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口耕地,歷史變遷,經濟概況,經濟發展,文明進步,
人口耕地
歷史變遷
據傳,清乾隆年間曾氏居此耕地種田,故稱曾家官莊。由於自然環境的制約,從前該村居民居住非常分散,有十個自然村。當時分大溝、二溝、三溝、大花溝、小花溝、太子山、里八洞、大林後、爐子、廟溝、後溝。目前規劃集中為三個自然村,自然村與自然村相距近一公里。
經濟概況
該村以傳統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畜牧養殖業是村裡的經濟支柱,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到2005年,該村養殖專業戶發展到10家。該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力開展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工作,水源條件比較優越,建有大小池塘、飲水庫十座,給農業生產豐收奠定了基礎。
經濟發展
該村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該村盛產板栗、水果等,截至2005年,人均耕地2.6畝。通過大力開展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工作,水源條件比較優越。有大小塘壩水庫十座,兩條河流。畜牧業是村裡的經濟支柱,占總收入的60%以上。綠化荒山10000 余畝,改變了環境,也增加了農民收入。資料顯示,200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0多元。
文明進步
該村藉助藏馬山中“金山”、“金豆子”、“白馬”等眾多民間故事,經常改編和演出一些豐富多彩的民間演出活動,成為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