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民 原名曹世民,1975年生,江蘇徐州人。少時即學習繪畫,後入南京藝術學院進修。問學於南北名家,專攻工筆花鳥。其作品繼承了宋元畫風,學古而不泥古,遵格而不拘格,追求細膩筆觸與水墨意境的完美融合,使畫面達到一種渾穆厚重,寧靜高古,幽遠深邃、清逸高雅的意境。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在有關美術雜誌、報刊及電視上作有專題介紹。先後在香港、上海、鄭州、蘇州、佛山、深圳等地舉辦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小民
- 出生地:江蘇徐州
- 職業: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 代表作品:《曹小民畫選》
- 專攻:工筆花鳥
出版物,展覽情況,人物點評,代表作品,
出版物
出版有《曹小民畫選》、《清韻——曹小民新作選》、《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曹小民工筆花鳥畫精選》、《當代工筆畫唯美新勢力——曹小民工筆花鳥畫精品集》、散記《荷塘話說》。
展覽情況
2月11日上午10時,由文化部中國現代工筆畫院主辦,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市文廣新局、市文化產業集團等單位承辦的“妙韻清晗·曹小民工筆畫展”在徐州藝術館開幕。
人物點評
一日,青年畫家曹小民,攜其所作荷花長卷過有竹居,余覽卷嘆賞久之,信筆記所想以商諸小民。嘗見某些工筆畫,纖毫無遺,功夫到家,酷似活本,唯以再現對象為務,而不見作者之人何在,意何在,視作教科書插圖則可,與藝術實不相干;又有一種則完全沿襲傳統套路,一味追摹古人,毫無新意。小民之畫則不然。其筆下之荷花皆來自寫生,源於自我之觀察、感受、創意,故所寫皆為神姿情態,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作者還著意描寫荷花所處之環境,創造出光氣浮動,霧露沛盈的大自然之一隅。看那些顧盼有情,或動或靜,或藏或露,或虛或實,或含或放的花朵,在轉折向背,搖曳生姿的綠葉掩映間,就像是一群天真無邪的仙子,徜徉在沒有塵濁,沒有罪惡,沒有世俗污染的自由天地里。 (魯慕迅/文)
“畫畫講究氣韻,
功夫越高氣越沉”
梁瑛 實習生 鐘華生
“畫有工與功之別,工在表相,功卻內化,化畫斯功造,小民可備矣……”這是著名評論家陳傳席對深圳畫家曹小民的評價。是什麼樣的作品能令一向以直言不諱著稱的陳傳席發出這樣的感嘆呢?春節期間,深圳觀眾將有機會一睹備受陳氏推崇的曹小民工筆畫作品。
“琴瑟合鳴——曹小民張如一畫展”在南山區“鵬寶軒”開幕。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了曹小民、張如一夫婦近兩年來創作的40多幅工筆畫,這些作品的畫面虛實相生,意境深遠,給人一種寧靜高古,幽遠深邃的感覺。曹小民和夫人張如一以畫結緣,都以創作工筆畫為主,兩人互相切磋,互相影響,但走的卻是不同的創作道路,曹小民的作品主要以花鳥為題材,而張如一則主要畫佛像。
包含著寫意精神的工筆畫
“江左風流盛,最數古徐州”,曹小民就出生在地靈人傑的江蘇徐州,他所居住的村子曾經出過一位晚清秀才王薛橋,據說,那是蘇北地區最後一位秀才,後來村子就被定名為薛橋村,小時候聽多了老人講王薛橋的故事,讓少年曹小民不由對文人風範心生嚮往。
欣賞曹小民的作品,色彩濃重卻氣韻沉穩,看久了一種寧靜之感油然而生。曹小民說:“好的工筆畫,讓人在煩躁的時候,看著看著就心情平靜下來。不好的畫只能越看越煩。”從藝20年來,曹小民致力於南北工筆畫的融合,並將山水畫的氣韻和章法與大寫意的精神兼收並蓄,融入到工筆畫中,力求作品虛實相生,意境深遠。
與寫意畫不同,工筆畫一向被認為應該在技巧上多下功夫,曹小民卻說:“完全錯了,並不是花大功夫就可以畫出好的工筆畫。工筆畫裡一定要有意,就好像寫意畫裡一定要有工一樣。”
在著名美術理論家、畫家魯慕迅看來,曹小民的用筆如書法之小楷,線描流暢多變,工而有韻,不失一個“寫”字,他又是通過用筆的節奏和韻律來傳達主觀的情意,進而追求意境的創造,因此,他的工筆畫是寓寫於工,包含著寫意精神。
