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

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

本書共分六章,涵蓋58個問題,生動論述產品規劃、廣告創意、網際網路思維下的推廣、價格制定等秘決,以完整的行銷理論架構,妙趣橫生的方式傳遞出最實用的行銷知識。

基本介紹

  • 書名: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
  • 又名:讓你快樂而快速地成為一流的操盤手
  • 作者:王濤
  • ISBN:9787302374602
  • 類別:行銷
  • 頁數:335
  • 定價:49.80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9-1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媒體採訪,圖書導讀,

圖書信息

版 次:1
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
頁 數:335
字 數:347000
印刷時間:2014-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生動傳授地產行銷知識,每一個問題都代表一個普通性道理,每一個答案都揭示一份真相。本書共分六章,涵蓋58個問題,生動論述產品規劃、廣告創意、網際網路思維下的推廣、價格制定等秘決,以完整的行銷理論架構,妙趣橫生的方式傳遞出最實用的行銷知識。
本書摒棄了所有的圖例、表格、數據等冰冷無趣的東西,書中涵蓋大量的真實操盤案例,每個案例娓娓道來,絲絲入扣,讓讀者身臨其境,零距離貼近行銷本質,吸取操盤精華。
本書顛覆傳統地產行銷之法,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思維”,解密小米、雕爺牛腩、《羅輯思維》等成功原因,是地產白銀時代里絕不容錯過的黃金讀本。同時,深刻剖析萬科、萬達、保利、恆大等經典名盤秘而不傳的操盤術;全面分享世聯、中原等多家代理公司的淡市行銷之法,被萬千地產人奉為“火焰真經”。

作者簡介

王濤,實戰派地產行銷專家,地產操盤十餘年,遍布南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簽約作者,國內獨立原創地產叢書第一人,著有“地產課堂三部曲”,分別是《改變地產策劃人命運的23堂課》、《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文案創作公開課》(即將出版),用筆尖和創意遊走於地產生態圈。

