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曹繼武本名曹曰瑋,字繼武。是心意拳始祖
姬際可弟子。生於康熙四年(1655年),1693年考中武科,連捷三元。並擔任陝西靖遠總鎮都督。後來因仕途失意而退隱。返鄉途中,經山西途中遇見
戴龍邦,並得到戴的接濟和招待,經過多番的查察,認可戴的天賦和品德,曹繼武便把心意六合拳術授於戴龍邦。
曹繼武於清乾隆年間(一說康熙四十五年)逝世。
人物生平
康熙癸酉年(1693武科聯捷三元,欽命為陝西靖遠總鎮都督。後因宦途坎坷,致仕歸籍,於池州授業于山西祁縣人
戴龍邦。乾隆十五年(1750),戴龍邦從師命返晉,途經洛陽時,於馬學禮書室作《心意六合拳序》云:“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鳳……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浦。”姬氏傳曹、曹氏傳戴之師承關係當已無疑。河南馬學禮亦曹氏弟子。山西戴龍邦於池州拜曹繼武為師時,曹自稱為“南山鄭氏。”戴龍邦學得姬氏所創心意拳術,得五行、十行真傳,並得其師所釋《拳論·十法摘要》及《
姬際可自述》等珍貴墨本。池州學藝期間,戴龍邦常於楊子江邊苦練真心意真功。見鼉長丈余,浮於水中,兇猛異常,心有所感,遂以兩手左右分撥前進,如鼉之浮水。之後,又見鮐於水中回遊,如護尾之狀,又以其形為拳,左右前進,如鮐之護尾,久練不厭。戴氏將此二形拳練至精妙之處,請教師傅。曹繼武心感其靈,讚許以此二形為拳,傳授門人。藝成後,戴龍邦奉師命回歸山西時,曹繼武始將真實姓名告之。由於師祖姬際可及師父曹繼武反清復明思想與坎坷生活的影響,加之雍正五年(1727)下令禁武,戴龍邦返歸故里後,即將心意拳禁錮,只傳子、侄及內親,不再外傳。嘉慶七年(1801),戴龍邦終前留遺囑給
戴文雄(小字二閭),“心意拳不得外傳”。人中有“戴氏家拳”、“戴氏祖傳心意拳”之說。戴龍邦去世一百三十四年之後,即民國二十四年(1935),曾有過道光二十一年間(1841)牛皋之後牛希賢傳戴龍邦父子心意拳的傳說。這時戴龍邦去世已經整整40年,人死豈能學藝乎?況且嘉慶至道光間,戴二閭已赫赫有名的心意大師,以保鏢名聞遐邇,聲震武林。說什麼戴龍邦父子此時向牛希賢學習心意拳,並“以師禮事之”,實屬無稽之談。研究過戴龍邦
乾隆十五年在馬學禮書室作的《心意六合拳序》的人都知道戴家心意拳的由來。然而,時過二百三十五年之後,又出現了“明朝正統年間,戴氏族成忠學得岳飛所傳心意拳之後,成為戴氏族的家拳”之說。此說與心意門人中習慣稱心意拳為“戴氏家拳”、“戴氏祖傳心意拳”之說是風馬牛毫不相及的。自乾隆十五年(1750)戴龍邦學得
心意六合拳奉師命回歸故里起,即只傳子侄及內親,到戴二閭遵遺訓將拳禁錮,不外傳人,先後將近九十年,“家拳”、“祖傳”之說即由此出。而“戴成忠得心意拳”之說過去無所聞,也無見於文獻,心意古譜中也無任何文字述及此事。考《祁縣誌》及昭余戴氏藏秘籍《半可集》等重要文獻,只有“戴成忠於明之初始自雁門遷祁,鼻祖也”的記載。五世以前,未見科名。六世起,始見戴氏宦績。八世戴光啟,隆慶辛未進士,三邊有政聲。九世戴運昌,崇禎丁丑進士,官至戶部,因“殫力國計”,旋以“陳演牽連下獄”。十世戴廷拭,“以氣節、文章名世”。國變後“無志仕進”,至康熙已未,“應博學鴻詞科,聞望尤隆”。“晚官聞喜訓導,署曲沃縣教諭,年七十上歲(康熙辛未)卒於官”。以上文獻無片言隻語述及戴成忠得心意拳之事,直至十世戴廷拭仍之。將戴氏家拳“追溯”到“明朝正統間”,至今尚未發現任何歷史根據。
道光十六年1836),直隸深州(今河北深縣)人李老農聞戴二閭大名,遂變賣部分家產,別母離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縣小韓村學習戴家心意拳術。然而,多次登門求教,均遭拒絕。李老農心誠意堅,深知戴家心意拳的厲害和二閭師的威名,便送菜,風雨無阻,未曾取得分文。戴二閭感其心誠,遵母命於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收其為徒,傳授心意拳術。光緒二十一年(1895)
