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孟德傳》後

書《孟德傳》後

《書<孟德傳>後》是北宋蘇軾的一篇文章。蘇轍寄來《孟德傳》中有猛虎畏人的說法,這引起了蘇軾的極大興趣,於是對老虎吃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討。作者立論的要點是,老虎吃人之前,必先被之以威,懾於威而懼者方食之,相反,不懼者則不敢食。這一論點是建立在三個傳聞基礎上的,第一個傳聞,是二小兒在虎以首牴觸之時,戲沙自若,虎怏怏離去;第二個傳聞是醉者不醒,虎亦不食;第三個傳聞更加有趣,夜黑人靜時,有人錯把虎當成豬狗以杖擊之,則虎倉皇逃竄。有這三條軼聞作根據,則作者的立論可以成立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孟德傳》後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蘇軾
原文,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書《孟德傳》後
子由書孟德事見寄,余既聞而異之,以為虎畏不懼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見虎而不懼者,則斯言之有無,終無所試之。
然曩余聞忠、萬、雲安多虎。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以施歟?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懼也。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以杖擊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是人非有以勝虎,而氣已蓋之矣。使人之不懼,皆如嬰兒、醉人與其未及知之時,則虎畏之,無足怪者。故書其末,以信子由之說。

譯文

子由寫的《孟德傳》托人寄來了,我已經聽說了這件事並且對此感到訝異,認為有老虎害怕不敢恐嚇人的事,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還沒有見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這樣說這事有或沒有,始終沒有辦法試驗這件事。
但我又聽說忠、萬、雲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個婦人白天把二個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從山上奔來,婦人很慌張地沉進水裡躲避它,二個小孩子在沙上戲耍,神態依然如故。老虎仔細注視了很久,甚至去用頭觸碰(他們),希望其中一個能害怕,而小孩天真,最終不知道驚怪,老虎也隨即離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嚇,而(對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嚇不就沒有地方施加了嗎?
(世間流傳)說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必定要蹲坐著看守他,等待他醒來。並不是等他醒來,(而)是為了等他害怕。有人夜晚在從外面回家,看見有一個東西蹲在他家門前,認為是豬狗之類的東西,用木棍打它,它便逃去,到了山下月光明朗的地方,(才發現)原來是只老虎。不是人有能力戰勝老虎,而是他的勢氣超過老虎的而已。讓人不害怕老虎的,都是孩子,喝醉的人和不知道老虎的人,則老虎害怕他們,但這並不是怪事。所以(我)寫在(《孟德傳》)的末尾,來驗證子由的言論。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祐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