圖書目錄

自序:《一場自問自答式的採訪》
第一章:地產行業的道路與夢想
為什麼房地產成為人們眼中的“壞孩子”,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它?
為什麼中國高房價一直無法抑制,每次調控都成為“空調”?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預測到未來的市場走勢,要預測市場我們從哪些方面入手?
為什麼在“福布斯榜”和“胡潤百富榜”中地產老闆總能占據大半數席位?
為什麼地產步入低谷時政府會施以援手,這不是悖離了中央打壓地產的決心嗎?
為什麼政府面對高房價不能袖手旁觀,任由發展?
為什麼經濟通脹會成為刺激房地產銷售的利好因素?
為什麼一直專注於住宅開發的萬科也開始向商業地產進軍?
為什麼很多開發商談“商”色變,連稱“商”不起?
為什麼城市綜合體成為開發商的“大眾情人”,每個城市都扎堆開發?
第二章:職業秘密與成長之道
為什麼行銷老被外人稱為“忽悠”?行銷究竟是“忽悠”還是“科學”?
為什麼行銷人需要強化邏輯思維能力,思考問題有常用的邏輯方法嗎?
為什麼地產策劃工作會顯得龐雜?策劃人的晉級之路究竟是怎樣的?
為什麼地產行銷人的成長總是充滿迷霧,他們如何才能快速成長?
為什麼地產策劃人的成熟需要數年,而銷售人員往往一個月就能上崗?
為什麼同為地產新人,做銷售工作的收入要高於策劃工作?
為什麼策劃人被稱為“雜家”?成為優秀的策劃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為什麼說行銷是一輩子的事業,怎樣衡量地產行銷人水平的高低?
為什麼說開發商喜歡綜合型人才,代理公司更青睞專業型人才?
為什麼在策劃人招聘的要求中,要優先考慮中文專業的人?
為什麼策劃人撰寫報告總是喜歡使用模型和案例分析?
第三章:從“專業主義”到“產品主義”
為什麼說地之不存房將焉附?如何評估一個地塊是否值得開發?
為什麼新項目啟動前都需要做產品定位?產品定位包括哪些內容?
為什麼要建議開發商拿到地時,先算經濟賬再畫規劃圖?
為什麼要把規劃圖比喻成戰略圖,如何評判一個規劃方案的優劣?
為什麼豪宅青睞高科技,而且越豪宅越科技?
為什麼說產品創新是蜜桃也是陷阱,產品創新要注意哪些事項?
為什麼說在項目規劃時要有理想,但又不能太理想化?
為什麼說面子工程對於行銷很重要,提供項目檔次從哪些方面入手?
為什麼說“優品低價”是啟動陌生區域大盤開發的最佳模式?
為什麼說豪宅也需綠葉襯,園林造景有什麼省錢高招?
為什麼要向龍湖學習園林製造,龍湖造景有哪些值得借鑑?
第四章:地產廣告的創作與創意
為什麼會有廣告無用論的說法?廣告的價值在哪裡?
為什麼廣告作品也有優劣之分?什麼才是優秀的廣告?
為什麼廣告需要創意,怎么衡量創意的優劣?
為什麼想創意需要靈感?怎樣才能更容易找到靈感?
為什麼史玉柱說好廣告都不是廣告公司設計出來的?
為什麼文案創作有別於文學創作,優秀文案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為什麼文案也能分高下?何種創作過程更能確保優秀文案的產生?
為什麼廣告標題需要特別琢磨,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標題黨”?
為什麼說主廣告語是行銷的支點,廣告語的提煉從哪些方面入手?
為什麼廣告需要調性?廣告調性從何而來?
為什麼許多豪宅項目的廣告喜歡拿人文說事?
第五章:推廣,向客戶表白的藝術
為什麼推廣與行銷不屬於同一個概念,兩者存在何種關係?
為什麼推廣主題總是虛實無常,虛實之間如何把握?
為什麼說行銷推廣強在案場,如何創意案場活動?
為什麼三里屯SOHO能夠逆市飄紅,潘石屹有哪些拓客高招?
為什麼豪宅都熱衷於跨界行銷,北京星河灣是如何通過行銷化解淡市危機的?
為什麼說地產項目也有“七宗罪”?是否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如何在淡市中激發客戶的購買熱情?
為什麼海爾要聲明不投雜誌硬廣,地產行銷未來有哪些趨勢?
為什麼地產行銷也需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小米為什麼會讓地產商感到恐慌?
第六章:價格,一把行銷的大刀
為什麼說定價是戰略問題,價格制定的目標主要有哪些?
為什麼定價要尊重市場規律,價格制定有哪些步驟和方法?
為什麼有些項目開盤低開高走,有些又是高開高走,制定價格策略的依據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降價立竿見影,有些降價卻收效甚微,項目如何降價?
為什麼要保持價格調整空間,地產項目的定價有哪些常見策略?
為什麼項目都在追求溢價,項目的溢價從何而來?
結語:《快樂和思考還遠未結束》

