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曲亭馬琴本姓瀧澤,名興邦,曲亭是他以我國巴陵曲亭所取的筆名,此外他常用的筆名還有“笠翁”和“著作堂主人”等。
人物生平
馬琴於明和四年六月九日(1767年),出生於江戸深川旗本松平信成的宅第。不過不要誤會,馬琴可沒有什麼高貴的出身,他的父親不過是松平家的傭人而已,而馬琴則是這位傭人的第五個兒子。馬琴從年少時就熱愛讀書,也小有文才,據說七歲時就能創作和歌,是個頗有些名聲的小神童。然而,家庭中的變故很快影響到了他。馬琴八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家裡的生活開始顯得有些窘迫。但是,讓這位少年感到最為難受的,恐怕是來自主家的冷遇,特別是松平家那個專橫跋扈的少主八十五郎,更讓馬琴感到忍無可忍。安永九年十月(1780年),十四歲的馬琴從松平家出奔,去尋找自己的理想。
此後,曲亭馬琴雖然聽從哥哥的勸說,找了幾份工作,但都沒有堅持多久,始終過著一種類似於現在“飄一族”的生活。對於十幾歲的馬琴來說,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工作的確是太沒有吸引力了。可是,不久來自家庭的一系列變故,卻最終改變了他的處世態度。天明五年六月(1785年),他的母親去世。次年八月,四哥鶴忠也死了。親人的相繼離去,深深的刺痛著馬琴的心,也使他下決心結束了此前多年的放蕩生活。寛政二年秋(1790年),曲亭馬琴結識了比他年長六歲的
山東京傳,並且很快在他的指導下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次年,馬琴的處女作黃表紙《盡用而二分狂言》以京傳門徒大榮山人的名字發表。就這樣,馬琴在經過了多年的彷徨之後,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文學生涯
在江戶時代的文學作品中,“町人文學”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其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為主,內容淺顯易懂,且大多圖文並茂,故而受到一般市民的歡迎。“町人文學”的發展在進入江戶時代中期以後,出現了多種各有特色的表現形式,例如:黃表紙、灑落本、讀本、滑稽本、人情本等。“黃表紙”是一種連環畫冊,有點像在我國曾經風靡一時的“小人書”,內容上則是一些夾雜著諷刺氣息的通俗文學。“灑落本”則是描寫妓院生活的詼諧小說,形式上與黃表紙類似。而“讀本”則相當於傳奇小說,主要描寫一些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等。
寬正四年(1792年),在山東京傳的介紹下,馬琴來到蔦屋重三郎的家中寄宿,並開始著手學習戲劇創作。蔦屋重三郎是在
江戶很有名望的出版業巨頭,他曾資助和賠養了許多作家和浮世繪畫家,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十返舍一九、朋誠堂喜三二、
喜多川歌麿、
東洲齋寫樂、
葛飾北齋等人。故而山東京傳把馬琴介紹過去,除了想讓馬琴儘快擺脫生活上的困境以外,還有可能是想讓他多學一些東西。次年,二十七歲的曲亭馬琴結婚,新娘比他大三歲,而且曾是一個鞋商的寡婦。但他們應該過得還算不錯,到了馬琴發表第一部讀本的寬正八年(1796年)時,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他的這部讀本初作叫《高尾船字文》,是對中國名著《水滸傳》的改編,並結合了日本淨琉璃名作《伽羅先代萩》,這部作品的創作手法給同時期的其他作家以很大啟發,這其中也包括他的老師山東京傳。在山東京傳的早期作品中以黃表紙和灑落本為多,而在寬政改革中,這類作品遭到禁止,山東京傳還因此入獄,被關了50多天,受盡了苦頭。後來,京傳受到馬琴的《高尾船字文》的啟發開始創作讀本小說,不久便結合《忠臣藏》和《水滸傳》的故事,於寬正十一年(1799年)創作出了《忠臣水滸傳》,這部作品可謂是當時讀本小說創作的一個豐碑。此後,山東京傳雖也轉向了讀本小說的創作,但可惜他的作品大多拘泥於日本的淨琉璃和歌舞伎等戲劇故事,或來源於中國小說,因此雖具有濃厚的戲劇性,但由於缺少創造力,而漸漸失去了讀者群,而曲亭馬琴的創作卻逐漸進入了黃金時期。
享和二年(1802年)五月到八月間,曲亭馬琴前往京都和大阪旅行,這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關西的出版商。文化元年(1804年),馬琴按照旅行中與大阪書商的約定出版了《月冰奇緣》一書,結果好評如潮,在
