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通航保證水深

最小通航保證水深

最小通航保證水深又稱航道標準水深,簡稱航深,是指在設計最低通航水位時,為滿足船般(隊)安全通航,航道中所必須保證的最小水深。對天然、渠化航道,以設計最低通貌水位以下航道寬度範圍內淺灘處的最小水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小通航保證水深
  • 外文名:minimum navigation depth
  • 學科 :交通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 別名:航道標準水深
  • 簡稱 :航深
簡介,航道水深數據採集,GPS-RTK水深測量原理,水深不足的對策,

簡介

航道標準水深又稱最小通航保證水深,簡稱航深,是指在設計最低通航水位時,為滿足船般(隊)安全通航,航道中所必須保證的最小水深。對天然、渠化航道,以設計最低通貌水位以下航道寬度範圍內淺灘處的最小水深。

航道水深數據採集

傳統航道水深採集的方式是由測量人員通過測量船舶採集製作而成,工作船需要針對特定水道規劃路線,利用相關設備進行測量,不適用於變化較快的砂質河床和淤積較快的港口航道,尤其在雷雨等不良野外環境下,測繪作業將會停止,難以及時進行航道水深數據採集工作。
現階段航道的水深數據採集方式,首先根據傳統經驗對不同河段的河床狀態、水流流態進行分析,制定不同河段的水深數據更新頻率計畫。按照計畫測量船舶裝載GPS 定位設備和單波束測深儀進行實地觀測,記錄原始數據。這種方式要按照一定比例尺布設斷面,並反覆在斷面上進行測量,才能準確掌握水深數據的變化,在水位下降較快的枯水期,通航環境較差時,需多次測量,工作量較大。

GPS-RTK水深測量原理

航道水深測量即水下地形測量就是測定水下地形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實時動態測量( RTK) GPS 定位技術具有全球性、全天候、方便快捷等特點。我們可以在內河航道測量中採用RTK 技術進行水下地形測量; 其中無驗潮水下地形測量的最大特點在於水下地形點的高程的獲取不需要水位數據,而直接採用RTK 測得的高程值和測深數據求得。
無驗潮測深法是利用GPS 接收天線中心獲得點的位置和基準面的關係,量取GPS 接收天線中心到測深儀換能器距離以及測深儀換能器測得與泥面的距離,得出泥面高程。測深儀換能器連續的向水下發射聲波,利用回聲定位的原理測得聲波在水下傳播的時間,從而得到相應位置水深值,經過測量軟體處理,可得到水下地形特徵點高程。

水深不足的對策

1)強調通航水深,淡化航道等級
由於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通航的船型是海輪和內河船舶,從航運業發展趨勢來看是以海輪為主,對於同樣等級船舶,海輪的通航水深大於內河船舶,同等級但不同類型的海輪通航水深要求也不相同。現規劃建設的3種航道對相應船舶等級的海輪來講,通航水深不足。因此,要加大航道尺度或調整規劃目標。由於不同載重量、不同類型的海輪其滿載吃水值各不相同,應強調各水道的通航水深,淡化通航船舶等級,讓船務公司掌握航道技術乘數,以利航行安全。
2)利用潮汐變化,定時發布通航公告
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碼頭大多數受海洋潮汐影響,通航水道屬於潮汐段或感潮段,並受上游來水的影響,合理利用潮汐變化,可提高航道段通航標準和碼頭靠泊標準。因此,航道部門要正確掌握水位變化資料,定時公告通航水位,並逐步創造條件,建立起數位化航道,實行航道水深的實時公告。
3)加強港口營運管理
珠三角河港碼頭的業主大多數是股份制公司,對碼頭的安全營運管理一般處於被動狀態,政府港口管理部門應加大管理力度,特別是碼頭評估中提出的整改項目,應督促其切實整改,對碼頭專用的進港航道水深、泊位水深定期檢查。對乘潮位進出港、裝卸作業的碼頭,碼頭業主應制定相應的操作程式、崗位責任制,在碼頭前沿設立水尺,標註控制水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