李廣亨作的《心意精義》墨本記載了這一史事。民國十四年(1925),李老農的第二、三代傳人集資樹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中述及這一史事時,云:“戴氏小字二閭,則祁人也。戴氏祖傳心意拳……外傳李老農”這些都是最早記載戴二閭傳李老農的歷史文獻。民國二十四年(1935),戴二閭第二代傳人祁縣高降衡作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及《戴良棟拳譜抄本》(墨本)中也都有戴二閭傳李老農的記載。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出現了“郭維漢傳李老農”新說,並有郭維漢只學得戴氏“十大形”,未學得“五行拳”等論。此說首見於1985年《搏擊》一期載黃新銘“戴龍邦與戴氏心意拳”的文章。時過兩年,黃氏即在《少林武術》一期撰文“形意拳首傳人李洛能”,糾正了郭維漢傳李洛能的錯誤傳說,並得出了“祁縣口碑材料與車氏碑文基本相合,李洛能(老農)為戴文勛(雄)的弟子”的結論。
相關文獻
現存足以證實李老農為戴文雄弟子的歷史文獻有《心意精義》(墨本)、《車君毅齋紀念原碑記》、《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戴良棟拳譜抄本》(墨本)等等。
歷史貢獻
相關資料
形意拳簡介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拳種之一(形意、太極、八卦),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 形意拳發源於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廣泛的傳播,近百年來名手輩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東渡日本,教授留日學生,遂把形意拳介紹到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形意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在全國各地都有開展。此外,在東南亞、日本、美國也有形意拳傳習,並有專門團體和刊物。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鳥台、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河南一帶流行的形意拳多稱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龍、虎、雞、鷹、蛇、馬、貓、猴、鷂、燕)和四拳八式(頭拳、挑領、鷹捉、粘手)為基本拳法。樁法有雞腿樁、鷹熊樁。單練套路有龍虎鬥、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各地流行的形意拳,除技術內容有所不同外,在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如河北一帶的形意拳,拳勢舒展,穩健紮實;山西流傳的形意拳,拳勢緊湊,勁力精巧;河南一帶的心意拳,拳勢勇猛,氣勢雄厚。
形意拳歷史
形意拳尊岳武穆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習藝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岳武穆拳譜,後以岳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並融合原來學的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山西戴氏心意拳發展出來的,並加以定名。 明末清初山西蒲東
姬際可(姬隆鳳)創心意六合拳——曹繼武——河南
馬學禮創河南心意拳——山西祁縣
戴龍邦和戴陵邦兄弟創山西心意拳。戴龍邦——河北
李洛能。李洛能創出三體式。由側身弓箭步的心意六合拳改為半馬步的形意拳,而且確立五行拳及十二形拳。 李洛能——山西
車永宏(
車毅齋)、
宋世榮、
宋世德、
李廣亨;河北
郭雲深、
劉奇蘭、
劉曉蘭、賀運恆;這八大弟子中:其他有名的還有
李太和,
白西園,李廣享,
張樹德,李鏡齋等。 郭雲深名聲廣、影響大。有“
半步崩拳震京南。黃河兩岸無對手”之稱。 劉奇蘭——
李存義。李存義是一位形意拳大師,桃李滿天下。 劉奇蘭——李存義—— 尚雲祥 。創尚氏形意拳。 車永宏(車毅齋)創車派形意拳。擅長顧法(個人風格) 宋世榮創宋氏形意拳。擅長內功(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