媒體採訪

問:為什麼要接二連三地創作地產行銷類書籍,你的創作動力從何而來?
答:《改變地產策劃人命運的23堂課》是我的第一部地產行銷作品,《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是第二部,兩部作品時隔一年,之所以如此快速地創作本書,是因為《改變地產策劃人命運的23堂課》上市後取得強烈的反響,這讓我深刻意識到,面向萬千同行平和而友善地分享自己的操盤經驗,是件成就個人價值和實現市場價值的好事。
中國地產發展二十餘年,數以百萬計的從業人員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無數價值連城的經驗和智慧都存放在個人的大腦里。沒有分享,造成智慧流失;沒有傳播,經驗無法複製,這確實令人嘆惜。
每次,我到新華書店,站在地產圖書的專櫃前,總會心生感慨,數以百萬的從業人員的“成長食糧”,也不過是區區一小櫃圖書,而在這一小櫃圖書中,主講行銷策劃的圖書更是屈指可數。存量極少的地產行銷類書籍中,絕大多數又是理論彙編、令人難以卒讀的教材。真正與時俱進、內容親切、崇尚實戰、學以致用的圖書難得找出兩三本。百萬從業者,兩三本可讀好書,這種現實也多少反映出地產行業的特性,在喧譁而暴利的背景下,真正能夠潛心創作,忍受清苦,認真分享的人實在太少。
巨大而空蕩的市場,首部作品市場初探後的成功,這些因素給我提供了更大的創作動力。同時,也讓我有一個新的職業定位,我要成為“地產知識的分享者”。前10年我在不同城市操作不同類型的項目,積累了無數的經驗與教訓,現在我準備用數年時間把自己所得、所思、所學、所悟體系化地創作成書,給不足兩人寬的地產書櫃增添一些閃亮之作,也算不枉費自己曾經的拼搏歲月。
問:為什麼你把本書定義為“行銷文學”?
答:目前市面上的行銷讀本大多由國外作品翻譯而來,各種繞舌的名字、不熟悉的案例背景、文化的差異……讓我們掩卷長嘆。如果一本書需要你耐著性子才能讀完,我們很難想像它會對你有什麼幫助。我認為評判一本好書的重要標準是,首先要易讀。
行銷文學,就是為了增加圖書的可讀性而來的。經濟學、歷史學領域都有許多好讀的經典作品,而行銷學卻幾乎沒有。“行銷文學”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當然這個概念非我原創,卻受益於本書的創作,因為本書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本地產行銷文學作品”。華采文章,生動修辭,直抒胸臆,寓教於樂,這些能有效改善地產行銷類圖書灰冷的面目,使其回歸到一個多彩的、生動的、快樂的世界。
我想就算是地產行銷的門外人士閱讀本書,也不會覺得生澀難懂。如果是有一定經驗的同行,讀本書如同喝牛奶一般,會一口氣把所有營養喝進去,並吸收完。
易讀不是一本書的終極追求,而應該是起碼要求。一本真正的好書除了易讀之外,還應該好用。這是一本“上午讀完,下午就能用”的書,為了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特意融入了大量的案例,有些案例一定是你經常遇到的,有些案例也一定是你將來會遇到的,對於每個案例的剖析,我都努力為你還原現場,讓你有機會更接近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律,每個案例都代表一個普通性的道理,讓你有機會暢快地吸取案例中所蘊含的所有精華。
問:為什麼要以問與答的形式創作本書?
答:我在決定創作這本書時,就一直在思考其結構形式。我需要拋棄長篇大論,需要捨棄論文著述式的呆板無趣,什麼樣的文本結構能夠令人易讀又易懂?當我看到超級暢銷書《牛奶可樂經濟學》時,便豁然開朗了。
讓好奇不再孤單,讓行銷不再複雜。本書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生動傳授地產行銷知識,一個問題代表一種思路,一個答案揭示一份真相。越是出其不意的問題,越有利於迅速打開知識的奧妙;本書共分6章,涵蓋58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一個微課堂,涉及行業、職業、產品、廣告、推廣和價格。以完整的行銷理論架構、最生動透徹的方式,傳遞出最實用的行銷知識。
一問一世界,一答一乾坤,問與答的文本形式,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也能夠更加直白地展示地產行銷的各種知識。同時,通過“問與答”的形式來分享知識也日益流行,有一個名為“知乎”的網站,它追求“與世界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網羅大量知識精英,成為知識探索的熱土;百度的“知道”欄目和騰訊的“我愛問編輯”版塊,都是以問答來分享知識的最好例證。
問:為什麼你要用“快樂”與“快速”形容地產人的成長?
