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線上視頻,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劇本立意,人物原型,事件原型,劇集評價,
劇情簡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席捲歐洲,而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文為均和來自日本的山本康夫,他們共同深愛著一個日本姑娘青田秀。畢業將近,面臨選擇,民族利益不可調和,個人命運無法選擇,在痛苦矛盾的掙扎中,青田秀最終放棄了深愛的文為均,隨山本康夫回到日本,而痛失愛人的文為均卻和林忠強、毛祖和、陳克等一班心懷壯志的熱血青年踏上了回國之路。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似乎更不平靜,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國民革命北伐戰爭如火如荼、西方列強圖謀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也隨著淞滬大戰的爆發在中國大地上肆意蔓延。在風雲變換的國際背景下,國共兩黨再次攜手共決民族前途,而從美國留學歸來的熱血青年們也有了自己不同的選擇,文為均和山本康夫夢想成為數學家,而命運卻偏偏讓他們走進沒有硝煙的密碼戰線,他們無可選擇地被捲入了這場殘酷的戰爭。異國同窗親如手足,但卻無法擺脫國家和民族的仇恨,他們將注定成為生死對手。為了保護反戰的妻子青田秀,山本康夫被迫成為了日軍密碼專家,狂熱的軍國主義宣傳,卻使他的兩個女兒主動參加了間諜學校,成為了冷血殺手,而山本康夫也被一隻無形的手拽著,在瘋狂軍國主義情緒的引導下和愛恨交雜的扭曲中逐漸裂變,一步步不由自主地走向戰爭。
文為均身為軍委會密電所中將所長,在國共雙方的合作下,指揮破譯山本康夫編制的紫光密碼。黃永青、郭忠良、王浦江、林琴、林平姐妹這些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們心懷不同的信仰,但他們都為了抗戰的最終勝利以不同的方式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愛情、衝突、懷疑、猜忌在兩代人的命運糾葛中不斷滋生,卻因為無情的戰爭而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或由親人變成對手,兄弟相爭,姐妹相疑;或由對手變成盟友,國共合作,在提防中共同對敵。戰爭是殘酷的,而在戰爭中人情和人性經受的考驗和磨難更加殘酷,他們的靈魂在國家利益與戰爭巨大的壓力下或扭曲或升華。
角色演員介紹
- 文為均演員:趙文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密碼學博士,回國後擔任中央大學教授,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擔任軍事委員會密電所所長一職,中將軍銜。他和自己的同學,來自日本的山本康夫共同愛著一位日本姑娘青田秀,但出於種種原因,青田秀選擇了山本康夫,而中日開戰,他和山本康夫也終於成為了對手,這也注定了三人悲劇性的命運。
- 山本康夫演員:馮遠征文為均的好友兼大學同學。他和文為均同喜歡一名日本女子青田秀,最終娶她為妻,回國後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為了保護因反戰而被日本軍方拘捕的妻子青田秀,他被迫為日軍情報部編寫新的密碼,並在表兄山本五十六的誘導下走向軍國主義道路,成為了日本一系列軍事密碼—“紫碼”的締造者。
- 王浦江演員:劉燦中共地下黨員,在國民黨內部潛伏,成為了軍委會調查室行動處處長。他曾是林平的愛人,但為了保護林忠強的身份不被暴露,不得不以“負心行動”斷絕了與林平的關係。
- 青田秀演員:鄔倩倩日本貴族青田直之女,文為君和山本康夫的同學。她本喜歡文為均,但由於種種原因嫁給了山本康夫。與她父親一樣,是個反戰的代表,也正是因為她堅持在報紙上發表反戰言論,最終被日本軍方拘禁,而狂熱的戰爭使她的兩個女兒和丈夫成為了軍國主義的殉道品。
