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筆》是一部隨筆散文之書。作者精選已撰之文,選輯記敘生活經歷、學術交往等文,並配集有關照片、書信。 我雖然寫了一些書,但總是想為學術界做些實事。我希望多做些實在的事,這不但在自己寫作的時候是這樣,在所從事的編輯工作中,我總也力求組織一些切實有用的書稿,使我們的學術工作有一個豐厚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林漫筆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叢書名:老橡樹文叢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作者介紹,內容介紹,目錄,其他版本,作品簡介,作者簡介,基本信息,作品導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方文藝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 老橡樹文叢
平裝: 21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1722892, 7531722895
條形碼: 9787531722892
尺寸: 22.6 x 16.4 x 1.4 cm
重量: 322 g
作者介紹
傅璇琮,浙江寧波人。九三學社成員、中共黨員。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助教,商務印書館編輯,中華書局副總編、總編,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副組長,編審。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全國第八、九屆政協委員。曾參加《二十四史》的點校和編輯,擔任《全宋詩》、《唐才子傳餃箋》主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獲1999年國家圖書獎,《唐才子傳校箋》獲全國第一屆古籍整理優秀著作二等獎。
內容介紹
《書林漫筆》是一部隨筆散文之書。作者精選已撰之文,選輯記敘生活經歷、學術交往等文,並配集有關照片、書信。 我雖然寫了一些書,但總是想為學術界做些實事。我希望多做些實在的事,這不但在自己寫作的時候是這樣,在所從事的編輯工作中,我總也力求組織一些切實有用的書稿,使我們的學術工作有一個豐厚的基礎。
目錄
序
(一) 卷一 學術情誼
陳寅恪史事新證
灑掃封塵啟迪來者
緬懷錢鐘書先生
記錢鐘書先生的幾封信
一件難忘的小事——緬懷夏承燾先生
想起一則“附記”
啟示——讀顧頡剛一封論《尚書》今譯的信
學術理性的啟示
記葉聖陶先生為中華書局所辦兩件事
文德重揚桃李滋榮——林庚師對後學關懷瑣憶
齊燕銘與古籍整理出版二三事
學術情誼永誌不忘——記美籍華裔學者李珍華教授
(二) 卷二 品味書香
《萬曆十五年》出版記事
讀《汪辟疆文集》所想到的
讀冷僻書
會心處不必在遠——讀王世襄《說葫蘆》
奇文共賞疑義相析——《柳如是別傳》怎樣讀
文化交流一範例——葛振家《崔溥評註》序
(三) 卷三 文化漫談
“壺中天地”的悲哀——文化史研究小議
唐代長安與東亞文化
文學編年史的構想
王粲作《英雄記》志疑
《滕王閣詩序》一句解——王勃事跡辨
橫空出世清逸自如——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李白
宋人絕句藝術談
盧文昭和《四庫全書》
熱中求冷
《學林漫錄》(第一集)題記
《唐代科舉與文學》重印題記
《唐才子傳校箋》編餘隨札
《唐翰林學士傳淪(晚唐卷)》寫作記
編輯與學界的情誼——編輯工作掇憶
我和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其他版本
《書林漫筆》楊智忠著
作品簡介
《書林漫筆》是陝西仲靈藝術研究院常務院長楊智忠(石羊)先生編著的書法理論叢書,全書共分為《書道千字文》和《書林采葉》上下兩部分。其中《書道千字文》是借南朝周興嗣四言韻律千字成文的形式,以書法為內容編寫而成。它除了簡要闡述書法史、個體法則等特點之外,在內容上漸趨細膩;從書法藝術上,博彩各家之長,獨具自己面目。並基本達到了每一部首編入一字至數字;為了適應不同層次讀者,本帖在正、隸書當頁對晦澀之句較為詳細的作以注釋,引用了歷代書家之名句,加以論證;又在草書卷每頁上部加有釋文,給讀者理解、研究提供了方便。
《書林采葉》力求準確簡要,句讀易懂,奉獻讀者,以免“大海撈針”之役,又為深究提供了書目、頁碼。旨在使初學者知道,何等字才稱之書法,以至操筆循序,用筆、結構不走彎路;有一定技法基礎者,能悟得各種字型淵源法則,為熟練技法、升華造詣鋪平道路;對已具品格之名家,異能提供由“必然王國”,步入“自由王國”之階梯,走進“無法者,法之至”之陣腳,開拓視野,揮灑翰墨,拓寬“自由王國”之領域。以實幹興邦之志,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融化於建設小康社會之大業,連同先哲們遺留之墨寶,如同璀璨珠璣鑲嵌於獨具中國特色的理想“家園”,為促進全人類高度文明,獻上中國人的一份厚禮。
該書於2014年12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石羊,本名楊智忠,1943年生,陝西蒲城縣人。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華書字會會員、陝西仲靈藝術研究院常務院長。自幼酷愛書法,其楷書宗盛唐諸家,草學晉代二王,又取風神於唐代張、懷,旁涉篆隸。
基本信息
編 著: 楊智忠(石羊)
出 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 編 審: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 址: 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 徐 榮