答:本書的副標題“讓你快樂而快速地成為一流的操盤手”中所謂的快樂和快速,是我對成長的追求。都說苦難是最好的老師,試想,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充滿太多苦難,其內心往往脆弱,甚至極端。快樂的成長環境,有助於提升學習的趣味,讓成長更有質量。我經常對周邊的人說:“如果你對地產行銷失去了探索的興趣,那么我勸你離開,越快越好。”
想成長,快樂是必須的,不快樂的成長是有毒性的。為了讓你快樂,我在創作本書時,摒棄了所有的圖例、表格、數據,我知道這些東西冰冷無趣,容易扼殺你的閱讀興趣;為了讓你快樂,我通過一個個出其不意的“為什麼”,去激發你思考,讓你嘗到探索的喜悅;為了讓你快樂,我採用了“文學式”的創作手法,讓你輕鬆步入複雜的行銷世界,去品味成長的樂趣;為了讓你快樂,我寫了很多的真實案例,讓你在林林總總的案例中,輕易地接近行銷的真諦。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一直想像著你就坐在我對面,我時常告誡自己,要以最平和的語氣、最通俗有趣的方式講出最實用的知識。因為,你一旦掏錢買了這本書,我就需要對你負責,我需要講得全面,以幫助你構建起完整的行銷知識體系;我需要一切從你的需求出發,以幫助你解決實際的工作難題,當然,我還需要講得生動透徹,不能讓你對我的講述感到厭倦。
我相信,我的努力能夠得到你的認可,只要你的閱讀和學習是快樂的,那么,你就離快速成長不遠了。
問:為什麼書名叫“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
答:有一句網路名言說,每個大爺都是從孫子走過來的。在創作的過程中,我經常回望自己剛入地產行銷大門時的情景,那時我四處張望,好奇而緊張,我把那種狀態比喻成“知識小偷”。現在,自己的身份已然不是“孫子”,也不是顫顫巍巍的“知識小偷”,但是,我卻深刻記得當時自己多么渴望得到一本好書的指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系統地展示地產行銷世界的真實面目,全面地解答我成長道路上的各種困惑。當時,就特別篤定地認為,如果真有這樣的書,我一定奉為至寶。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始終不忘初衷,力求讓本書成為“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我相信它能夠做得到。
除此之外,本書有58個“為什麼”,其中許多問題是我面向萬千地產行銷人徵集而來的,所有問題都具有代表性,每解答一個問題,都是在為你成長道路中掃去一個石塊。58個問題集合在一起,能夠清除一個群體的集體困惑,我認為,一本具有廣泛民眾基礎的圖書,一本根植於大眾又全心全意服務於大眾的圖書,沒有理由不受到歡迎。
問:為什麼從《改變地產策劃人命運的23堂課》到《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你都堅持使用第一人稱創作,你認為讀者會怎樣評價你的作品?
答:在“教材類”或“工具類”的圖書中,使用第一人稱創作的作品並不普遍。我之所以堅持使用第一人稱,從這個細節也體現出我的一種創作追求—有溫度的表達,負責任的創作。
《改變地產策劃人命運的23堂課》和《最受歡迎的地產行銷課》同為“地產課堂系列”,兩本書的風格迥異,內容也互不相同。兩本書形成良好的互補,能有效拓展知識的縱深。第一本通俗淺白,涉及內容豐富,面較廣;第二本聚焦於6個方面進行探討,點較深。因此,兩本書一起閱讀,可實現“點”與“面”的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品進入市場後,它就已經不屬於作者而屬於讀者了。第一本我可以從噹噹網、亞馬遜等網站看到讀者的評價,也可以從讀者的來信中看到反饋。整體而言,評價尚佳。第二本雖未入市,但是,我對它的前景更為樂觀。雖說讀者如何評價我的作品是讀者的自由,但就我個人而言,能夠聽到“這是一本有價值的書”的評價,我就深感欣慰了。
問:為什麼都說創作是條不歸路,請問你下一部作品什麼時候問世?
答:創作有癮。當我寫下第一個字時,我就惦記著這一篇什麼時候完成;當我寫完這一篇時,我又惦記這一章什麼時候完成;當我寫完這一章時,我又惦記這一本書什麼時候完成。當我寫完第一部書時,我又開始惦記下一本書該寫什麼,什麼時候完成。我就在這無限循環的惦記中,耗費心神,欲罷不能。
正如樂嘉所言,寫作真是一件折陽壽的事情,因為作者會時時刻刻掛念此事,一部作品長達數十萬言,漫長的創作過程,對作者身體和心理都是莫大的挑戰。創作之所以有癮,就在於作品完成之後的全身心舒坦的快感,在於作品入市之後與讀者互動的成就感,這種種感受將迅速掩蓋此前創作路途中的各種煎熬,讓人覺得折多少陽壽都值。
至於下一部作品何時面世,我想會很快。因為我已經走上了這條“不歸路”。至於下一部作品會寫什麼,或許與文案有關,或許與商業地產有關,或許與這些都無關,但是,不論我寫什麼,都一定與行銷有關,這一點是肯定的。

