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藏書:曾國藩全書》共分五部分,“生平傳略”概述了曾國藩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挺經”總結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哲學,分析了其政治和學術思想的形成、發展及演變;“冰鑒”深入解讀曾國藩的識人技巧、用人方略,並介紹了以曾國藩及其幕府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及發展;“家訓”運用曾國藩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全面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元年所寫家書中的精品,為中國古代家教範本。《中華經典藏書:曾國藩全書》堪稱一部案頭枕邊必備的智謀寶典,為我們的人生和事業提供寶貴的成功經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藏書:曾國藩全書
- 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385頁
- 開本:16
- 作者:湘一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21113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藏書:曾國藩全書》以曾國藩的為官曆程為經,以其在官場中所遵循的原則和識人、治軍的技巧為緯,對曾國藩人生謀略中可借鑑的部分進行深入發掘。
作者簡介
湘一,原名黎娜,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從事出版編輯工作多年,通過出版編輯中級資格考試。曾用筆名青禾、言青、文嫣等,編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圖說細說漢字大全集》、《國學常識全知道》等書。
圖書目錄
生平傳略
第一章負厚載重
一、蟒蛇投胎
二、肩負重任
第二章仕途順暢
一、平步七遷
二、貴人相助
三、言為心聲
第三章罵名留世
一、奉旨團練
二、“曾剃頭”的由來
第四章坎坷湘軍
一、岳州城首戰敗北
二、靖港戰敗,投水自盡
三、轉敗為勝
四、九江戰敗,再次自殺
第五章官場失意
一、明爭暗鬥
二、喪失至親
第六章祁門遇險
一、擔任兩江總督
二、祁門之災
第七章天國瓦解
一、安慶之克
二、駐紮江浙
三、南京之克
四、李秀成之死
第八章剿捻無功
一、推辭剿捻
二、攻捻之敗
三、失敗之由
第九章推行洋務
一、發展造船工業
二、引進西方文明
三、創建近代化水師
第十章天津教案
一、奉旨赴津
二、違心斷案
三、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第十一章風燭殘年
一、再次回任兩江
二、鞠躬盡瘁,孜孜不倦
挺經
上篇
一、堅挺——開宗明義,挺為第一
二、慎獨——人生第一自強之道
三、明強——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四、堅忍——不怨不憂,勿忘勿助
五、勇毅——戒懼惕厲,以挽回時事
六、虛心——恭敬厚藏,身為鼎鎮
七、勤廉——儉可以養廉,勤可以生明
下篇
八、推誠——以自立為體,以推誠為用
九、雅量——言足以興,默足以容
十、知恥——人所以稍顧體面,冀人之敬重也
十一、知悔——動心忍性,知悔無咎
十二、知足——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我
十三、仁愛——人能求仁,則萬物同春
十四、嚴明——法立令行,整齊嚴肅
十五、峻法——一意殘忍,冀回頹風於萬一
十六、拂逆——借人之拂逆,磨礪我之德性
冰鑒
上篇識人之道
人才
一、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
二、求才——求才當如鷹隼擊物,不得不休
三、衡才——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
四、養才——人才以陶冶而成
五、用才——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適用
六、德才——余謂德與才,不可偏重
七、薦才——不避嫌隙,秉公論列
八、君子——君子小人,存乎一心
九、精明——處事以明為第—要義
將才
一、選將——上選將才,須三者兼全
二、將德——帶兵之人,須有忠義血性
三、能戰——治軍之道,以能戰為第一義
四、奇正——練兵當如八股家之揣摩
五、嚴格——善將兵者,首重申誡嚴格
六、忠義——忠義之將,可橫行天下
七、平淡——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八、軍心——以真心實腸,得士卒之心
九、評將——衡才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
下篇相人之法
一、神骨——精神具乎兩目,骨相具乎面部
二、剛柔——先天種子,五行生剋之數
三、容貌——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
四、五官——目為面之淵,鼻為面之山
五、鬚眉——少年兩道眉,臨老一副須
六、聲音——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
七、情態——情態神之餘,常補神不足
八、氣色——面部如命,氣色如運
家訓
篇一養心
一、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二、守靜一神明如日之升,身體如鼎之鎮
三、進德修業——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四、修身五箴——立志居敬,謹言有恆
五、修身課程——十二條課程,終日惕厲
六、立志——人能立志,猶如“金丹換骨”
篇二學問
一、為學之道——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二、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
三、作文——修辭以立誠,忌巧言雕飾
四、求學三恥——無窮受用,來自有始有終
篇三居家之道
一、孝——獨孝友則立獲吉慶
二、和——和氣蒸蒸而家必興
三、嚴——治家貴嚴,不嚴之流弊不可勝言
四、五種遺規——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
五、八字訣——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
六、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七、八本三致祥——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摯,則責之愈切
九、居家四敗——士大夫之家旋踵而敗,根於居家四敗
篇四居家五戒
一、戒驕——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
二、戒傲——長傲為凶德致敗之道
三、戒氣——懲忿窒欲,平抑肝氣
四、戒涼德——凡人涼薄之德,約有三端
五、戒忮求——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篇五交接之道
一、慎擇友——朋友之賢否,關乎一生之成敗
二、真意待人——與人交接周旋,須有真意
三、官場交接——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庭
家書