印 刷: 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 本: 889×1194mm1/16
印 張: 12.5
版 次: 2014年12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 價: 50.00元
作品導讀
《書道千字文》
目 錄
題字
前言、續前言
真草隸篆書道千字文
注釋書目索引
《書林采葉》
目錄
敘
概述
第一章 執筆運腕
第二章 永字八法
第三章 五體釋
第四章 學書
第五章 用筆
第六章 結體
第七章 布章
第八章 創作
第九章 字外功
第十章 讀、摹、臨、悟
尾音·附
第七章 布章
張紳曰:“古之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構,首尾相應。故羲之能為一筆書,為《禊序》自永字至文字,筆意顧盼,朝向偃仰,陰陽起伏,筆筆不斷,人不能也。”
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張敬玄曰:“法成之後,字型各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凡此皆學所當知也。”張懷瓘曰:“雖貫珠之一一,亦行雁之聯聯。”
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鋒,展轉翻筆之處,即宜察而用之。
凡作字者,首寫一字,其氣勢便能管束到底。則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領袖矣。……應接者,錯舉一字而言也。如上字作如何體鍛,此字便當如何應接;右行做如何體段,此字更當如何應接;假使上字連用大捺,則用翻點以接之;右行連用大撇,則用輕掠以應之,行行相向,字字相承,俱有意態,正如賓朋雜坐,交相應接也。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無間心手,忘懷楷則。
分行布白,非停勻之說也,若以端若引繩為深於章法,此則史匠之能事耳。
白布有三字之中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皆須停勻,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凡榜書,三字須中一字略小,四字須中二字略小。若齊一,則高懸起便中間字突出矣。
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數字,大如一行及數行,一幅及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
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穩,章法要變而貫。
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
真書點畫,筆筆皆須著意,所貴修短合度,意態完足。蓋字形本有長短、廣狹、小大、繁簡,不可概齊。但能各就本體,盡其形勢,雖復字字異形,行行殊致,乃能及其自然,令人有意表之想。
不要那種筆筆都穩,字字皆工,然整篇如一盤散沙,孤立、鬆散、矯飾的作品。因乃寫字匠之作,缺乏雅致,不耐看。
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
……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帖字型大小頗有相逕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吳與書則如市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競後之色人人見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有白字哉!
……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間之茂密在流貫,形式之錯落在奇正。
一字千字,準繩於畫,十行百行,排列於直。
大凡作字,既須上下相承,尤須左右顧盼,務令一行若一字,全幅若一字。此其法,篆,隸、楷書猶易,行、草較難,狂草猶難,非練之至熟不能也。要知道草書之精神,多半在行款之間,尤學者所當知也。
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落筆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種章法。《蘭亭》用圓,《聖教》用方,二帖為百代書法楷模,所謂規矩方圓之至也。
若乃八分璽法,殊號異制。分白賦黑,棋布星列,翹首舉尾,直刺邪掣,繾綣結體,儳衫奪節。或若虬龍盤游,蜿蜒軒翥,鸞鳳翱翔,矯翼欲去;或若鷙鳥將擎,並體抑怒,良馬騰驤,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宵霧朝升,游煙連雲;俯而察之,漂若清風厲水,漪瀾成文。
然不獨個字為然,即通行亦然,通幅亦然。古代金石所傳,如周、秦大小篆,以及漢代碑銘,其行列疏朗者無論矣,若周代彝器之銘,有極錯雜者矣,顧雖縱橫穿插,紛若亂絲,要無一處相牴觸,亦且彼此相顧盼,不為其字足法,即其行款亦應師也。
觀字之際,一幅之字須合全幅觀之,一行之字須合通行觀之。即觀個字,亦須縱覽其全體。若毛疵褒貶於一筆一畫之間,是無知之徒也。夫一幅數行,或左右顧盼以相輔助;一行數字,必上下相承以成章法,安得分裂拆碎,逐字品評也?
寫碑與摩崖二者不同,其布白章法即異,一有橫格,一無橫格。……然不論有格無格,皆融成一片,此學者不可不留心也。故古碑剪裱則覺大小參差,而整張視之,不見大小。大約下筆時,須胸有全紙,目無全字,此非從事鐘鼎者不能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