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山 襄樊歷史上曾有一座名山——百丈山。它曾號稱“襄陽城南第一關”,在宋元之際的襄陽大戰中,蒙古軍隊曾在山上修築百丈山營。現在,許多人將這座山稱為曹家山。 從襄陽城出發向南驅車15公里左右,來到襄城區 歐廟鎮曹灣村。這村因曹姓人多,上世紀50年代中期,當地村民便把路西的一座山叫曹家山。《襄陽縣地名志》第303頁記載:“曹家山,位於歐廟公社境內,北距襄陽城15公里……扼守襄陽城南之門戶……因山高百丈,亦有百丈山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家山
- 外文名:caojiashan
- 類別:山峰
- 地址:襄樊
簡介
從襄陽城出發向南驅車15公里左右,來到襄城區歐廟鎮曹灣村。這村因曹姓人多,上世紀50年代中期,當地村民便把路西的一座山叫曹家山。《襄陽縣地名志》第303頁記載:“曹家山,位於歐廟公社境內,北距襄陽城15公里……扼守襄陽城南之門戶……因山高百丈,亦有百丈山之稱。”
見證宋元襄陽大戰
登上山頂我們打開幾張地圖,此山的標高各不相同,最後市文物普查辦專家用GPS定位儀測得為海拔305米。市文物專家、研究員葉植說:“在宋元之際的襄陽之戰時,元軍在百丈山修築堡壘圍城,切斷宋軍支援襄陽的通道。”
今冬山火把東坡及山頂的枯草燒盡,顯露出宋元之際襄陽大戰的遺蹟。在山上,我們找到了遺蹟,經測量城牆寬1.6米,一道一道的城牆曾順山勢而建。山頂的石頭城呈橢圓形,東西長50米左右,南北最寬約30米,呈東西走向,中間凸起,兩側平坦。俯瞰山下,東坡上有兩級亂石帶,每級約寬50米。這些是元軍的兩層圍牆的遺址,現在是村民捉蜈蚣的場地了。
據《襄陽兵事略》記載: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秋,襄陽遣將來興國攻蒙古百丈山營,為蒙古將領阿珠所敗,追至湍灘,死傷二千多人。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見證了當年英雄們的壯舉。
展現美麗風光
百丈山南面的山為百丈山南支,呈雙峰,南峰海拔280.9米,北峰海拔285.8米,峰與峰之間十分平緩。近年來,村民用石塊壘牆造地。百丈山南邊山上的綠色麥田,像一個個美妙的符號。
百丈山北面與百丈山平行的山,因山上有寨,有人稱它為陳家寨或肖家寨,還有人稱它為王家山。1951年的檔案資料記錄它為謝家山。遊人們在陽光下隱隱約約看見那山寨的石牆。山寨石牆為清代建築,沿山勢而建,長600多米,寬100米左右,似船形,石牆完好。東段牆殘,西段只留遺蹟。南峰海拔302米,山上可見寨基。村民用寨牆石塊搭建房屋、牛羊圈、修蓄水池等。謝家山和百丈山一樣,東臨公路、鐵路、水路,東、北、南三面坡陡險峻。它與歪頭山、百丈山形成一個“凹”字形,這山谷森林茂密處可藏千軍萬馬。
在山上眺望日新月異的襄南風光,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襄樊電廠給千家萬戶帶來光明,崔家營橫鎖漢江,公路、鐵路、水路貫通南北,依水依路而建的房屋,錯落有致,村莊田園如畫,堰塘水庫如鏡,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劉表採藥百丈山
麝香獸隨時光離遠去,蹤跡難尋,但不時能遇到採藥的人,挖蜈蚣的人。
沿百丈山向北登,到達海拔304.5米高峰,它南面與黃龍山相連。史料記載黃龍山上有山寨,它因山下有黃龍洞而得名,其山之南楠竹茂盛。再往南與黃龍山接壤的是黃龍觀山,它因觀而名,現在有人稱為大山凸。
再向北行,山樑變寬而平。這裡粉色的茶桐花開得正艷,山中岩洞,像被天斧劈開一樣,呈“|”形。傳說這便是劉表得麝香之洞。岩洞深10米,高6米左右,寬2米多,越往裡走越窄。最後人不能行,大家只好從洞中返回。洞之西,層岩形成的橫窟,十分新奇。走到岩壁的西端,喬木與灌木共生,垂藤掛蘚,岩頂的花兒似冠、纖巧柔媚,粉紫透紅,蝶飛蜂戀,這美景誘得大家眼花繚亂。
附近景點
險峰歪頭山,因山頭略向西北傾斜而得名,位於北緯31度55分,東經112度07分,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750米,主峰海拔297米高。山西側十分峭險,大家只好繞到南北兩側登山,山頂為40平方米的場地,有一座廟的遺址。在廟遺址上有圖形的文字磚瓦,山下一名86歲的老人告訴我們:“這是萬壽寺,在1940年毀於戰火。相傳玉皇大帝把定風神針插在山上,冬季烈風,吹不動寺上磚瓦。”
在歪頭山峰看百丈山,它與謝家山一起像一把虎鉗牢牢扼守著襄南大門。這就是百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