篇一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篇二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廿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正月初三日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篇三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正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
正月廿一日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正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道光三十年(庚戌)正月初九日
篇四
鹹豐元年三月(辛亥)初四日
鹹豐元年五月十四日
鹹豐元年六月初一日
鹹豐元年八月十三日
鹹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鹹豐元年十月十二日
鹹豐二年(壬子)正月初九日
鹹豐二年七月廿六日
鹹豐二年九月十八日
鹹豐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鹹豐三年(癸丑)正月十二日
鹹豐四年(甲寅)三月廿五日
鹹豐四年四月十四日
鹹豐四年六月十八日
鹹豐四年七月廿七日
鹹豐四年閏七月初二日
鹹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鹹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鹹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書於
武漢穴舟中
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篇五
鹹豐五年正月初二日
鹹豐五年正月十八日書於
江西省城
鹹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書於
江西省七里港舟中
鹹豐五年四月二十日書於南康城外水營
鹹豐五年六月十六日
鹹豐五年七月初八日
鹹豐五年九月三十日書於屏風水營
鹹豐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書於
南康府水營
鹹豐六年正月八日自江西南康府水營發
鹹豐六年二月初八日書於南康
鹹豐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鹹豐六年八月十八日
鹹豐六年九月十七日
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鹹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鹹豐七年正月十八日
鹹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鹹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鹹豐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鹹豐八年正月十一日
鹹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鹹豐八年二月十七日
鹹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鹹豐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篇六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鹹豐八年四月十七日
鹹豐八年五月初五日
鹹豐八年五月三十日
鹹豐八年六月初四日
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武昌撫署
鹹豐八年七月十四日湖口水營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日江西省河下
鹹豐八年八月初四日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書於弋陽將拔營時發
鹹豐八年十月初三日
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鹹豐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鹹豐九年正月初八日
鹹豐九年正月十三日
鹹豐九年二月,大祥前一日
鹹豐九年二月二十三夜
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
鹹豐九年三月初八日申刻
鹹豐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撫州軍中
鹹豐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鹹豐九年五月十三日
鹹豐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湖口發
鹹豐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鹹豐九年九月初四日巴河軍次
鹹豐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宿松軍次
鹹豐十年正月十四日
鹹豐十年二月初八日
鹹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
鹹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篇七
鹹豐十年六月十九日
鹹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鹹豐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鹹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鹹豐十年七月十二日
鹹豐十年八月初七日
鹹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年十月初四日
鹹豐十年十月初五日
鹹豐十年十月二十日
鹹豐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辛酉)正月元日
鹹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鹹豐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
成豐十一年二月初七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
鹹豐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鹹豐十一年四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初四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初七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鹹豐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
篇八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同治元年閏八月十九日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同治元年九月初七日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同治元年九月十七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一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第一章負厚載重
