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法

曲徑通幽法,即通過曲折迴環的描寫和起伏多變的文筆來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搖曳多姿、引人入勝的寫作方法。語出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原是寫寺院幽深,曲徑迴廊、別有洞天的勝景,後人借用詩中“曲徑通幽”來總結和概括一種寫作章法,被廣泛運用於各類文體的寫作之中。其特點是:如同玲瓏剔透的園林布局,引導人們繞過假山,渡過溪水,穿過廊橋,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向密林芳菲之處探尋,最後峰迴路轉,進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徑通幽法
  • 效果:使文章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 出處:《題破山寺後禪院》
  • 作用: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文章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後為順序,從發現桃源,到訪問桃源,再到離開桃源,一線貫穿,層次分明,但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採用曲徑通幽法,寫得曲折迴環,懸念迭起,虛虛實實,引人入勝。首先寫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正在躊躇之際,“忽逢桃花林”。接著,寫桃花林景色:“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再接著寫漁人,“復前行,欲窮其林”。一直走到沒有桃林的地方是溪水的發源地,“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於是,舍船從山口走進。開始山口極窄,只能一個人通過。走了幾十步,又豁然開朗。桃源裡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真是柳暗花明,曲徑通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