- 山本五十六演員:三浦研一日本海軍大將、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康夫的表兄,軍國主義者。在他的引導下,為了在軍國主義情緒高漲的日本保護青田秀的安全,山本康夫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由於“紫碼”被破,座機被美軍擊落,葬身魚腹。
- 山本惠子演員:萬妮恩山本康夫與青田秀的長女,為了洗清反戰的母親帶給自己的“恥辱”,她帶妹妹芳子偷偷報考了“中野特務學校”,最終於成為日本王牌特工“鬱金香”長期潛伏在重慶。在“紫碼二號”破譯的最後時刻,她帶領隊血洗時快密電所,最後行動失敗,她死在了老對手王浦江的槍下。
- 山本芳子演員:石佳淇惠子的孿生妹妹。被安排刺殺錢德勒,後與他相愛,決心共赴美國,卻在最後為保護錢德勒被姐姐誤殺。
- 徐雅蘭演員:項星文為均出國前的未婚妻,文為均因忘不了青田秀沒有接受她。為忘掉文為均,她在鄉村國小教書。當再次回到文為均身邊的時候,被厲峰發展為軍委會特工,任務是監視文為均。在與文為均的生活中,她愛上文為均,當文為均真正熱愛她的愛情時,她的特務身份使她覺得愧對情感,最終以生命的代價捍衛感情。
- 小野平演員:雷牧青田芳子在特工學校時的戀人,被學校發現後被作為空投特工。青田芳子本以為他早已死去,後來發現他被空投重慶,栽贓文為均。
- 川島一林演員:賈宗超青田惠子手下,並在長期的工作中愛上了這位女上司,但惠子早已經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了這場戰爭,始終沒有接受她的情感。在最後的行動中,他為保護青田惠子在激戰中被擊斃。
- 陳克演員:王旭峰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是一系列地下行動的領導者和指揮者。林忠強、毛祖和與文為均留學時的好友。在他的感召下,林忠強成為了中共地下黨秘密黨員。
- 林忠強演員:劉德凱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師長,在南京保衛戰中英勇犧牲,臨終前將兩個女兒—林平和林琴託付給陳克。
- 厲峰演員:狄劍清軍事委員會調查局副主任,特務頭子,一心想控制密電所,對文為均百般排擠,並派徐雅蘭監視他的行動,並把共產黨當作頭號敵人。
- 毛祖和演員:牛寶軍軍事委員會機要室主任、密電所第一副所長,曾經在法國學習軍事,是林忠強的同學。後升任軍事委員會副秘書長。
- 錢德勒演員:曹操美國海軍密碼之父,上將高薪聘請的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顧問。本想以“紫碼”的破譯而重返美國軍界,卻遭色誘,愛上了日本間諜青田芳子,在他的勸說下,青田芳子決心與他回到美國生活,卻被青田惠子誤殺,錢德勒黯然回到美國。
- 韋國平演員:趙煊調查室電訊處處長,後出任軍事委員會密電所副所長。原本是厲峰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卻是汪偽政府派出的特務,最終死在王浦江槍下。
- 林平演員:海陸林忠強長女,南京保衛戰中被陳克救下,後加入中共地下黨,被派往重慶,成為郭忠良的聯繫人,在假扮夫妻的生活中,郭忠良漸漸愛上了林平,而林平卻始終忘記不了王浦江。
- 林琴演員:石小群林忠強次女,中央大學政治系的學生,開學第一天就愛上了全校最年輕的教授黃永青。在日軍進入南京後,為了保護黃永青被日軍俘獲,經歷了人生無法想像的痛苦。
- 黃永青演員:黃維德文為均的得意門生,軍事委員會密電所秘書長、少將,原為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他愛上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林琴,但重新回到密電所的林琴卻對她冷漠起來,因為她經歷了無可想像的痛苦,只能將這份感情沉澱。最終,在惠子血洗密電所的行動中,為了保護林琴而中彈身亡。
- 郭忠良演員:劉冠翔中共地下黨員,密電所二處處長,是黃永青最得意的門生,為破譯紫光密碼做出了重大貢獻。
全部
()
職務 | 姓名 |
---|---|
總策劃 | 景志剛、孔炯、李偉明、曹琦 |
策劃 | 江紅、張欣、邵征鵬、蘇傑、王群、王冉 |
執行導演 | 葉志偉 |
錄音合成 | 楊群、蔡方雲 |
製片人 | 楊群 |
製片主任 | 宋遙平、趙遠軍 |
音樂原聲
類別 | 曲目 | 作曲 | 作詞 | 演唱 |
---|---|---|---|---|
片尾曲 | 說好了一輩子在一起 | 徐志強 | 杜敏 | 石小群 |