一、蟒蛇投胎
二、肩負重任
第二章仕途順暢
一、平步七遷
二、貴人相助
三、言為心聲
第三章罵名留世
一、奉旨團練
二、“曾剃頭”的由來
第四章坎坷湘軍
一、岳州城首戰敗北
二、靖港戰敗,投水自盡
三、轉敗為勝
四、九江戰敗,再次自殺
第五章官場失意
一、明爭暗鬥
二、喪失至親
第六章祁門遇險
一、擔任兩江總督
二、祁門之災
第七章天國瓦解
一、安慶之克
二、駐紮江浙
三、南京之克
四、李秀成之死
第八章剿捻無功
一、推辭剿捻
二、攻捻之敗
三、失敗之由
第九章推行洋務
一、發展造船工業
二、引進西方文明
三、創建近代化水師
第十章天津教案
一、奉旨赴津
二、違心斷案
三、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第十一章風燭殘年
一、再次回任兩江
二、鞠躬盡瘁,孜孜不倦
挺經
上篇
一、堅挺——開宗明義,挺為第一
二、慎獨——人生第一自強之道
三、明強——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四、堅忍——不怨不憂,勿忘勿助
五、勇毅——戒懼惕厲,以挽回時事
六、虛心——恭敬厚藏,身為鼎鎮
七、勤廉——儉可以養廉,勤可以生明
下篇
八、推誠——以自立為體,以推誠為用
九、雅量——言足以興,默足以容
十、知恥——人所以稍顧體面,冀人之敬重也
十一、知悔——動心忍性,知悔無咎
十二、知足——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我
十三、仁愛——人能求仁,則萬物同春
十四、嚴明——法立令行,整齊嚴肅
十五、峻法——一意殘忍,冀回頹風於萬一
十六、拂逆——借人之拂逆,磨礪我之德性
冰鑒
上篇識人之道
人才
一、識才——人才須有操守多條理
二、求才——求才當如鷹隼擊物,不得不休
三、衡才——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
四、養才——人才以陶冶而成
五、用才——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適用
六、德才——余謂德與才,不可偏重
七、薦才——不避嫌隙,秉公論列
八、君子——君子小人,存乎一心
九、精明——處事以明為第—要義
將才
一、選將——上選將才,須三者兼全
二、將德——帶兵之人,須有忠義血性
三、能戰——治軍之道,以能戰為第一義
四、奇正——練兵當如八股家之揣摩
五、嚴格——善將兵者,首重申誡嚴格
六、忠義——忠義之將,可橫行天下
七、平淡——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八、軍心——以真心實腸,得士卒之心
九、評將——衡才不拘一格,論事不求苛細
下篇相人之法
一、神骨——精神具乎兩目,骨相具乎面部
二、剛柔——先天種子,五行生剋之數
三、容貌——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
四、五官——目為面之淵,鼻為面之山
五、鬚眉——少年兩道眉,臨老一副須
六、聲音——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
七、情態——情態神之餘,常補神不足
八、氣色——面部如命,氣色如運
家訓
篇一養心
一、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二、守靜一神明如日之升,身體如鼎之鎮
三、進德修業——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四、修身五箴——立志居敬,謹言有恆
五、修身課程——十二條課程,終日惕厲
六、立志——人能立志,猶如“金丹換骨”
篇二學問
一、為學之道——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二、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
三、作文——修辭以立誠,忌巧言雕飾
四、求學三恥——無窮受用,來自有始有終
篇三居家之道
一、孝——獨孝友則立獲吉慶
二、和——和氣蒸蒸而家必興
三、嚴——治家貴嚴,不嚴之流弊不可勝言
四、五種遺規——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
五、八字訣——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
六、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
七、八本三致祥——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
八、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摯,則責之愈切
九、居家四敗——士大夫之家旋踵而敗,根於居家四敗
篇四居家五戒
一、戒驕——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
二、戒傲——長傲為凶德致敗之道
三、戒氣——懲忿窒欲,平抑肝氣
四、戒涼德——凡人涼薄之德,約有三端
五、戒忮求——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篇五交接之道
一、慎擇友——朋友之賢否,關乎一生之成敗
二、真意待人——與人交接周旋,須有真意
三、官場交接——凡大員之家,無半字涉公庭
家書
篇一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篇二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廿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正月初三日
道光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篇三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正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
正月廿一日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正月初十日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廿九日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道光三十年(庚戌)正月初九日
篇四
鹹豐元年三月(辛亥)初四日
鹹豐元年五月十四日
鹹豐元年六月初一日
鹹豐元年八月十三日
鹹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鹹豐元年十月十二日
鹹豐二年(壬子)正月初九日
鹹豐二年七月廿六日
鹹豐二年九月十八日
鹹豐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鹹豐三年(癸丑)正月十二日
鹹豐四年(甲寅)三月廿五日
鹹豐四年四月十四日
鹹豐四年六月十八日
鹹豐四年七月廿七日
鹹豐四年閏七月初二日
鹹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鹹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鹹豐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書於
武漢穴舟中
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篇五
鹹豐五年正月初二日
鹹豐五年正月十八日書於
江西省城
鹹豐五年三月二十日書於
江西省七里港舟中
鹹豐五年四月二十日書於南康城外水營
鹹豐五年六月十六日
鹹豐五年七月初八日
鹹豐五年九月三十日書於屏風水營
