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相見

最後一次相見

全詩僅16行,卻寫出了一個女子毅然逃離負心人時的激動、矛盾和迷惘的心境。而且,這種心境又是通過對主人公的動作的描寫表現出來的:她是如此匆忙下樓,“競把左手的手套套在了右手上”;她跨下的梯級雖然很多,但卻“只記得邁了三步”……至於以擬人手法寫出的“秋”如何對她同情,主人公如何睥睨“閃爍著冷漠的黃光”的臥室窗戶,則更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最後一次相見
  • 外文名稱:Песня последней встречи
  • 創作年代:1911年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阿赫瑪托娃 (俄語名: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詩歌原文,詩歌譯文,創作背景,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Песня последней встречи
Так беспомощно грудь холодела,
Но шаги мои были лёгки.
Я направую руку надела
Перчатку с левой руки.
Показалось, что много ступеней,
А я знала-их только три!
Между кленов шепот осенний
Попросил:"Со мною умри!
Я обманут моей унылой,
Переменчивой, злой судьбой".
Я ответила:"Милый, милый!
И я тоже. Умрустобой…"
Это песня последней встречи.
Я взглянула на темный дом.
Только в спальне горели свечи
Равнодушно-желтым огнём.

詩歌譯文

心變得那么冰涼,
腳步卻邁得匆忙。
我竟把左手的手套
套在了右手上。
我只記得邁了三步,
實際上跨下了許多梯級!
秋在楓樹間悄聲低語:
“跟我一起死去”。
“命運欺騙了我,
它沮喪、乖戾、多變!”
我回答說:“親愛的,親愛的!
我亦如此。讓我們一起歸天……”
這是最後一次相見。
我睥睨你那晦暗的樓房。
只見臥室的燭影
閃爍著冷漠的黃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阿赫瑪托娃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她當時作為阿克梅派詩人崇尚“返回大自然”的具體表現。這是一首哀歌,它還體現出阿赫瑪托娃早期愛情。詩的特點:有情節,但無故事的開頭和結尾。詩人注重的是表現感情色彩,讓讀者從詩中集中聽到抒情主人公最緊張、最激烈的內心衝突,待到掩卷沉思時,再去推測事情的起因、發展經過和結局。這首詩的藝術魅力似乎正在於此。

詩歌賞析

此詩的基調沉鬱哀婉。“秋的低語”所傳達的視覺、聽覺意象不僅使讀者看到了楓葉泛黃、枯萎、飄零的凋敗景象,而且還會使其情不自禁地產生一連串承上啟下、由外界到內心的聯想:從楓葉一片紅時的初秋美景到即將來臨的嚴酷寒冬,從熾烈的愛到激情火花的熄滅……這時,人與自然同命相連,各自在對方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歸宿,人與自然融合一起。“臥室的燭影”、“冷漠的黃光”,這不僅是愛情“終點”的標誌,同時也是孤獨、空虛和情感死亡的象徵。這是抒情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又似乎是潛在的對話,讀者盡可馳騁想像,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充分地聯想。

作者簡介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AHHa AHpeeBHa AxMarOBa,1889-1966),蘇聯女詩人。生於敖德薩一海軍工程師家庭。曾在彼得堡女子大學學習法律,但她酷愛文學,尤其是詩歌。1910年與著名詩人古米廖夫結婚,週遊許多國家。曾加人阿克梅派。1912年出版詩集 ,《黃昏》。1914年詩集《念珠》問世。20年代初期出版詩集:《車前草》(1921)和《Anno Domini Mcmxxl》(拉丁文,意為耶穌紀元1921,1922)。她以愛情詩聞名,有“俄羅斯的薩福”之稱。40年代曾被斥為“頹廢”、“色情”詩人,50年代中期恢復名譽。晚年以深沉的哲理抒情詩反思時代和個人命運。後期的代表作有《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1940-1962)和《安魂曲》(1935-19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