江戶與大阪共售出了千餘冊。此後他又先後創作了《稚枝鳩》(1804)、《曲亭傳奇花釵兒》(1804)、《石言遺響》(1805)等作品,也都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至此,曲亭馬琴成為當時最為熱門的讀本小說作家,而讀本小說的創作基地,也由京都轉移到了以山東京傳、曲亭馬琴為代表的江戶。
進入文化文政時期以後,曲亭馬琴的創作興趣轉向長篇的歷史題材讀本小說。文化四年(1807年)開始出版的《椿說弓張月》,共五篇三十九冊,歷時四年才完成。該部小說描寫的是平安時代的大將源為朝在保元之亂後被流放到伊豆,後來逃脫而前往琉球的故事。此後他還創作了《三七全傳南柯夢》(1808)、《俊寬僧都島物語》(1808)、《松染情史秋七草》(1809)等多部不同題材的中長篇小說。例如《三七全傳南柯夢》是取材於元祿年間大阪一次“著名”的殉情事件,此前這個故事已經被改編為戲劇,在當時可謂是人人皆知。曲亭馬琴著重描寫的不是單調的男女殉情故事,而是把勸善懲惡的寓意融於其中,體現了他獨特的創作主旨和敘事風格。
巔峰之作
文化十年(1813年),山東京傳發表了《雙蝶記》,但得到的評價很低,此後創作的作品亦是平凡之作。三年後,五十五歲的山東京傳離開了人世。曲亭馬琴則在此後不久,開始著手創作一部傳世傑作,即文章開頭提到的《南總里見八犬傳》。《南總里見八犬傳》是曲亭馬琴從文化十一年(1814年)到天保十三年(1842年),歷時二十八年才完成的。曲亭馬琴對於這部書可謂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據說他常常是清晨一起床就伏案寫作,即便是一日三餐也都在書案上完成,到了晚上還要讀書到深夜,有時竟直至次日凌晨。不僅如此,馬琴在不斷創作《八犬傳》的同時,還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讀本發表,這對於一個已經步入老年的作家來說真是難以想像。 《南總里見八犬傳》共二百餘萬字,長達一百九十回。這部巨著以足利幕府末期為歷史背景;以嘉吉之亂中里見義實從結城逃回安房,並在安房開創一片基業的這段史實為依據;以里見一家及虛構的八犬士為主要人物,展開了一段起伏跌宕的傳奇故事。故事前後延續長達六十餘年,活動的舞台遍及半個日本,登場人物四百餘人,可謂是洋洋大觀。這本書具有作為讀本小說所固有的兩個特點,即以“懲惡勸善”為主旨,和對中國明清小說的模仿與借鑑,不過馬琴卻憑藉他超群的能力和毅力,創作出了超越以往任何一部讀本小說的傑作,為
江戶文學寫下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盲者作家
天保四年(1833年),由於長期的勞累,再加上年齡的原因,曲亭馬琴的視力大大下降,幾乎失明。而此時《八犬傳》剛剛完成了一半,他的兒子宗伯也抱病在床,再加上馬琴並沒有門人,因而一時間馬琴的文學創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時的馬琴只能憑藉微弱的視力勉強進行創作,可是困難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馬琴甚至動過自殺的念頭。兩年後,馬琴三十八歲的兒子宗伯去世,這件事又給了他重重的一擊。因為,馬琴對這個兒子是抱了很大的期望的,從他很小的時候,馬琴就讓他學習漢學、醫學、繪畫等,期望他能有所成就。然而,宗伯從小就體弱多病,最終還是走在了老父親的前頭,留下了妻子阿路和一個八歲的兒子。由於此時,馬琴的創作已陷入了絕境,故而一家的生活也出現了少有的困難。馬琴不得不賣掉了自己珍貴的藏書,還賣掉了早已住慣的老宅,搬到了市郊的一棟舊房中。
天保十一年(1840年),曲亭馬琴完全失明了。但是,此時的馬琴卻找到了一根支柱,那便是他的兒媳阿路。阿路是醫師的女兒,雖然並不識字,但也還算聰明,而且生來倔強。她提出由馬琴口述,由她來代筆,力爭儘快完成《八犬傳》。馬琴雖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但接下來要面臨的困難,恐怕是原先馬琴和阿路都沒有預見到的。由於阿路只是粗粗的認識幾個字,因此馬琴必須從假名和漢字開始教起,一字一句的艱難前進。有時,由於馬琴引用的典故過於深奧,阿路一時難以領會,甚至會急得大哭起來。而馬琴也幾次打算放棄創作,並發出了“年老目衰難執筆,教媳抄寫苦何言”的感嘆。但儘管如此,他們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並於這年八月完成了最後一卷,為這部鴻篇巨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天保十二年到十四年(1841-1843),江戶幕府進行了自開幕以來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天保改革”。這期間馬琴沒有創作什麼作品,只是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家譜《吾仏乃記》。弘化二年(1845年),他把以前未完成的讀本小說進行了整理,算是給自己長達五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作了個總結。
