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曹坊鄉位於福建省寧化南端,東鄰
清流,南接
長汀、
連城,是
寧化縣通往
龍巖、
贛州的主要門戶之一。全境181平方公里,現轄14個行政村、143個村居小組、123個自然村,5384戶、2.5萬人,耕地面積3.5287萬畝,山地面積22.8萬畝。
行政區劃
代碼:350424206
轄14個村委會:~201_上曹村、~202_下曹村、~203_雙石村、~204_羅溪村、~205_黃坊村、~206_滑石村、~207_三黃村、~208_根竹村、~209_黃金進村、~210_官地村、~211_坪上村、~212_寶豐村、~213_南坑村、~214_曾家背村。
氣候環境
曹坊地處武夷山脈西南麓,物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5%,植被有
馬尾松、杉木、毛竹、闊葉林為主。礦產有石灰石,高嶺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有小Ⅱ型水庫2座,小水電站7座。
自然資源
曹坊是寧化的農業大鄉,每年生產糧食2萬多噸,年產菸葉2.5萬擔,也是遠近聞名的仔豬生產基地,年產仔豬豬超過10萬頭,同時,還是三明黃牛改良的試點鄉鎮之一,全鄉共有可繁母牛1259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科技含量逐年提高,二、三產業比重逐年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不斷湧現。在"一戶一就業"精神指導下,曹坊鄉勞動力轉移大軍浩浩蕩蕩,為二、三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人力支持。
經濟發展
曹坊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糧食、烤菸、畜牧(仔豬)、食用菌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全省最大的烤菸基地鄉之一。2000年農業總產值75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5元。
農業
2010年,全鄉耕地面積3.53萬畝,其中,水田3.43萬畝;擁有農機總動力0.7萬千瓦,糧食總產量2.0萬噸,比增6.4%;經濟作物以烤菸為主,年產2.5萬擔;畜牧業以肉豬、母豬、苗豬養殖為主,母豬存欄6000頭、年產仔豬10萬頭。全鄉農林牧漁總產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6.8%。
2010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億元,比增179%;爭取政策性項目投入1857萬元,實施土地平整、煙基工程、農田水利等一批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水毀工程修復
工業
2010年,全鄉有企業98家,註冊資金1.5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4萬元,同比增長8.5%;新增加規模企業2家,新引進工業項目3個,完成城鎮工業固定資產投資0.95億元,占任務的202%,實現工業稅收106.93萬元,同比增長113%,工業經濟目標任務考評獲全縣一等獎。
商業
農行福建寧化曹坊營業所認真貫徹落實2007年首季“開門紅”工作會議精神,精心部署,積極開展“伴你成長金鑰匙春天行動”宣傳活動,打好外出務工人員特色牌,狠抓文優服務,提升服務理念,營造濃厚的宣傳行銷氛圍,取得有效的增存業績。到1月22日,各項存款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餘額達10046萬元,完成支行下達首季增存任務的171.42%。
人文歷史
曹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甚多。有省二級保護文物
伊秉綬陵墓,曹坊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較早創建的革命老根據地,也是
三明地區革命鬥爭的發源地之一。在20年代後期就開始傳播
馬列主義,曹坊鄉人民的優秀兒女
徐赤生於1928年在三黃創建了寧化縣第一個黨支部,建立了秘密農會,開展革命鬥爭。1930年6月在主力軍紅軍一團幫助下,建立了寧化縣第一個紅色政權--寧化縣南鄉委員會,緊接著掀起了聞名全縣寧南五鄉大暴動,建立了寧化縣第一任縣委書記。“
二戰”時期曹坊有2000多名優秀兒女參軍參戰,數以千計的
共產黨員、紅軍游擊隊戰士和革命民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曹坊鄉是三明革命鬥爭的發源地之一,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站之一,寧化第一個黨支部在曹坊三黃村誕生,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寧化縣南鄉委員會。寧化反帝反封建鬥爭在曹坊打響了第一槍。二戰時期,曹坊2000多名優秀曹坊兒女參軍參戰,為革命犧牲的在冊烈士達300多名。其中曾任福州軍區司令員的少將張新華為曹坊滑石村人。
曹坊境內文化古蹟有: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聚集地,寧化西南半縣暴動遺址,伊秉綬墓,溫坊古橋,客家禮堂建築群等人文景觀。
建築古蹟
伊秉綬墓
位於上曹村赤石嵊,建於清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號為35040005。坐西北朝東南,外觀呈“風”字形,磚石結構,占地120平方米。墓碑3方並列,中間為夫婦合葬碑刻,左、右為伊秉綬墓志銘,惲敬撰文,阮元書丹。墓前有石獸4對,望柱1對。 1991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溫坊屋橋
又稱神仙橋、解放橋,建於明代1450至1460年間,是寧化現存最古老的屋橋,也是該縣唯一的一座
明代橋樑原物。該橋解放前是寧化通往
汀州府(今長汀縣)最主要通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以來,《滾滾血脈》、《
韭菜花開》、《大遷徙》等劇組到該橋踩點、取景拍攝。
經過數百年風雨侵蝕,溫孫屋橋已相當殘破。為保護古橋,滑石村成立了屋橋重修理事會。2010年8月,在各級政府級機關團體等各方人士的支持下,共捐資20多萬元用於修繕古橋。2010年9月至20111月,溫孫橋動工修繕,遵循“修舊如舊”原則,用傳統木材料和沙石對古橋進行加固、整理。如今,古又重現昔日風采。
曹坊秘密農會舊址
屬近現代重要事件舊址。該農會依託曹氏宗祠而設,為一進式磚木混合結構的建築。坐東北朝西南,面積735平方米。由曬坪、大門、下廳、天井、正廳等組成。正廳面闊5間,進深4柱帶迴廊,為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頂。建築特點:整體建築為帶封火牆硬山頂。大門為重檐歇山頂,該建築為清代始建。
1929年5月,中國共產黨員徐赤生在曹坊在此組織秘密農會進行武裝奪取政權的準備,2001年由寧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既為曹坊秘密農會,又是古代建築,是古建與革命舊址相結合的特殊文物,具有雙重的保護意義。
曹氏家廟
又名榆林祠,屬清代祠堂類建築,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圓角。坐西北朝東南,方向65°,通面闊28.83米,通進深34.44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1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有坪、大門、下廳、天井、正廳帶前廊、後花園等。大門為牌樓式,稱為五峰樓,重檐歇山頂;正廳面闊5間,進深8柱帶前廊,抬梁穿斗式木構架,祖祠兩側有廂房,整體建築為帶封火牆硬山頂磚木結構。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三月,1948年對祠堂進行全面維修,1956年被政府徵用作糧站,部分結構被破壞,如連環翠橋、石獅、石鼓;1989年先後集資15萬,對祖堂進行全面整修,重塑神龕、神主牌、石獅、石鼓,現基本恢復原貌。該建築是研究客家宗祠文化姓氏淵源和時代建築工藝的佐證資料,具有較好的歷史價值。