圖書導讀

片段一:
我認為一個人的成長,就應該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多多思考最基礎的問題,把這些問題弄明白後,你就擁有了一把成為優秀職業人的金鑰匙,你的快速成長才會有取之不竭的澎湃動力。
事實上,越是基礎的問題越能體現一份職業的奧秘。任何複雜的問題不都是由多個基礎問題疊加後變異生成的么?因此,再高明的創意,再牛逼的行銷策略,也一定是由多個相對簡單的“方法”交織而成。在工作中,新手思考問題總是漫無邊際,極容易脫離問題本身想出一些看起來很美卻毫無針對性的“策略”。行銷高手思考策略時簡捷高效,因為他們能解剖出問題內部的各種“要件”,抓住核心問題,深入思考,快速產生答案。
接觸的工作越多,思考也越深入,心得體會也越多。把各種理解拼湊在一起,終於在我心裡形成了那頭完整的“大象”,當我發現大象耳朵有疾病時,我能從整隻大象的情況入手,找到耳朵產生病症的原因。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拿治馬的藥去醫治大象的腿了。
片段二:
邏輯能力強的人,在表述觀點時,總能內容連貫,條理清晰。因為他們在表述時有一根屬於自己的“邏輯項鍊”,第一部分講什麼,第二部分講什麼,清晰明了。其實,寫報告與清楚說話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表達更明白,讓聽眾對信息的吸收更充分。在撰寫一般性的報告,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邏輯項鍊”:
第一步明確目標。明確指出我們工作或是行銷的目標是什麼,無非是量與價的問題,即多長周期以什麼價位銷售多少貨量的問題。
第二步提出核心問題。要實現預定的目標,不可能輕而易舉,一帆風順。過程當中一定有一些非解決不可的問題。因此,把問題提取出來,可以讓思路更加聚焦。
第三步給出解決方案。有目標,也知道了實現目標會遇到哪些“障礙”(即問題),第三步就是聚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當然,在解決方案提出的過程當中,會有案例分析,會使用到模型等,這些都是為了強化策略的價值,增強說服力。
片段三:
我經常說,判斷一個人職位的高低用不著看他的名片,與他交流一分鐘就夠了。一分鐘內如何判斷?我有兩把評判標尺,一是看知識的體系化程度。一個優秀的行銷人,會非常懂得事務之間的內在聯繫,並且條理明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通常高級別的行銷人,是不會很碎瑣很缺乏條理地告訴別人他的觀察與分析;二是看思考問題的全局意識。老闆對於一個問題的思考,會從成本、資金、品牌、人才等戰略層面入手。最基層的行銷人員大多著眼於每天具體的工作,具體的人與事。“屁股決定腦袋”說明職位高度決定視野寬度。對於有志成長為行銷高手的人,哪怕你現在身處於一個微小的職位上,也一定要學會用更高遠的目光打量工作。我們追求細節,但卻不能一直停留在細節上,這樣很容易讓你迷失在碎瑣的事物中無法自撥。如果一個行銷總監每天只專注於案場的暖場活動,如果一個行銷副總在討論項目的發展方向,開口就談項目外立面應該如何出彩,那么他們一定不是稱職的專業人士。
片段四:
地產行業充滿浮躁之氣,真正醉心於專業,為人做事謙遜低調的人並不太多。見過很多人,會寫兩句文案,就覺得自己精通廣告;能組織兩三場行銷活動,就覺得自己是行銷高手;能寫一個前期報告,就覺得自己站在行銷世界的“屋脊”之上了。地產行銷工作非常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在我看來,真正的行銷高手,一定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全面的知識結構,勝任於地產行銷的不同階段的各項工作。能從戰略高度思考項目的發展方向,也能圍繞一個重大節點打漂亮的攻堅戰;能與廣告公司無礙地溝通創意與行銷法術,也能與購房客戶脫口計算項目成本;能深諳住宅的行銷之道,也能夠領航行銷商業地產甚至是綜合體項目;能與公司高管縱論公司的運營之道,也可以深入淺出的給行銷新人答疑解惑。因此,真正的行銷高手,就必需懂項目前期戰略定位,也懂中後期行銷;懂策劃,也懂銷售;懂住宅行銷,也懂商業操盤;懂公司運營,也懂案場管理。