融合南北,變革畫風
2004年,對於曹小民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南下深圳定居,他的藝術事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著名評論家陳傳席先生曾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居一地,則得一地之地氣與人文,居數地則得數地之地氣與人文。”曹小民的移居的確給他的藝術創作帶來了巨大變化。
曹小民拿出一幅過去的畫作,色彩淡雅,充滿江南的文氣。與之相比,創作色彩要明麗得多,但那種文氣卻仍然貫穿在畫中。對色彩的變革正是曹小民這些年特別傾力之處。北方工筆重彩用色濃重,但意識上偏俗,怎么使色彩明麗而又不俗,這讓曹小民煞費苦心。經過幾年的實驗,他摸索出了一套把色彩當墨用的方法,如今色彩和氣韻的不同就是曹小民工筆畫和別人最不同的地方。他自信地說:“把俗歸到色彩上,是對色彩的不尊重,其實所有的色彩都不俗,俗不俗關鍵看人。”
深圳是個喧囂的商業大都市,曹小民在這裡能潛心畫畫嗎?面對這樣的質疑,曹小民總是一笑了之,他說:“心靜居自野,鬧市無雜音。”他更笑言,深圳自然環境優美,到處都是植物,紅花綠樹,終年不敗,下樓就可以寫生,正適合工筆花鳥畫家生活。
曹小民平日在家裡畫畫,極少參加活動,在曹小民夫婦看來,社會的喧囂、競爭都與自己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們的畫室名曰“不二齋”,“不二”源自佛教的一種禪意,正好體現出他們專心一意創作的心愿。而由於深圳朋友比家裡少,來到深圳以後,曹小民的社交生活銳減,開始進入創作的高峰期:“以前腦子裡想的東西,現在可以系統地表達出來了,來深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我最高產的幾年。”
每一幅畫都有語言
身材高大的曹小民不僅是一位畫家,而且少年時期還曾師從陳氏太極的傳人學過功夫,可以說是文武兼修。曹小民講到自己的作品時,總會提到“氣韻”,在他看來,一幅畫的氣韻就像這幅畫的靈魂一樣,決定了畫的整體氣質。“畫畫就像打拳一樣,功夫越高,氣就越沉。而功夫低的人,氣就是浮的。”
曹小民注重將藝術修養體現在創作上,“我常常會把畫當作一個有生命的生靈,它是有語言的。如果觀眾不用認識作者,就能看出畫裡的語言,那么這幅畫就充滿了生命力,畫家的藝術修養就真正體現出來了。”曹小民指著一幅叫《託夢》的作品介紹,這幅畫以“莊周夢蝶”為“腳本”,畫出一種將人生寄托在夢裡的境界,表現一種超然的心態,一種消散的感覺。曹小民的文學功底很紮實,在聊天中,名句、古詩脫口而出。連他的老師鄒傳安也忍不住誇他“言語間每必及古今典籍、詩三百篇的質樸古奧、言簡意賅,老莊學說的深刻哲學意蘊,韓文的奇崛嚴整,蘇詞的恢弘豪邁,乃至金剛經、心經等禪學的妙覺圓通,都有涉及,可知他讀畫的廣泛深入,自然眼孔襟懷,不囿於區區繪事”。
三年完成一幅畫
對曹小民來說,畫畫絕不能“急就章”,“齊白石先生的畫看起來是一揮而就的,其實完全不是,他的學生曾經說過,齊老畫畫是很慢的,從他現在留下的畫稿也可以看出,他的畫都要經過反覆修改”,曹小民說。他每天從上午畫到深夜一兩點鐘,一年連續畫下來,也只能畫出大概30幅作品。“有些八尺長的畫,我要畫40多天,而那幅6米長的畫,則前後畫了3年。”
2003年,曹小民到微山湖寫生,被湖面上的風景深深打動:“整個湖面都是剛剛開放的荷花,每一朵花的姿態又各有不同,鴨子、水鳥在荷花、荷葉間遊玩、嬉戲,整個畫面非常悠閒、和諧,這不正是一幅荷塘盛世的景象嗎?”這幅畫後來就被定名為《荷塘盛世》。
“小畫表現遐想,大畫表現氣勢。”曹小民覺得只有大幅的畫才能表現此景的氣勢。於是2003年開始構圖,2004年正式創作,直到2005年這幅長6米,寬2米的作品才大致完成,“這幅畫被我分成幾個部分,直到畫好裝裱的時候,我才看到整幅畫的全景。”這幅畫先後在馬鞍山和深圳展出,每次展出之後,曹小民都要對畫面進行修改,歷時3年才最終完稿,來觀看展覽的人,無不被這幅巨作表現的盛世景象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