教育狀況
國小
曹坊中心學校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圳沿口1號
曹坊滑石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滑石村
曹坊雙石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雙石村
曹坊坪上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坪上村
曹坊三黃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三黃村
曹坊羅溪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羅溪村
曹坊南坑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南坑村
曹坊黃坊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黃坊村
曹坊根竹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根竹村
曹坊官地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官地村
曹坊下曹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下曹村
曹坊黃金進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黃金進村
曹坊寶豐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寶豐村
曹坊曾家背國小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曾家背村
曹坊中心學校老虎坑教學點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上曹村老虎坑
曹坊雙石國小石牛逕教學點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雙石村石牛逕
曹坊羅溪國小凌家山教學點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羅溪村凌家山
曹坊坪上國小寨頭教學點 365411 寧化縣曹坊鄉坪上村寨頭
初高中
福建省寧化縣第三中學
地處寧化縣曹坊鄉,校建於1958年,校園占地面積3.28萬平方米,校舍面積0.93萬平方米。學校現有13個教學班,國中9個,高中4個(含2個民族班),在校學生703人(其中寄宿生586人),教師87人。
學校硬體設施正逐步完善,學校緊緊圍繞“增強責任意識、把握髮展機遇、構建和諧校園”這一主題,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努力深化教學改革。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積極推進“留守孩”管理向縱深發展,把“留守孩”管理作為創建德育特色的一個努力方向。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確保學校安全、穩定、和諧、發展。
鄉鎮建設
2010年元月,曹坊鄉被市委、市政府確認為市級中心鄉(鎮)。調整修編《2005-2020年曹坊鄉總體規劃》,啟動專項規劃及1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完成新區精品示範小區修建性詳規。全年總投資1億元完成集鎮主街道改造、敬老院、綠苑生態農莊(現代農業示範區)、中心國小食宿樓、集鎮新區道路(下曹過境線)、中心衛生院等13個小城鎮發展戰役重點項目建設。
2010年,改建擴建鄉文化站、學區食宿樓和衛生院;完成4個農家書屋、3個農民健身場所、3個村衛生所建設;下曹明清古民居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通過專家組評審。年內全鄉出生435人,其中政策內生育319人,計畫生育率93%,出生率12.8‰,自然增長率7.5‰;初婚254對,其中晚婚108對,晚婚率42.5% ;二女育婦數258人,其中結紮249人。年內全鄉新農保應參保14308人,已參保13209人,參保率92.2%;新農合應參合24908人,已參保23663人,參合率95%;新增低保戶27人,為120戶受災民眾發放理賠款15萬元、臨時救災救濟款3.5萬元,為39戶災後重建戶發放重建資金63.98萬元;全鄉各類金融機構年末儲戶存款餘額2.3億元,在三明市鄉鎮排名前三名。2010年曹坊鄉民政、勞動社保工作單項評比均獲縣一等獎。
著名人物
張新華(開國少將)
於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就加入了少年先鋒隊,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投入革命隊伍後,歷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o七團某連的班長、排長、連長,軍委紅星炮兵營連長等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鬥爭。
1934年10月隨軍長徵到達陝北任紅軍一方面軍一師一團一連連長。1935年調任紅二方面軍四師十一團任團長。在攻打甘泉縣城攀登城牆時,左腿中彈骨折,致成三等甲級殘廢。抗日戰爭時期,張新華歷任晉綏軍區八路軍-=o師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參謀長,獨立第二團團長,--o師第三支隊八團副團長兼參謀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張新華歷任呂梁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晉綏軍區第四縱隊十二旅旅長兼六分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二旅旅長,第一野戰軍七軍二十師師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新華歷任炮兵第七訓練基地司令員,福州軍區炮兵司令員,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在人民炮兵初創時期,張新華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作風,積極探索炮兵部隊建設和成長的規律,帶領部隊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3年1月離休。
陳忠表(中遠原總裁)
生於1937年12月,寧化縣曹坊鄉人。1962年8月畢業於
大連海運學院(本科)。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陳忠表1962年8月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1962-1973年先後在中捷海運公司、
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中波輪船公司、中坦海運公司任三副、二副、大副、船長;1973-1992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外輪代理公司總經理;1992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總經理兼中國船東協會會長;1993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地圖信息
地址:三明市寧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