片段五:
優秀策劃人一定需要具備較強的領悟能力。任何一個策劃人都無法經歷在不同城市級別各種物業類型開發的全流程,在這種情況之下,每一次新領域的嘗試都變得非常可貴。優秀的策劃人,有能力在一兩次的嘗試中吸取到精華,並且借力打通相鄰領域的事物。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對於優秀策劃人而言是那樣的稀鬆平常。在我們周邊,有些人工作十年,談及專業依然顯得特別無料;有些人工作四五年,出口見真章,擁有非常獨道的專業認識。領悟能力的高低是造成兩者差異的重要因素。
片段六:
明確客戶需求之後,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最佳化產品。世界上最好的產品定位,就是讓目標消費者認為產品是為他們量身定製的。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需在產品設計階段有針對性地“製造”和“創造”。同樣一隻鳳爪,在長沙生產出來是鹹辣味,在無錫生產出來是酸甜味,這就是產品特色調整,而調整的基礎就是客戶和市場的需求。
產品定位,就是在產品製造之前,先摸清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然後針對性地打造產品,從而保證產售一體,貨能對板。一個產品從萌芽到落地,大致需要分三步走,這三步所走的內容正是產品定位的主體內容。
片段七:
我們認知的獨棟、聯排、洋房、小高層、高層都屬於產品基因名稱,我們認為在項目其他品質差異不大的時候,產品基因決定其基本價格,也就是說,在同一小區內,再差的獨棟也比聯排貴,即使這個獨棟沒有景觀且朝向不理想,單價也要高於聯排。同理,聯排價格一定高于洋房,洋房價格一定高於高層。
在資源消耗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儘可能讓高一階的基因產品量更大,比如傳統1.0容積率是全洋房類產品,通過產品研發可實現全聯排產品,那么就可用高密度聯排來替代洋房產品,獲得溢價。傳統的聯排容積率是0.7,但現在的技術能夠達到全雙拼類產品,在大部分地區,雙拼產品比聯排產品的單價高出至少千元,可見改變基因所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
片段八:
最大化發揮土地價值,就是充分地做到因地制宜,把二流的土地資源轉化成一流的產品。項目規劃的本質,就是土地資源合理再分配的過程。一棟房子占據一個空間,享受一定資源;把條件欠佳的地塊改造成好地塊,把好的資源留給溢價能力強的產品,把稍遜的資源留給次好的產品;產品售價也遵循這個規律,價格的本質就是體現居住資源占有的情況,高價位對應上好資源,低價位只能退而求其次,這才是市場原則。
因此,我們就不能理解,為什麼那些鄰湖而建的都是大獨棟別墅,而不是小面積別墅;為什麼樓王位置的房子都是大戶型;為什麼公寓型產品總是被安放在項目的邊角位置;為什麼一個項目會有不同層次的產品組合……所有答案就指向於“項目在追求土地價值的最大化”的宗旨上,它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無形地調控著項目規劃的走向。
片段九:
當咖啡被當成“貨物”販賣時,一磅可賣三百元;當咖啡被包裝為“商品”時,一杯就可以賣一、二十塊錢;當其加入了“服務”,在咖啡店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幾十塊至一百塊;但如能讓咖啡成為一種香醇與美好的“體驗”,一杯就可以賣到上百塊甚至是好幾百塊錢。增加產品的“體驗”含量,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體驗行銷的重心在客戶的體驗上,房地產體驗行銷是伴隨著樓盤產品的逐步細化以及購房置業心理和行為的不斷成熟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行銷模式。簡單的講,就是利用傳統文化、現代科技、藝術和大自然等整合手段來影響客戶的看、聽、使用和參與行為,充分刺激和調動客戶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在產品、服務和情境等方面為消費者創造值得回憶和持續愉悅的豐富體驗,從而促進產品的銷售和客戶價值最大化。
