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思想家:克爾愷廓爾

最偉大的思想家:克爾愷廓爾

本書首先簡要介紹了克爾愷廓爾的生平,幫助讀者了解其思想發展脈絡,而後則系統地簡明介紹了克爾愷廓爾的哲學,包括其“對黑格爾的反抗”、“個體主義”、“生存的三層面”、“信仰”等等,使讀者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克爾愷廓爾的哲學思想。

基本介紹

  • 書名:最偉大的思想家:克爾愷廓爾
  • 作者:蘇珊•李•安德森 張世英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7627
  • 外文名:On Kierkegaard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140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北大、人大、復旦、武大等校30名師聯名推薦,哲學專業學生、文科大學生及哲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一本書讀通存在主義之父克爾愷廓爾:為何哲學研究的不是客觀存在而是個人的存在?

作者簡介

譯者瞿旭彤,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師。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後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10年,獲有神學博士學位。譯著有《教會史:基督教經典譯叢》、《多元主義中的教會》等。

媒體推薦

《最偉大的思想家》系列叢書是廣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步入人類智慧殿堂的入門書。既簡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緊扣思想家的原著,並聯繫當前的現實,紹介了他們的最有啟發性和包蘊性的思想和命題,目的是激發讀者思考問題、生髮新的思想和進一步閱讀原著的興趣。
——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家》系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趙敦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圖書目錄

1 克爾愷廓爾的生平
2 克爾愷廓爾的哲學
2.1 導論
2.2 克爾愷廓爾反對什麼
2. 3 克爾愷廓爾哲學的主題
3 克爾愷廓爾哲學的重要性
參考書目

文摘

克爾愷廓爾哲學的主題
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考察克爾愷廓爾哲學的如下主題:(1)個體主義,(2)“真理即主觀性”,(3)“非此即彼”,(4)生存的三層面,(5)信仰,(6)“心靈的清潔”,(7)激情和(8)“生活中的首要之事”:“贏得自我,獲得自我”。
個體主義
如果我不得不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些什麼,我願意寫上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個體”。
一個人若能真正地獨自立於這個世界,只是聽從自己良心的忠告,那么他就是一位英雄……
關於克爾愷廓爾,首先能夠說的是,他是一位個體主義者。因為對於他來說,“生存個體”是唯一重要的實體,他的所有作品都在試圖幫助生存個體過上一種有意義的、(自我)得到實現的生活。克爾愷廓爾否認了集體性地和社會性地解決如何生活這個問題的可能性。每一個孤獨的個體必須選擇自己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
為了理解克爾愷廓爾是一位個體主義者的說法,搞清經常相互混淆的如下兩個觀念之間的區分至關重要:個體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這兩個觀念被等同起來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都宣稱自己是與團隊精神(Collectivism)相對立的。然而,其實存在著兩種團隊精神,我稱之為團隊精神Ⅰ和團隊精神Ⅱ,它們分別對立於個體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
個體主義和團隊精神Ⅰ之間的爭論在於,當討論人這個範疇時,基本的單位究竟是特殊的個體之人還是群體中的人。社會學家似乎持有後一種看法,他們認為我們在本質上都是社會性的存在,因而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特殊的個體上是不對的:“我們並沒有創造我們自己……我們是什麼,這要歸功於塑造我們的社群……”根據這個觀點,我們都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因此,把我們當作一個個分離的個體進行討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除非是第二位地把我們當作我們所屬社會的各種觀念(包括倫理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來討論。另一方面,個體主義者則宣稱,我們能夠而且必須作為個體來選擇如何過自己的生活,這包括選擇我們應該以之為生的價值觀。我們能夠選擇接受或不接受一個特定群體的價值觀。接下來的區分,則歸結為價值觀是與個體還是與群體有關。
根據我先前對黑格爾哲學的討論,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黑格爾是一位團隊精神Ⅰ意義上的團隊精神者,克爾愷廓爾所反對的正是這樣的一種看法。在黑格爾的哲學裡面:
存在和個體都是已被揚棄的存在物,每一個思辨哲學家都把自己和普遍的人性混淆了,因此他們成為了無限大者,——同時卻什麼都不是。
克爾愷廓爾認為,在真正的生活中沒有集體的人這樣的存在物,只有個體的人。
倫理利己主義和團隊精神Ⅱ之間的區分並不在乎價值觀是與個體還是與群體有關,即,個體是否能夠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它們關心的是人的價值觀應該是什麼。根據倫理利己主義,人應該始終以利己主義的態度和方式行動。而團隊精神Ⅱ則認為,人的行動應該以群體的利益為重。我們將會看到,克爾愷廓爾認為,接受倫理利己主義是個體面臨如何生活這個問題時的一種選擇,而團隊精神Ⅱ則代表了另外一種選擇。按照克爾愷廓爾的說法,個體在生活中面臨了這些選擇,而且我們能夠選擇不同的價值觀。這表明,克爾愷廓爾是一位個體主義者,而且他否認了團隊精神Ⅰ。
這樣,我們就可以相當簡要地表述一下個體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之間的區別:根據個體主義,個體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個體可以選擇利己主義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不這樣選擇。根據倫理利己主義,人應該選擇利己主義的生活方式。類似地,團隊精神Ⅰ和團隊精神Ⅱ的區別在於:團隊精神Ⅰ認為,價值觀被集體性地選擇,集體可以做出要求個體為了群體而犧牲自我利益的選擇,儘管並不必須這么做;而團隊精神Ⅱ認為,人們應該被要求為作為整體的社會的利益行動。
在清楚了這些區別之後,把克爾愷廓爾和19世紀的另外一位偉大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尼采據說也是一位個體主義者——進行一番比較是非常有意思的。尼采認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即主人和奴隸。只有那些數量相對較少的主人才有選擇自己價值觀的意志力量。這些人不僅意志堅強,而且充滿了創造力,是最寬泛意義上的藝術家。尼采建議,為了充分利用這些人的生命,應該集中把他們的才幹和能力發展至極致。尼采的寫作正是為了這樣的一群人,為了把他們從貶損創造力的“絕對價值觀”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這些枷鎖正是大量奴隸為了束縛本性上比自己更為強大的主人而發明的。其中,奴隸們集體性地發揮作用,這正是他們的巨大力量所在。因此,尼采部分地是個體主義者,部分地是團隊精神Ⅰ者;和尼采不同的是,克爾愷廓爾認為,每一個人都能夠而且應該選擇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言之,尼採為他的主人們宣揚的是一種特殊的倫理利己主義的價值體系;而克爾愷廓爾並沒有特地向誰推薦倫理利己主義,儘管倫理利己主義對他來說作為一種指導生活的原則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序言