幕後花絮
- 拍攝過程中,語言上的障礙是和日方演員合作的最大困難。由於馮遠征本身並沒有學過日語,因此在和日籍演員對戲時,特別是在台詞表演時,經常需要靠猜來把握接台詞的時機。
- 劉燦從小練習武術,在拍攝時主動請求導演多加一些動作戲。
- 該劇在上海拍攝以來,部分劇組工作人員受天氣影響病倒,但劇組所有成員仍然堅持並緊張有序地進行拍攝。
- 由於是年代戲,烈日之下演員要穿著厚重的軍裝拍攝大量戰爭畫面,妝容難免花妝,幾乎每拍完一場戲演員就不得不更換被汗水濕透的服裝。
- 拍攝過程讓石小群頗受皮肉之苦,身上都青一塊紫一塊的,中暑喉嚨痛到不行,只能去醫院吊鹽水回來接著拍。
- 尤小剛在《對手》開播前,親自痛下“殺手”.剪掉600分鐘將近10集的戲份。損失估算接近500萬。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 | 具體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9年 | 第五屆共贏國際電視節 | “無名戰爭”項評審會大獎 | 《對手》 | 獲獎 |
2009年 | 第11屆歐亞電視節 | 電視劇創作大獎 | 《對手》 | 獲獎 |
重大貢獻獎 | 尤小剛 | 獲獎 | ||
2009年 | 薩拉托夫全俄羅斯影視節 | 外國影視節目大獎 | 《對手》 | 獲獎 |
2010年 | 第12屆莫斯科國際偵探電影電視節 | 最佳電視劇獎 | 《對手》 | 獲獎 |
2010年 | 2009星光大典 | 年度電視導演 | 尤小剛 | 獲獎 |
幕後製作
劇本立意
尤小剛想表現的是戰爭中知識分子的選擇,所以讓文為均和山本康夫這兩個男人之間為情為理為家為國的關聯與矛盾,自然而然地上升為中日兩個國家之間的關聯與矛盾。兩人在二戰爆發後分別成為中日兩國頂尖級情報專家,狂熱的軍國主義侵略和英勇的愛國主義反侵略把兩個人及兩個家庭深深地卷進了戰爭漩渦。以正面視角表現一個日本人參與戰爭的前前後後和起起落落,以及他在狂熱戰爭中的掙扎與順從;同時,也沒有把參加反侵略戰爭的文為均的英勇無畏做過度表現,而是透過這兩個相對冷靜的典型人物,剖析中日戰爭和中日關係。
人物原型
《對手》中大部分角色都有真實歷史人物的影子。
文為均=溫毓慶
黃永青=霍實子
霍實子是溫毓慶的心腹,並在溫毓慶被排擠走之後成為研究室的實際領導者,他用強硬手段,帶領一乾技術人員抵制了軍統對密電所的插手。霍實子時任國民黨機要部密電破譯組組長,主持密電破譯工作,也是當年證明池步洲破譯日軍襲擊珍珠港的關鍵人物。
厲峰=魏大銘
小說《紫色密碼》中沒有厲峰這個人物,編劇李曉明增加了這樣一個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有戴笠愛將魏大銘的影子。魏大銘雖然被美國密碼之父雅德禮稱為“蠢驢”,但實際上業務能力很強。他借著軍統排擠走溫毓慶之機,占據了研究室頭把交椅,卻因為在研究室大搞軍統作風,招致工作人員極大反感,最終以罷工示威,直到蔣介石換走了魏大銘才罷休。
毛祖和=毛慶祥
毛祖和的原型無疑是毛慶祥,也是魏大銘之後研究室的新領導人。他是蔣介石內弟,在法國留過學,回來後做蔣介石秘書,後來成為研究室副主任,與軍統有過嚴重衝突,最終以軍統的讓步告終。
錢德勒=赫伯特·雅德禮
錢德勒就是美國密電之父赫伯特·雅德禮。雅德禮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前身軍情八處的創始人,他在1938年被戴笠請到戰時的重慶,創建對日密碼破譯機關“中國密室”,1940年7月才回國。雅德禮曾經撰寫過一本《民國密碼戰:美國破譯之父在華歷險記》,1983年在美國出版。
事件原型
紫光密碼=紫色密碼
劇中所揭秘的紫光密碼,歷史中的真名是紫色密碼。劇中表現的中國破譯了襲擊珍珠港的密碼也是真的。當時,美國在密碼界堪稱世界導師,對中國人在密碼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不屑一顧。而在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力量,成立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與中國人一同投入到二戰的智慧較量中。
劇集評價
《對手》是一部集藝術性、人文性於一體的代表中國電視劇審美高度的精品。延續了尤小剛導演一貫的風格,在宏大的背景之下集中於一個非常具象的目標,集中體現出尤小剛作品的張力,將敘事和宏大背景的結合得很巧妙(北師大教授黃會林評)。
