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對顏

曾對顏

曾對顏(1859-1914),名慶澄,字鏡芙,號少泉,海南瓊山桂林洋邁德村人。晚清最後一位瓊籍解元。世代書香,詩禮傳家。伯叔祖均以科考入仕,父親劍泉是歲貢。受詩禮傳家思想影響,曾對顏從小手不釋卷。稍長,益加發奮篤學,尤喜古文詩詞。

基本介紹

  • 姓名:曾對顏
  • 別名:慶澄、鏡芙、少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黎族
  • 出生地:海南瓊山桂林洋邁德村
  • 出生日期:1859年
  • 逝世日期:1914年
  • 職業:教育
  • 宗教信仰孔孟之道
  • 主要成就:創立新學、振興海南教育
  • 代表作品:《還讀我書室詩錄》、《海忠介公備忘集》
  • 功名:解元
人物簡介,科考風波,雁峰執教,濟世益民,

人物簡介

曾對顏(1859-1914),名慶澄,字鏡芙,號少泉,海南瓊山桂林洋邁德村人。晚清最後一位瓊籍解元
世代書香,詩禮傳家。伯叔祖均以科考入仕,父親劍泉是歲貢。受詩禮傳家思想影響,曾對顏從小手不釋卷。稍長,益加發奮篤學,尤喜古文詩詞。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解元。曾對顏中舉後,無心仕宦,回瓊從事教育工作。科舉廢除後,曾任雁峰兩等國小,雁峰高等國小校長。民國初年出任瓊山縣勸學所所長。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校勘丘濬的《瓊台會稿》和海瑞的《海忠介備忘集》。著有《還讀我書室詩錄》二卷(由台灣企業家吳乾華與台灣學者林光灝重印出版,封面為國民黨三大元老之一的李煜瀛所題寫)、文集四冊。現存《還讀我書室詩錄》所收67題184首,大多是直抒胸臆的憂時傷世之作。

科考風波

然而,這個“同邑解元”卻因籍貫海南遭遇一場極其難堪的文化誹謗。當年,科場張榜之時,捷報“瓊邑秀才奪魁”。得知來自蠻荒絕域的學子獨占鰲頭,嶺南舉子悵然若失,文化偏見致使群體失態,科考風雨驟然盪起,以至斥疑主考營私舞弊。
瓊山桂林洋邁德村曾對顏故居瓊山桂林洋邁德村曾對顏故居
主考人員為了平服各省文人疑惑,即將對顏省試文章印貼各地,公布於眾,閱看者佩服他的真才。
雖然“歲冠鄉舉”,聲譽日隆,但地域歧視和文化偏見卻在對顏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後來,他在《贈及門邢經三茂才》詩中有此自述:“我生過四十,學殖日益荒。蹉跎復蹉跎,歲月去堂堂。前歲冠鄉舉,意氣頗蹶張。禹門競點額,未登選佛場。歸來處鄉里,青氈味久嘗。”後來,雖然曾對顏也赴京會試,但旋即廢除科舉,他從此無心仕宦,歸鄉閒居課童,以振興本土教育為己任。
雁峰書院掌教到雁峰高等國小校長至1914年逝世,曾對顏為地方教育竭盡了全力。

雁峰執教

曾對顏在世的57年,正是鴉片戰爭辛亥革命風雲激盪的特殊時期。由於舊學的浸潤和薰陶,他曾熱衷科舉入仕並揚名科場。但是,隨著歷史變革,他能與時俱進,融入時代新潮,為創立新學不遺餘力,成了那個時期振興海南教育的代表人物。
方歸裡間,曾對顏就出任雁峰書院掌教。這所書院創辦於乾隆三十六年(1761),其前身是雁峰社學,因海南名賢丘濬在此就讀時留下《雁集瓊庠序》,又因社學對面有三元峰,故改名“雁峰”,是當年海南13所書院中名氣較大的一所。能在這樣的書院執掌教之鞭,足可看到曾對顏的文化功力和人格魅力。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科舉廢除,新學初創,研經書院與雁峰書院合併,取名雁峰兩等國小,不久又改為雁峰高等國小。就在這一歷史時期,曾對顏欣然出任校長,延請理化洋文教員授課。沒有人能想到,這個“國小校長”,一任就是10年。
面對西風東漸,學校勃然興起,曾對顏改弦更張,擴建教室,增設宿舍,擴大規模,添置儀器,新購圖書,議定章程,擬訂學規,延聘名師,充實內容,親自教學,併兼任瓊山縣勤學所所長。由於曾對顏治校有方,紀律嚴明,管理嚴格,執教認真,家長稱讚,學生歡迎,影響深遠,以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華僑子弟慕名求學者紛至沓來。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民國創立之初,瓊崖道範源濂和鎮台成聚尚未歸順,瓊崖宣撫使趙士槐奉命襲擊府城鎮台。其時,府城炮聲隆隆,街市兵荒馬亂,爭奪東門之戰血肉橫飛,路人避之唯恐不遠。然而,曾對顏卻在槍炮聲中從容講學,安之若素。
光緒乙巳年(1905),正是辦學熱潮從城鎮向鄉村廣為傳播之年。同年,曾對顏和王國棟兩人合作重編和刊行《海忠介公備忘集》。

