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全書

曾國藩全書

書名:《曾國藩全書》 主編: 丁春生 責編: 文 慷 裝幀設計:李呈修 張宏友 出版社:線裝書局 印刷:北京威遠印刷廠 開本:889*1194mm 大16開 印數:5000套 規格:889×1194 字數:700千字 版次:2002年11月第一版 印次:2002年11月第一次印刷 書號:ISBN 7-80106-237-X/K.27 定價:360.00元(全四卷)產品描述《曾國藩全書》典藏本,線裝檀香紙版,文白對照,古色古香,值得收藏。

基本介紹

  • 書名:曾國藩全書
  • 作者:丁春生
  • 原版名稱:曾國蕃全集
  • ISBN:7-80106-237-X/K
  • 頁數:367
  • 定價:360.00元
  • 出版社:線裝書局
  • 出版時間:2002年11月第一版
  • 裝幀:線裝檀香紙版
  • 開本:大16開
  • 字數:700千字
  • 印次:2002年11月第一次印刷
  • 裝幀設計:李呈修 張宏友
  • 印數:5000套
  • 規格:889×1194 
該書前言,內容簡介,人物介紹,

該書前言

曾國藩(1811——187 2),原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
毛澤東年輕時,曾對曾國藩傾服備至。他1917年給黎錦熙的信中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現藏韶山紀念館的光緒年間版《曾國藩家書》中,數卷扉頁上都有毛澤東手書的“潤之珍藏”。
蔣介石也對曾國藩極為推崇。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該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札”,“曾文正家書及書札……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埔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我們編纂的《曾國藩全書》通過對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曾國藩的為官、治兵、處世、治學、修身、治國、齊家、監相、理財、家書等多個方面深層次的剖析,以原譯文對照的形式將其一生的思想提煉、融通,形成此套《全書》,曾氏一家的著述繁多,目前已經出版的諸多曾國藩文集也已卷軼浩繁著稱,有鑒於此,為了方便讀者本書之宏旨在於:取其最重要、最具社會影響力、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就展現給讀者,故不求面面皆到,僅將曾氏一生所涉及的各個領域作一全面整合。我們認為,曾國藩在以下各方面的一些思想值得記取。
在為官方面,曾國藩以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政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
在治兵方面,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並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各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化。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
在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欲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需在“淡”字上著意,“不持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望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在治學方面,曾國藩造詣極深。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勢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剪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富厚堂遠景圖富厚堂遠景圖
在修身方面,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養身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貧,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在治國方面,受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見解,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在齊家方面,太平天國失敗後,清廷對權重勢大的曾國藩很是猜忌,曾國藩為表明心跡,有違本性,刊印《家書》。他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儉持家,嚴明家規。二、盡孝悌,除驕逸。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六、家事忌奢華,尚儉。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十、擇良師以求教。
在理財方面,至於關係國運民生的經濟政治,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己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
總之,曾國藩一生的諸多思想至今仍有著現實意義。細讀此本,才能領略其中精深的哲理。
由於編者的水平有限,在編纂過程中難免會有錯漏之處,誠希讀者、老師等不吝賜教。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丁春生
2002年11月於北京一得齋

內容簡介

曾國藩全書》包括曾國藩的為官、治兵、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鑒相、理財及家書。
《曾國藩全書》《曾國藩全書》
為官 (堅忍第一、勤廉為本、馭人之術、保全之法)
治兵(勤練兵、 善用將、重攻守、鼓士氣、常撫民)
處世(處世通則 忍而謹慎、慎擇師友 善待他人、廉潔自律 忠厚誠敬)
治學(恆學傳家、溯學為止、論學之法、韌學至佳、專學而盡)
修身(積忠恕之德 養浩然之氣、怡情養性 風雅自娛、飲食起居不紊 調養滋補有方)
治心(內聖篇、堅忍篇、剛柔篇、廉矩篇、詭道篇、久戰篇、藏鋒篇、礪志篇、家范篇、明強篇、勤敬篇)
齊家(養謙儉、舉孝娣、教子弟、和家庭、濟戚貧、睦友臨)
鑒相(鑒骨、鑒容、鑒情、鑒眉、鑒聲、鑒氣)
理財(理人為先、[移財有方、酌盈劑虛、慎字為誡、當緊則緊、用財精細)
家書(修身養家、為政家書、持家家書、理財家書、處世家書)

人物介紹

曾國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
曾國藩(1811—1872)曾國藩(1811—1872)
曾國藩出生於清代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轉衰、內憂外患的動盪歲月里,既無家學,也無根底,卻以一介儒生,僅憑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查中科事務、禮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後升至總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以儒家思想治軍,講仁守義,自籌湘軍,另立綱紀。他創作的《愛民歌》,使湘軍士兵行為有所遵循。他寫的《討粵匪檄》文,鼓動了不少知識分子脫下長衫,心甘情願地投入同太平軍的作戰中。他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廉服人心,遠權避禍,重禮慎法,編織了最結實的關係網。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實現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業。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他官做得最穩,侍奉了道光、鹹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34年,恩寵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的美譽。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