
阿爾卑斯山的心臟——奧地利
金屋頂與水晶世界
音樂聖地與名人搖籃
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
史蒂芬大教堂里的彌香
霍夫堡皇宮的述說,
音樂的最高殿堂
chapter2 花叢人醉心自明——東歐之旅散記
中世紀風情的塔林
歐洲的十字路口
“長腿街”和“短腿街”
媲美巴黎的新藝術街
老城恍如時光倒流,
立陶宛的“耶路撒冷”
令拿破崙心動的教堂
波羅的海黃金——琥珀
以戀人姓名命名的城市,
上帝把蕭邦賜給了波蘭
“神醫”完成了《天體運行論》
華沙美人魚
淡泊名利的非凡女性
勃蘭特“華沙之跪”
波蘭真正的首都
慘絕人衰的“死亡工廠”
起源於東方的國家
多瑙河的“玫瑰”
童話世界漁人堡
布達佩斯的九座橋
古老的城堡時尚的橋
難忘的街頭雕塑
“布拉格之春”的國度
南波希米亞中世紀古城,
“布拉格之春”的發生地
中世紀的天文鐘
古老的查理大橋
萬國建築博物館
美如畫卷的易北河岸
施普雷河環繞的博物館島
布蘭登堡門可以見證
波茨坦讓我們不會忘記
德國的伊甸園
涅粲後的德國歌劇院
chapter3 欲引詩情到碧霄——俄羅斯散記
沉澱在腦海里的俄羅斯
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天才死後的診斷
世界第八奇景
克里姆林宮神秘消失
亦幻亦真的聖彼得堡
保羅要塞的往事
涅瓦河上的遊覽
看遍冬宮的藏品要九年時間
不幸的婚姻成就了女皇登基
從謀反篡位到“人民的選擇”
在聖彼得堡走馬觀花
聖彼得堡的皇村
謝爾蓋耶夫小鎮的修道院
chapter4 滿船清夢壓星河一土耳其一瞥
闖入歐洲的一匹“烈馬”
世上最古老的清真寺
托普卡泊老皇宮
土耳其浴的由來
伊斯坦堡的香料市場
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亞大橋
伊斯坦堡的“古爾邦節”
跋 認識一種人生
歐洲篇 導語 夢幻歐洲
chapter1 陌路眼底攬風雲——法盧比德梵意奧七國散記
浪漫法蘭西
玻璃金字塔下的羅浮宮
以工程師姓名命名的鐵塔
狩獵行宮上修造的宮殿
四次更名的廣場
協和廣場並不“和協”
石頭組成的交響樂
憲法廣場的立體風光
大公府竟如此儉樸
流光溢彩的比利時
淡化宗教色彩的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的小尿童
令人目眩的宮殿
構築歐洲的友愛
大氣磅礴的德意志
貝多芬的誕生地
馬克思曾就讀于波恩大學
建造了七個世紀的教堂
萊茵河畔的“曼哈頓”
伊薩爾河畔的“雅典”
“黑死病”與“木偶報時鐘”
品嘗“慕尼黑啤酒”
教皇之國梵蒂岡
巴洛克藝術之父的傑作
輝煌的藝術殿堂
梵蒂岡的瑞士衛隊
台伯河畔的聖天使城堡
夢幻義大利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
體驗“船的”貢都拉
人們只記住了斜塔
廢墟中的輝煌
愷撒的“悲劇”
《十二銅表法》的誕生
遠去的刀光劍影
天使的設計
阿爾卑斯山的心臟——奧地利
金屋頂與水晶世界
音樂聖地與名人搖籃
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
史蒂芬大教堂里的彌香
霍夫堡皇宮的述說,
音樂的最高殿堂
chapter2 花叢人醉心自明——東歐之旅散記
中世紀風情的塔林
歐洲的十字路口
“長腿街”和“短腿街”
媲美巴黎的新藝術街
老城恍如時光倒流,
立陶宛的“耶路撒冷”
令拿破崙心動的教堂
波羅的海黃金——琥珀
以戀人姓名命名的城市,
上帝把蕭邦賜給了波蘭
“神醫”完成了《天體運行論》
華沙美人魚
淡泊名利的非凡女性
勃蘭特“華沙之跪”
波蘭真正的首都
慘絕人衰的“死亡工廠”
起源於東方的國家
多瑙河的“玫瑰”
童話世界漁人堡
布達佩斯的九座橋
古老的城堡時尚的橋
難忘的街頭雕塑
“布拉格之春”的國度
南波希米亞中世紀古城,
“布拉格之春”的發生地
中世紀的天文鐘
古老的查理大橋
萬國建築博物館
美如畫卷的易北河岸
施普雷河環繞的博物館島
布蘭登堡門可以見證
波茨坦讓我們不會忘記
德國的伊甸園
涅粲後的德國歌劇院
chapter3 欲引詩情到碧霄——俄羅斯散記
沉澱在腦海里的俄羅斯
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天才死後的診斷
世界第八奇景
克里姆林宮神秘消失
亦幻亦真的聖彼得堡
保羅要塞的往事
涅瓦河上的遊覽
看遍冬宮的藏品要九年時間
不幸的婚姻成就了女皇登基
從謀反篡位到“人民的選擇”
在聖彼得堡走馬觀花
聖彼得堡的皇村
謝爾蓋耶夫小鎮的修道院
chapter4 滿船清夢壓星河一土耳其一瞥
闖入歐洲的一匹“烈馬”
世上最古老的清真寺
托普卡泊老皇宮
土耳其浴的由來
伊斯坦堡的香料市場
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亞大橋
伊斯坦堡的“古爾邦節”
跋 認識一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