片段十:
微博微信現在大熱於天下,在對個性擁有無限包容性的網際網路世界裡,每一個人都可以以“個體的姿態”獨立崛起。冬粉就是新經濟,誰有冬粉誰就占據了未來的主動權。
《羅輯思維》一檔個人脫口秀節目,節目以倡導讀書和知識分享為旨,在這個以文化快餐消化為主的時代里,讀書越來越成為一種奢侈,而《羅輯思維》則應運而生,“有種有趣有料”的特色也非常吻合網友們收看的興趣。以視頻節目為平台,通過微信互動,很快就網羅了50餘萬微信冬粉,首次招幕5000名付費會員,數小時就招滿。當一種產品聚合百十來萬冬粉時,產品的製造者要想賺錢那真是易如反掌。
一個釣魚高手,因為在釣魚圈子裡享有盛名,他自製的魚餌成為許多冬粉追捧之物,這個釣魚高手就憑藉著冬粉的信賴,在淘寶網開設了一個專門售賣魚餌的店,一年的營業額過千萬,以休閒的方式賺錢,惹來無數人的羨慕忌妒恨。
片段十一:
網際網路思維是相對於工業化思維而言的。工業化時代的標準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是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最為重要的三大特徵。工廠是一架龐大的機器,人成為機器的一部分。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三大基礎被解構了。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在網際網路時代里,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渠道壟斷很難實現。最重要的一點,媒介壟斷被打破了,客戶同時成為媒介信息的生產者和內容的傳播者,你再希望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度、廣播式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形成。
以前的企業也會講用戶至上、產品為王,但這種口號要么是自我標榜,要么真的是出於企業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現在這個數字時代,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用戶至上是你無法更張的理念和行為,你得真心討好用戶。淘寶賣家“見面就是親,有心就有愛”是真實的情緒,因為好評變成了有價值的資產。
片段十二: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只要成功地激活了個體,就能迅速湧現出群體效應。什麼叫激活?當你喜歡小米,並且你能夠影響你身邊的人也喜歡小米,你就被激活了。你購買小米手機,推薦給朋友;你參與搶購或是叫朋友一起搶,或者你參與轉發;抑或是你的朋友看到你的轉發,全世界都看到了你的轉發,你就成為了一個被激活的個體。小米用專注的精神,把事情做到極致,給你超預期的體驗,甚至讓你參與到小米的成長當中,都是為了激活你,讓你成為它的口碑來源。網際網路連線了所有人,所有被激活的個體也通過網際網路連線、聚集。當個體數量足夠多,量變引起了質變,就湧現出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現象。簡單說,網際網路使得口碑被快速傳播、放大,於是就湧現出了搶購、微博超高轉發量、小米豆漿機等現象,最終造就了一個新的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