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誌

曹縣誌是專門記載曹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氣候等的志書。該書首編時間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修纂者為鄒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縣誌
  • 始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
  • 修纂者:鄒魯
  • 歸類:官修地方志
簡史,歷史版本,新編版本,內容,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經濟狀況,社會事業,特色,

簡史

歷史版本

曹縣修志始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由知縣鄒魯主持修纂;
明嘉靖十八年(1539)知縣隆文良二修;
明萬曆十八年(1590)知縣錢達道三修;
明崇禎十二年(1639)知縣郭萬象四修;
康熙十一年(1672)知縣門可榮五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縣朱琦六修;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縣郭道生七修;
清光緒十年(1884)知縣陳嗣良八修。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7)知縣裴景煦主修《曹縣鄉土志》。
1934年至1936年,縣政府曾主持編修《曹縣誌》,成稿後未付印,戰爭中失沒。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至1960年,縣人民委員會曾組織編撰《曹縣誌》(初稿),印成兩小本。

新編版本

新編《曹縣誌》起始於1982年,上限為起自事物發端,下限為1985年,個別篇章下限1999年。全書除概述、大事記、人物、附錄外,設專志24編,分別為:行政區域、自然環境、居民、經濟綜述、農業、水利、城建環保、交通·郵電、工業、商業、財稅·金融、經濟管理、黨派群團、政權·政協、公安·司法、軍事、民政信訪僑務、人事·勞動、科技、教育、衛生體育、文化、民俗·宗教、方言。編下設章、節、目。全書共118章、364節。

內容

地理位置

曹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接河南省,周邊分別與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及商丘市民權縣、梁園區、虞城縣,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成武縣、定陶縣、牡丹區、東明縣搭界。

歷史沿革

曹縣為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黃帝得寶鼎於冤句(今境西北與牡丹區接界處);鯀納有莘氏(今境西北莘冢集一帶)女生禹;
禹娶塗山氏(今境南部土山集一帶)女生啟;禹治水成功後,受禪讓為王,慶功於塗山,萬國諸候執玉帛相賀;
商湯遷塗山之薄(“薄”通在“亳”,今境南部土山集西南三里一帶),設都於之績,從先王居,以“天命殛之”伐滅夏桀,得景亳之命,三千諸侯來賀。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都於貫(今境西南王老林一帶);周穆王有塗山之會。此皆史籍載記。
周代縣域為宋、衛、曹國地。戰國置蒙縣(戰國蒙縣約今境中部、南部)。
漢代,今縣地屬蒙縣(漢代蒙縣約今境南部)、薄縣(今境南部土山集一帶)、已氏(今境東南楚天集一帶)、冤句、濟陽(今境西南與民權接界處)、定陶、成武。
北魏設曹州於北境。金大定八年間(1168)州治因河決北遷。
明洪武二年(1369)曹州治遷於楚丘縣盤石鎮(今曹縣城區),省楚丘入曹州。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為曹縣,為設曹縣之始。正統十年(1445)十二月,分黃河北十八都復置曹州,曹縣應更名而未更,沿用至今。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境內建立了地、縣級政權,成為魯西南的政治、軍事中心。自新中國成立後屬菏澤地區(市)。

行政區劃

全縣總面積1974.1平方千米,其中縣城建成區20平方千米。轄17鎮、8鄉,1189個行政村(居民委員會)、2871個自然村,總人口143萬,有少數民族3.3萬人。

地理環境

曹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黃河入境,在北境、南部、南境留下三條故道。全境無山,僅有幾處古遺址高出地面六七米,沙淤地帶相間,有槽狀窪地。
曹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平均日照時數為2640小時,年均降水量為708毫米,年均無霜期212天。北部河流由西南向東北流,南部河流由西北向東南流,均為淮河水系。1958年曾建太行堤水庫,1961年停蓄返耕,廢庫區盛產蓮藕。全縣地下水豐富,土質肥沃,地下有煤炭、石油、天然氣儲藏。

人文資源

曹縣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商都亳文化開發已列入省人大規劃,對夏禹、商湯、伊尹、箕子、莊周、吳起、氾勝之七位古代聖賢,柴成務、商衡、邢昺、燕肅、李秉等歷史名人和孫繼先、孫端夫、郭俊卿、江時、馬金鳳等當代名人研究已獲成果,塗山、景山、青山、湯陵、安陵、燕陵、箕子墓、伊尹冢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保護與開發規劃,太行堤水庫、黃河故道旅遊開發已規劃實施。
曹縣有優越的社會環境,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縣、全省社會綜合治理先進縣、全省精神文明先進縣。曹縣素有文士之都、書畫之都、戲曲之鄉、武術之鄉美譽。

自然資源

曹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產小麥、棉花、玉米、花生、大豆、蘆筍、杞條、楊木、桐木、瓜蔬、果品、藥材。畜牧業以牛、羊、豬養殖為主。現已形成林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曹縣先後被評定為全國桐木出口第一縣、全國蘆筍生產第一縣、全國食品百強縣、全國秸稈養牛十佳示範縣、全國青山羊生產基地縣、全國優質棉花基地縣、全國首次規模化克隆牛試驗基地、全國草條編和木製工藝品出口第一縣。

經濟狀況

曹縣工業產品主要有橡膠助劑、輪胎、棉紗、針織坯布、白酒、軟包裝食品、桐木拼板、實木家具、草條木工藝品、地毯等25大類,5600多個花色品種。已建成縣級經濟園區兩個, 吸納數十個外資企業。1985年,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財政收入1113.3萬元,人均收入368.2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億元。

社會事業

曹縣交通便利,南臨隴海鐵路,北靠新石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105、220國道過境, 德商、菏關高速公路已規劃開工,254、259、261、348、350省道過境,與縣鄉公路交織成網, 全縣已實現村村通公路。1985年,公路客運40萬人次,貨運量52萬噸。
曹縣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郵政、電信、城市鄉鎮建設近年均有大發展。1985年,在校中小學生18.2萬人,教職工9090人。各類醫療保健機構53個。

特色

新編《曹縣誌》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