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國漢字

最中國漢字

最中國漢字,是“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的簡稱。2010年10月的《中華遺產》雜誌發布了該社組織的“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100個“最中國”的漢字中,既有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耕、禾、農、家、田、絲、工,也有包容著中國哲學、宗教、社會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體現國家情懷的中、東、北、土、社、九、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中國漢字
  • 評選核心標準:具有的中國文化內涵及其代表性
  • 最受推崇:和
  • 發布單位:《中華遺產》雜誌
  • 發布時間:2010年10月
  • 數量:100個
代表漢字,編纂圖書,推薦專家團,

代表漢字

50餘名中國歷史、語言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先行海選出374個漢字,再進行終審。主辦方同時還在中國國家地理網、漢字網等網站上廣泛徵求網友意見。“和”字贏得了網上投票的最高票數,也獲得了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貞德等專家的大力推薦。
最中國漢字
一個由多位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組成的委員會提出了374個漢字作為初始選擇,而從中選出的“最中國”的中國字被認為是“和”,一個意義比較抽象,通常被翻譯為“和平”或“團結”的字。
對那些中國觀察家來說,這一選擇並不讓人意外。“和”是“和諧社會”和“和平崛起”的第一個字,是中國解釋其內政外關政策的術語。張藝謀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也濃厚重彩地表現了“和諧”和“和平”。而比起當代的標語口號,“和”字在中國人精神中擁有更深刻的根源。它是中國哲學家,包括中國人的偶像孔子,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還意味著“公平”“平衡”“溫暖”等多箇中國人長久以來所懷的理想。
其它被選出的“最中國”的中國字還包括“龍”“玉”“禮”等。而諸如“貪”(腐敗,貪婪)這樣的字的上榜,即使不能說不合適,也稱得上出人意料。
一些入選該名單的字還能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雖然“工”(勞力或工業)可使人聯想到中國創記錄的現代化進程,而“田”“犁”“農”“家”“谷”等字則更能將中國經濟發展與這一國家的農耕傳統聯繫起來。
換句話說,遊客們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看到的、由中國政府和商業電影們大力展現的摩天大樓和豪華跑車們仍未能取代中國泥築小院和牛拉木犁,至少在中國人的心理上是這樣。
隨著上千萬的移民們從中國的田間流向城市,中國國民精神將走向何方呢?是對溫暖和平衡的田野式盼望,還是對個人財富或個體自由的世界性渴求? 這份列表給出了一點答案。

編纂圖書

《中華遺產》由中華書局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和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主辦。該刊主編黃秀芳原本預估評選結果會是見仁見智、千人千字,但最終卻是令人意外的“英雄所見略同”。“尤其是票數比較集中的漢字,若將它們排列起來,幾乎就是儒家文化的關鍵字:天、和、禮、道、德、仁、義、忠、信。”
最中國漢字
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重要的系列活動之一,“雅尚·漢字:翰墨千秋書法展”暨“問道·漢字:兩岸書法藝術論壇”於2010年9月18日在中國書法院展覽館開幕。本次活動充分展現大陸當代書法的創作風貌,對延續漢字書寫的文脈,增進兩岸人民的情感,促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推動兩岸學術、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推薦專家團

“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由各位專家對中國漢字進行海選,提出了總計374個漢字,並寫明推薦理由。之後邀請相關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進行終審,從而將得票最多的100個漢字呈現給讀者。
評選核心標準:漢字所具有的中國文化內涵及其代表性
評審專家團名單 按首字拼音順序排列(下同)
董 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傅永和 國家督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
林小安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劉志基 華東師範大學文字學教授
王宇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學家
趙平安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推薦專家團名單
曹先擢 國家語委諮詢委員會委員
董 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方一新 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教授
傅永和 國家督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
高小方 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史教授
郜向平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谷衍奎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何少初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洪 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黃錫全 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
姜鵬飛 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徵集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孔德銘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李 娟 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徵集部研究中心成員
李玲璞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 明 青島政協文史專家
李貞德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志超 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
林小安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劉義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永利 北京市委講師團漢字講師
劉志基 華東師範大學文字學教授
劉宗漢 中華書局編審
呂國明 福壽書法家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彭裕商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任國京 著名書法家、漢字文化學者
宋文京 青島畫院理論研究室主任
蘇培成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
孫玉溱 內蒙古大學原校長
孫尊章 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王學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 迅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王一方 北京大學教授,醫學哲學學者
王宇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學家
王元鹿 華東師範大學文字學教授
夏學鑾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向光忠 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
篠原典生(日)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外籍教師
徐旺生 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
葉舒憲 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游修齡 農史學家
於 丹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俞祺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曾雄生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學棟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
趙志峰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博士後
Xavier Garnier(法) 法語聯盟法語學校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