濟世益民

光緒乙巳年(1905年),福興父老籌資,新建村門,增其舊制,並改祠堂為鄉村學堂。為獎掖同邑鄉親仁心善舉,題贈“光分鰲極”四字匾額,充分表現了這位海南早期優秀教育家的文化良知。
曾對顏題“光分鰲極”石匾曾對顏題“光分鰲極”石匾
“光分鰲極”是一個罕見詞語。查閱《辭海》“光”條,指“禮樂文物”。孔穎達疏:“明習國之禮儀。”所謂“分”,《實用大字典》解釋為“律也”。《爾雅釋器》曰:“律謂之分。”“鰲極”一詞見於《淮南子·覽里》,說“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曾對顏看來,“光分鰲極”就是通曉詩書,熟習禮樂,傳播文明,特立獨行,就是像女媧那樣,“斷鰲足以立四極”,頂天立地,建功立業。
對顏題匾,語重心長。他不僅寄希望於福興父老,也是寄希望於自己,寄希望於瓊崖同胞:為傳播文明建功立業。所說“光緒乙巳年福興村仝建”,表面上是指當年福興村既修村門,也建學校。也是這一年,瓊台書院改為瓊崖中學。面對蓬勃發展的海南教育,他和王國棟高興之餘,為鼓勵同邑鄉鄰,題贈石匾。 作為一名教育家,曾對顏注重修身齊家,尤其注重禮樂禮儀。曾對顏有感於福興村民耕讀持家,古風淳樸,憐孤惜寡,特別是村中縉紳“善緣倡首”,憐貧惜老,修建“暖心廬舍”讓老人烤火取暖。在今人看來,此舉純屬兒戲。其實,如果了解當年氣象,了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瓊山“雨雪,卉木隕落,椰、榔枯死過半”;光緒十八年(1892)十一月“霜寒風凜冽,貧者凍死……”的接連災難,就會為那些缺衣少被的老人能夠在小屋裡烤火度冬而感到溫暖。其實,此舉所彰顯的是仁義道德,所凸現的是濟世益民。讀書求明理,就是明白關乎民生疾苦的大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曾對顏的人品可謂光風霽月,他的所作所為可謂“鰲立四極”。 曾對顏詩學造詣很深,著有《還讀我書室詩錄》二卷、文集四冊,現存《還讀我書室詩錄》所收67題184首,其中“我亦憂時者,閒居感慨多”“方今天下正多事,我輩豈可縱情文宴事遨遊”之類,大多是直抒胸臆的憂時傷世之作。 曾同春是對顏第四子。法國里昂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等著名院校教授。 曾浩春是對顏第五子。就讀於里昂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教授。 “同邑解元”曾對顏對海南教育貢獻巨大,對故鄉桂林洋邁德村影響深遠。作為“教育世家”,曾氏一家九代,代代育英才。對顏之後,邁德村出了一名院士,七名博士,可謂彥士俊才,代出無窮。
詩歌欣賞
拔萃人文貫古今,風騷猶數解元吟。
懷民憂國錚錚骨,浩浩華章驅靄雲。
天生聰穎似童仙,少小經書興沛然。
年富週遊華夏地,見多識廣馭雲天。
趕考羊城器宇軒,泰然一氣詠佳篇。
才高八斗登科第,銳筆曾驚南國天。
誰說南荒中解難?走龍千里瀉流川。
秉公將卷披於世,喜見瓊崖日薄天。
少泉折桂有奇傳,三日潮清映碧天。
催卷紅顏驚緲夢,一腔浩氣貫江南。
不羨衙門羨杏園,丹心化雨百花妍。
深情授業傳高德,炮擊東城只等閒。
掌教杏壇三十年,儒童來廣遠東南。
莘莘學子索聯句,筆底生花有洞天。
詠史吟詩公實健,三更寞寞總挑燈。
海邱遺作勤修訂,瀝血傾心一世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