《對手》展現的戰爭是全面的,它不僅選取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波及範圍最為廣泛的兩次世界大戰為總背景,同時涉及北伐戰爭、淞滬會戰、中日密碼情報的對戰等戰爭場面,既有國內國共兩黨的對峙,也有中日雙方在密碼情報的對戰中激烈絞殺,還有世界範圍內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艱苦卓絕,全景式展現二戰中多方力量的對峙、驚心動魄的對手之間的搏殺。該劇沒有簡單的停留在戰爭層面,相反,它出其不意的將劇中人物鎖定在戰爭中中國和日本兩個知識分子身上,從生死之交走向生死較量,身邊人也因為這場戰爭徹底的改變了命運軌跡。劇中刻畫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展現了這些“小人物”在歷史大背景下的命運的悲歡離合。同時也生動刻畫了一些各個國家和各個政治陣營的知識分子對戰爭的抉擇,他們在其中演繹著各自不同的命運,在個人利益、朋友感情、愛情、民族大義等等因素包圍之下的掙扎。編導利用這些生動的人物形象,實現了其創作的初衷:藉助個體生命的成長曆程實現對戰爭的深入思考,將兩代知識人的靈魂較量寫實的呈現(新浪娛樂評)。
《對手》既有戰爭的場面,也有試點的情節,還有愛情故事,更有人性的反思,很難把它歸為某一種類型。雖然也有不少精彩的諜戰情節,但它已經突破了諜戰劇類型的束縛,進入到更加宏大的戰爭主題和更加深邃的人性領域。正因為如此,這部電視連續劇對於“對手”的剖析,更加深刻,更在於對於人物內心深處靈魂鬥爭的揭示。尤小剛充分發揮了他擅長處理宏大題材和精於剖析人物內心的兩大特點,既描繪了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又揭示出人性的磨難和心靈的掙扎,體現出對於“昔日中日同窗好友,今日戰場生死對手”的無限感慨,展現了人性在戰爭煉獄中的博斗沉浮,或扭曲或升華的不同命運歷程(北京大學影視學院院長彭吉象評)。
《對手》作為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主要寫的並不是戰爭,而是人,寫出了他們的人性、人情在戰爭中所經受的考驗與拷問。該劇以中日雙方的密電人員的較量為敘述主線,寫出了此間諸多人物所經受的人性與人情的考驗。作為一部以情節見長的通俗劇,不能否認它也存在著結構過於複雜,人物過於眾多,事件過於繁複的不足。忙於交代,忙於敘事,忙於照應,忙於點題,結果是使部分人物性格的刻畫不免生硬,歷史生活的質感不盡充分,主題的揭示有時也稍顯直露(廣電總局審片組專家彭加瑾評)。
《對手》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戰爭情節片,不僅好看,而且耐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僅有新意,而且有深意,意蘊深邃,啟人心智,具有較高的歷史品位。該劇通體灌注著飽滿的智商和情商,且主要人物似有原型,又雜取種種人,因而個性鮮明。堅持以唯物史觀藝術地揭示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那場戰爭的侵略本質,形象地表現了民心的向背,深刻地展示出歷史發展的必然走向。統觀全劇,螢屏再現的歷史氛圍是真實的,主要的歷史事件是“大事不虛”的,而活躍於這種歷史氛圍中的並決定著這些歷史事件發展走向的主要歷史人物形象塑造真實感人的。尤為可貴的是,對戰爭的審美反思的深度,不僅表現在對那場侵略戰爭的反動本質的鞭撻,而且表現在對那場侵略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對人生的扭曲和異化的深刻揭示,從而對侵略戰爭的反人性、反人道罪惡本質做出了有力批判。《對手》不僅藝術地再現了敵我雙手在政治、軍事和智力上的對決,而且進一步揭示了戰爭中的人在精神靈魂和人性人格上的深層對決。這是它反思戰爭的新探索,也是它對諜戰情節劇的新開拓。《對手》從哲學層面上摒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簡單的單向思維而自覺走向全面、辯證、互補、和諧的辯證思維(中國文聯副主席、文藝理論家仲呈祥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