總 序
趙敦華

賀麟先生在抗戰時期寫道:“西洋哲學之傳播到中國來,實在太晚!中國哲學界缺乏先知先覺人士及早認識西洋哲學的真面目,批評地介紹到中國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文化實在吃虧不小。”賀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大力引進西方哲學, 解放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哲學”和“政治學”系列以翻譯引進西方哲學名著為主。20世101年代以來, 三聯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譯出版現代西方哲學著作,這些譯著改變了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問題:西方哲學的著即使被譯為漢語,初學者也難以理解,或難以接受。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不少讀者至今仍有這樣體會。比如, 有讀者在網上說:“對於研究者來說,原著和已經成為經典的研究性著作應是最為著力的地方。但哲學也需要普及,這樣的哲學普及著作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愛好者和初學者都很有意義,起碼可以避免誤解,尤其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誤解。只是這樣的書還太少, 尤其是國內著作。”這些話表達出讀者的迫切需求。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之間隔閡,中華書局引進翻譯了國際著名教育出版巨頭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現為聖智學習集團) 的“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 (Wadsworth Philosophers)。“華茲華斯”是高等教育教科書的系列叢書,門類齊全,“哲學家叢書”是“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哲學系列”的一種,現已出版88本。這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發表過專業性強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家,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家。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出中國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改名為“世界思想家譯叢”翻譯出版。中華書局一向以出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出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讚揚和支持。
張世英先生擔任這套譯叢的主編,他老當益壯,精神矍鑠,認真負責地選譯者,審譯稿。張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輩,多年聆聽他的教導,這次與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這套叢書的各位譯者都是學有專攻的知名學者或後起之秀,他們以深厚的學養和翻譯經驗為基礎,翻譯信實可靠,保持了原書詳明要略、可讀性強的特點。
本叢書45冊分兩輯出版後,得到讀者好評。我看到這樣一些網評:“簡明、流暢、通俗、易懂,即使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也能讀懂”;“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門書籍”;“集文化普及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要在一百來頁中介紹清楚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也只能是一種概述。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概述很有意義,簡單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決很多閱讀原著中出現的誤解和迷惑”,等等。
這些評論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我深知哲學的普及讀物比專業論著更難寫。我在中學學幾何時曾總結出這樣的學習經驗:不要滿足於找到一道題的證明,而要找出步驟最少的證明,這才是最難、最有趣的智力訓練。想不到學習哲學多年後也有了類似的學習經驗:由簡入繁易、化繁為簡難。單從這一點看,柏拉圖學園門楣上的題詞“不懂幾何者莫入此門”所言不虛。我先後撰寫過十幾本書,最厚的有80、90萬字,但影響最大的只是兩本30餘萬字的教科書。我主編過七八本書,最厚的有100多萬字,但影響最大的是這套叢書中多種10萬字左右的小冊子。現在學術界以研究專著為學問,以隨筆感想為時尚。我的理想是寫學術性、有個性的教科書,用簡明的思想、流暢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學著作繁瑣晦澀的思想,同時保持其細緻縝密的辨析和論證。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的主張。我自知“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現在還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實踐的目標。本人實踐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片段和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欣聞中華書局要修訂再版這套譯叢,並改名為《最偉大的思想家》,每本書都是講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奧哲理。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更廣泛地傳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使西方哲學融合在中國當代思想之中。
2013 年10 月於北京大學藍旗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