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澄(日本高僧)

最澄(日本高僧)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最澄,俗姓三津首,幼名廣野,日本近江國滋賀郡人。少從近江國師行表高僧出家,後赴南部,在鑒真生前弘法的東大寺受具足戒,並學習鑒真和思托帶來的天台宗經籍。

基本介紹

  • 本名:最澄
  • 別稱:俗姓三津首
  • 出生地:日本近江國滋賀郡
  • 幼名:廣野
人物經歷,訪抵中國,漢獻帝後裔,修習禪宗,入山修行,遣唐求法,角色評價,

人物經歷

訪抵中國

日本延曆七年(788年),他在琵琶湖畔的比睿山自刻藥師如來佛供奉,並建立了日枝山寺。此即日本天台宗的根本中堂,後稱一乘止觀院,也就是後來的延曆寺。在這裡,最澄閱讀了天台“三大部”以及《維摩經疏》、《四教義》等天台教籍。自此深深皈依天台妙旨,萌發了入唐求法的願望。唐貞元二十年(804年),他經日本天皇的批准,率弟子義真等,隨日本第十二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國。九月二十六日來到臨海,遂謁見台州刺史陸淳。時天台十祖興道道邃大師正應陸淳之請,於龍興寺開講天台教義,最澄乃從之學《摩訶止觀》等。及往參天台山,禮國清寺並至佛隴寺從行滿求學。後返回臨海龍興寺繼續研習天台教觀。同時,親手抄寫了大量的台宗典籍。道邃還於龍興寺西廂“極樂淨土院”,親手為最澄授圓教菩薩戒。關於最澄在臨海龍興寺的求法,日本的《睿山大師傳》是這樣記述的:“時台州刺史陸淳延天台山修禪寺座主僧道邃,於台州龍興寺闡揚天台法門《摩訶止觀》等。即便刺史見求法志隨喜云:弘道在人,人能持道,我道興隆今當時矣。則令邃座主勾當為天台法門,纔書寫已,卷數如別。邃和上親開心要,鹹決義理,如瀉瓶水,似得寶珠矣。又於邃和上所,為傳三學之道,願求三聚之戒。即邃和上照察丹誠莊嚴道埸,奉請諸佛授與菩薩三聚大戒”。最澄回國時,自臨海龍興寺帶去《法華經》等章疏一百二十八部、三百四十五卷,還攜回王羲之等名家碑帖拓本十七種。回到日本後,在比睿山大興天台教義,正式創立日本佛教天台宗。臨海龍興寺遂成為日本天台宗祖庭,為歷代日本天台宗僧人和信徒所矚目。

漢獻帝後裔

最澄,神護景雲元年(767)誕生於近江國(滋賀縣大津市)。父親三津首百枝,幼名廣野。三津首家族系登萬貴王系統,乃中國後漢最後皇帝孝獻帝(180-234,在位189-220)的子孫,應神天皇時代來日,定居於近江國滋賀郡,賜姓三津首。近江一帶稱獻帝子孫的人很多。經薗田香融氏精查,滋賀郡確為華裔來朝氏族,皆為後漢獻帝苗裔,因氏族傳承關係結成同族。

修習禪宗

最澄的原籍滋賀郡古市鄉,在現今的大津市膳所、粟津、石山附近,是日本最古老的市場之一。《叡山大師傳》載,最澄十二歲投近江大國師國分寺行表,修習唯識等章疏,十五歲補國分寺僧缺而得度,二十歲受戒。師行表,乃唐歸北僧道璿的弟子。道璿,唐河南省許州人。又師事禪宗第六祖、北宗禪之祖大通禪師神秀的弟子華嚴寺普寂大師(651-739)。普寂,初從恆景學習法律,與鑒真同學。恆景,乃天台第五祖灌頂的弟子,從玉泉神秀。神秀所住的玉泉寺,系天台宗開山祖天台大師智顗創建,在大師故鄉荊州。

入山修行

最澄出生前六年,即天平寶宗五年(761年),作為首都平城京的陪都是近江保良宮。近江,經藤原仲麻呂父子二代近江守的營造,在當時實際上已成為仲麻呂一族的領國。藤原仲麻呂及其父親武智麻呂,均與比叡山有著深遠的關係,只是父子二人均於最澄出生前三年,在近江西岸被滿族抄斬了。
最澄就在光仁天皇這樣的改革年代成人。在東大寺受戒後,最澄於同年7月中旬入比叡山,開始了山中修行的生活。比叡山,自柰良時代開始,就是修行之山。為了尋求天台宗的教說,當時就完全有可能把鑒真帶來的經書抄寫出來。雖說鑒真來日本是為了傳播戒律,但他原先是天台宗第二代章安灌頂(561-631)的弟子弘景的弟子,也是天台宗僧徒,因而來日本時帶來的書物中有許多天台宗經典。法進,是隨鑒真來日的僧人,是天台山沙門。普照是要求鑒真來日的僧人。最澄誦讀了這些華嚴宗書籍,立志修學天台教學,而且專心研讀鑒真帶來的抄本。

遣唐求法

延曆二十三年(804年)四月,最澄奉詔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延曆二十三年(805年)九月一日,最澄自長安出發去台州,因病在明州滯留多日。九月十五日自明州出發,二十六日到達台州府臨海,謁見台州刺使陸淳。陸淳希望最澄入天台山,請道邃協助。道邃,系天台宗七祖,為天台宗中興祖師六祖荊溪大師湛然的弟子,當時是天台山修禪寺座主。
最澄入天台山後,先後師從禪林寺僧修然,得授牛頭禪;從國清寺僧惟象,得傳大佛頂大契曼荼羅行事。隨行的譯僧義真和尚,也於延曆二十三年十二月七日,在國清寺受具足戒。最澄後又入天台山佛隴寺,從座主行滿學習其他天台教義。行滿也系湛然弟子。最澄在唐求法期間,不僅學習天台教學,還研修禪、大乘戒和密教等佛學。延曆二十四年(805年),最澄結束了在唐求法活動。

角色評價

最澄致力於將其他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盡納入法華一乘,而確立佛教的一大綜合體系。同時代的弘法大師空海也曾為佛教的綜合體系作過努力。最澄是向宇宙的究極,換言之,是離心式的真理探究;圓寂後的舍利731粒,每個大小有2個黃豆平拍長度,表面色白如漿汁,相對的,空海乃向宇宙的內在,即向心式的真理探究。睿山天台在最澄之後有思想上的大飛躍,而達到稱為天台本覺思想的登峰造極之哲理。此外,睿山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思想家。榮西、法然、親鸞、道元、日蓮等鎌倉新佛教的祖師,也本來是睿山的學僧。道璿主要修習弘揚禪宗,最澄也從道璿、行表處承受了禪宗,同時,他又通曉戒律、華嚴和天台。行表(722-799),系大和國出身,行表師主為道璿。行表從道璿處受達磨心法,學佛性清門,內外清淨,住持佛法,離欲清淨,不染物色。這些,最澄都銘記在心。最澄曾受道璿的燈芯教,故他常常注意誠心禮佛,成傳燈法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