鹹豐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書於
南康府水營
鹹豐六年正月八日自江西南康府水營發
鹹豐六年二月初八日書於南康
鹹豐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鹹豐六年八月十八日
鹹豐六年九月十七日
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鹹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鹹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鹹豐七年正月十八日
鹹豐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鹹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鹹豐七年十一月初五日
鹹豐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鹹豐八年正月十一日
鹹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鹹豐八年二月十七日
鹹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鹹豐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篇六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鹹豐八年四月十七日
鹹豐八年五月初五日
鹹豐八年五月三十日
鹹豐八年六月初四日
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武昌撫署
鹹豐八年七月十四日湖口水營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日江西省河下
鹹豐八年八月初四日
鹹豐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書於弋陽將拔營時發
鹹豐八年十月初三日
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鹹豐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鹹豐九年正月初八日
鹹豐九年正月十三日
鹹豐九年二月,大祥前一日
鹹豐九年二月二十三夜
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
鹹豐九年三月初八日申刻
鹹豐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撫州軍中
鹹豐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鹹豐九年五月十三日
鹹豐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湖口發
鹹豐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鹹豐九年九月初四日巴河軍次
鹹豐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宿松軍次
鹹豐十年正月十四日
鹹豐十年二月初八日
鹹豐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
鹹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篇七
鹹豐十年六月十九日
鹹豐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鹹豐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鹹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鹹豐十年七月十二日
鹹豐十年八月初七日
鹹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年十月初四日
鹹豐十年十月初五日
鹹豐十年十月二十日
鹹豐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辛酉)正月元日
鹹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鹹豐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
成豐十一年二月初七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鹹豐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
鹹豐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鹹豐十一年四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初四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初七日
鹹豐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鹹豐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鹹豐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同治元年三月初三日
篇八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同治元年閏八月十九日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同治元年九月初七日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同治元年九月十七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一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序言
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道光二十三年以檢討典試四川,回京後,因受寵於權相穆彰阿,官運亨通,十年七遷,連升十級,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吏部左侍郎等職。1853年丁憂在籍,奉命操辦團練,後編為湘軍,參加對太平軍作戰。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負責鎮壓太平天國事務,並開創中國洋務運動的先河。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今南京),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銜。1865年任剿捻欽差大臣,翌年因無功而去職,回兩江總督任上。1868年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處理天津教案,因屈從洋人而遭輿論譴責。旋迴任兩江總督,卒於南京,諡文正。
