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三角帆蚌養殖模式的生態學研究

最佳化三角帆蚌養殖模式的生態學研究

《最佳化三角帆蚌養殖模式的生態學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佳化三角帆蚌養殖模式的生態學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岩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但現代養殖生產技術體系尚未建立,養殖生產的盲目性和風險性很大、經濟效益較低且環境污染嚴重。本項目圍繞提高淡水珍珠池塘養殖綜合效益和降低廢水氮、磷排放,系統探討:(1)不同混養結構(混養種類組合+混養種類的搭配數量比例)對三角帆蚌生長和珍珠增長速度的影響;(2)不同混養結構對養殖水體浮游生物群落結構(浮游植物、浮游生物、細菌)和生態系統功能(初級生產力、水呼吸)的影響;(3)不同混養結構對養殖池塘氮、磷、鈣收支的影響。本項目研究結果有助於揭示通過混養提高三角帆蚌珍珠產量的生態學機理,為最佳化三角帆蚌池塘養殖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經過3年的工作,完成了以下研究內容: 1. 通過廣泛採樣,建立了淡水無核珍珠重量—珍珠直徑和珍珠直徑—珍珠重量回歸模型,以及三角帆蚌蚌殼長—珍珠重量和三角帆蚌蚌重—珍珠重量回歸模型。 2. 通過一系列的圍隔養殖實驗,研究了不同混養結構(混養魚類種類組合、魚蚌搭配數量比例)、投餌施肥方法(投餵配合飼料與否、施肥種類)以及吊養深度對三角帆蚌生長、珍珠產量、魚產量和輸入營養物質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了不同混養結構、投餌施肥方法對三角帆蚌養殖水體浮游植物種類組成、生物量、初級生產力、群落呼吸、溶氧、鹼度、硬度、主要離子、氮、磷和有機質以及養殖廢物產量的影響。 3. 通過圍隔實驗,研究了吊養三角帆蚌對淡水魚類混養系統魚產量、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和生物量、水化學的影響。 4. 比較了靜水法和流水法對測定三角帆蚌耗氧率結果的影響,測定了池塘養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及其晝夜變化,測定了插片育珠對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響。 通過上述研究,獲得以下成果: 1. 所建立的淡水無核珍珠尺寸—重量模型可準確預報直徑為6-13mm的淡水無核珍珠尺寸或重量(預報相對誤差<10%),並可估算淡水珍珠增長和養殖規模(根據三角帆蚌養殖密度、珍珠尺寸推測三角帆蚌養殖面積)。根據三角帆蚌蚌重—珍珠重量回歸模型可初步評價淡水珍珠養殖環境狀況。 2. 確定合適的混養魚類組合為草魚、鯽、鰱、鱅,合適的魚蚌比為1-2:1;養殖管理中應投餵混養魚類配合飼料並搭配施有機肥和化肥。提出了池塘多元分區魚蚌綜合養殖模式—該模式是我國首個在系統科學研究基礎上總結出的水產養殖模式。與經驗模式(浙江省標準)相比,最佳化的模式中增加了配合飼料—混養魚類—三角帆蚌食物鏈,魚蚌明顯提高(經驗模式魚蚌比為1:7-10)。採用最佳化的模式可使珍珠產量增加10%以上,魚產量增加8倍。 3. 發現普遍採用的靜水法測定三角帆蚌耗氧率存在較大誤差,主要原因是呼吸瓶內溶氧分層。發現池塘養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明顯低於常見淡水魚類,這揭示了養殖三角帆蚌水體通常溶氧較高的原因,發現插片育珠導致三角帆蚌耗氧率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