生平總結
嘉永元年(1848年)十一月六日,曲亭馬琴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馬琴是一個勤奮、多產的作家。6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作了 300多部小說,共1000餘卷。這些小說可分為復仇小說、巷談小說、傳記小說和歷史小說等。在復仇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月冰奇緣》(1803)、《稚枝鳩》(1804)、《石言遺響》(1805)、《三國一夜物語》(1806)、《雲妙間雨月夜》等。這些作品都是描寫善惡分明的復仇故事。《三七全傳南柯夢》(1808)、《常夏草紙》、《絲櫻春蝶奇緣》是巷談小說的代表作,以男女戀愛的巷談街說,表現忠、孝、貞、仁、勇的觀念。屬於傳記小說的有《勸善常世物語》(1806)、《新累解脫物語》和《墨田川梅柳新書》(1807)等。馬琴在創作思想上和武家統治有密切的聯繫。他留戀武士世界,反對文學單純為了娛樂,特別是反對町人的娛樂思想,主張文學要有懲惡勸善的效果。他的小說充滿了武士道精神、儒家仁義觀念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他筆下的人物往往就是這些思想概念的化身。在藝術上,他的小說吸收了中國小說《水滸》和日本的《保元物語》、《太平記》和《里見軍記》等作品的技巧,結構複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文辭華麗,把讀本、合卷小說的創作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時代特色
縱觀整個江戶時代的文學風格,不論是稍早的元祿文化,還是後期的化政文化,幾乎都是以描寫市井生活為主的“町人文學”的天下。這些作品的文學水平雖然大多不高,但是卻常常以平民的視角來進行構思和創作,對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和社會現象進行諷刺,因而深受當時人們的歡迎。
化政時代的文學名家除了山東京傳和曲亭馬琴以外,還有幾位是具有一定名氣的。首先是
上田秋成(1734-1809),其代表作是志怪小說《雨月物語》,這部書受到我國“三言”的影響,被認為是初期讀本小說的代表。其次,還有十返舍一馬(1765-1831),其代表作為滑稽本《東海道中膝栗毛》,他還寫過一些諷刺小說,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還有
式亭三馬(1776-1822),代表作有《浮世澡堂》和《浮世理髮館》,這兩部作品由周作人先生翻譯,早已有了中譯本。還有便是以創作言情小說見長的為永春水(1790-1843)等。
與小說方面的“成就”相比,化政時代的詩歌領域,很難找到能夠與前代比肩而立的人物,稍微有些名氣的是
小林一茶(1763-1827)。在戲劇領域,歌舞伎還是如同江戶時代初期一樣的流行,而且由於城市市民的熱衷,更是發展到了高潮。這一時期,在大阪和江戶都湧現出了一些名伶,當然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劇作家,比如鶴屋南北四世(1755-1829)等人。
總的來說,化政時代的文學作品,由於受當時世風的影響,因而大多具有濃重的商業味道。很多作家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在作品裡殘雜了不少淫穢媚俗的內容。就連一向被認為高雅的和歌和樸素的俳句,也出現了形式化和庸俗化的趨勢。因此,不論是在日本學界,還是在中國,對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普遍評價不高。但是,由於這些作品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因而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較為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