曾國藩在世時,就兼有“中興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頭”、“曾屠戶”、“賣國賊”的惡名。死後,清政府稱他“學有本源,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凌霜”;他的門生故吏頌之為“德埒諸葛,功邁蕭、曹,文章無愧於韓、歐,實為一代名臣、名將、名相”。而近代許多民主志士則痛罵曾氏“以夷狄攻中國”、“殺人割地”取媚洋人,實為禍國殃民的“罪魁戎首”。孫中山甚至怒斥曾國藩“以夷攻漢”的漢奸行為是“廉恥道喪,莫此為甚”。相較而言,章太炎對曾氏的評價或許要公允一些,他稱曾氏“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命以英雄誠不虛”,斥為民賊亦“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但不論是頌揚曾國藩的人,還是貶抑曾國藩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言行對於中國近代士大夫乃至一般民眾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曾氏一生恪守儒家“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自始至終堅持個人道德修養,克己復禮,終於成就了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事業。其一生雖無系統論著,但他對自己的文字視之甚重,片言隻字都有專人妥為保管,所有奏稿、日記、書信、詩文都留有副本得以流傳下來。
曾國藩自青年時代起便“銳意功名、意氣自豪”,“欲刻苦而自援拔”。在西方文化東漸、內憂外患同時襲來、清王朝統治秩序大亂之際,曾國藩以國家的屏藩自居,經常自比於李斯、陳平、諸葛亮等“布衣之相”,幻想“夜半霹靂從天降”,自勉“莫言儒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並以“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四語銘於座右,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向。曾國藩還認為,要實現“匡時救世”的人生抱負,就必須具有為之奮鬥獻身的精神。他總結歷史經驗,認為古往今來聖賢豪傑能完成救世的宏願,都是力排萬難、獨任艱巨才達其目的的。他把自己一生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結為“堅忍”二字,說:“天下事果能堅忍不懈,總可有志競成。”
曾國藩的親職教育觀更是影響深遠。錢穆評及曾國藩親職教育觀時說:“道、鹹之際,有曾國藩家書家訓,乃以書信親教其子弟,此乃一種親職教育。”台灣學者侯王渝評道:曾國藩的親職教育,“言近旨遠,意誠詞懇,娓娓不倦,尤足振聵發聾,警頑立懦,使人滌瑕盪穢,化惡遷善,於轉移風尚,變化氣質,所關匪淺”。正因為如此,從清末到民國,從富家到貧民,從官僚士大夫到普通民眾,都爭相效法曾國藩治家之道,影響至今,實出乎曾國藩本人意料。
本書以曾國藩的為官曆程為經,以其在官場中所遵循的原則和識人、治軍的技巧為緯,對曾國藩人生謀略中可借鑑的部分進行深入發掘。全書共分五部分,“生平傳略”概述了曾國藩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挺經”總結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哲學,分析了其政治和學術思想的形成、發展及演變;“冰鑒”深入解讀曾國藩的識人技巧、用人方略,並介紹了以曾國藩及其幕府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及發展;“家訓”運用曾國藩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全面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元年所寫家書中的精品,為中國古代家教範本。本書堪稱一部案頭枕邊必備的智謀寶典,為我們的人生和事業提供寶貴的成功經驗。
曾國藩在世時,就兼有“中興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頭”、“曾屠戶”、“賣國賊”的惡名。死後,清政府稱他“學有本源,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凌霜”;他的門生故吏頌之為“德埒諸葛,功邁蕭、曹,文章無愧於韓、歐,實為一代名臣、名將、名相”。而近代許多民主志士則痛罵曾氏“以夷狄攻中國”、“殺人割地”取媚洋人,實為禍國殃民的“罪魁戎首”。孫中山甚至怒斥曾國藩“以夷攻漢”的漢奸行為是“廉恥道喪,莫此為甚”。相較而言,章太炎對曾氏的評價或許要公允一些,他稱曾氏“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命以英雄誠不虛”,斥為民賊亦“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但不論是頌揚曾國藩的人,還是貶抑曾國藩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言行對於中國近代士大夫乃至一般民眾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曾氏一生恪守儒家“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條,自始至終堅持個人道德修養,克己復禮,終於成就了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事業。其一生雖無系統論著,但他對自己的文字視之甚重,片言隻字都有專人妥為保管,所有奏稿、日記、書信、詩文都留有副本得以流傳下來。
曾國藩自青年時代起便“銳意功名、意氣自豪”,“欲刻苦而自援拔”。在西方文化東漸、內憂外患同時襲來、清王朝統治秩序大亂之際,曾國藩以國家的屏藩自居,經常自比於李斯、陳平、諸葛亮等“布衣之相”,幻想“夜半霹靂從天降”,自勉“莫言儒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並以“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四語銘於座右,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向。曾國藩還認為,要實現“匡時救世”的人生抱負,就必須具有為之奮鬥獻身的精神。他總結歷史經驗,認為古往今來聖賢豪傑能完成救世的宏願,都是力排萬難、獨任艱巨才達其目的的。他把自己一生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結為“堅忍”二字,說:“天下事果能堅忍不懈,總可有志競成。”
曾國藩的親職教育觀更是影響深遠。錢穆評及曾國藩親職教育觀時說:“道、鹹之際,有曾國藩家書家訓,乃以書信親教其子弟,此乃一種親職教育。”台灣學者侯王渝評道:曾國藩的親職教育,“言近旨遠,意誠詞懇,娓娓不倦,尤足振聵發聾,警頑立懦,使人滌瑕盪穢,化惡遷善,於轉移風尚,變化氣質,所關匪淺”。正因為如此,從清末到民國,從富家到貧民,從官僚士大夫到普通民眾,都爭相效法曾國藩治家之道,影響至今,實出乎曾國藩本人意料。
本書以曾國藩的為官曆程為經,以其在官場中所遵循的原則和識人、治軍的技巧為緯,對曾國藩人生謀略中可借鑑的部分進行深入發掘。全書共分五部分,“生平傳略”概述了曾國藩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挺經”總結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成功哲學,分析了其政治和學術思想的形成、發展及演變;“冰鑒”深入解讀曾國藩的識人技巧、用人方略,並介紹了以曾國藩及其幕府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及發展;“家訓”運用曾國藩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全面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元年所寫家書中的精品,為中國古代家教範本。本書堪稱一部案頭枕邊必備的智謀寶典,為我們的人生和事業提供寶貴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