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盜龍屬(屬名:Siamraptor,意為“暹羅的盜賊”)是鯊齒龍類獸腳恐龍已滅絕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世阿普第期,化石發現於泰國那空叻差是瑪府中部的闊瓜組(英語:Khok Kruat Formation),是東南亞已知第一個明確命名的鯊齒龍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化石標本,發現意義,
形態特徵
暹羅盜龍是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發現的最大也是最完整的食肉恐龍化石,至今已有1.15億年。根據估算,成年的暹羅盜龍體長不低於8米,體重超過3噸,大概和一輛公共汽車差不多的長度。
化石標本
正模標本NRRU-F01020008發現於阿普第階的闊瓜組,由一個包括上隅骨和部分關節的右後下頜組成。其它歸類於該屬的材料包括至少三具單獨遺骸,主要由顱骨和下頜碎片以及一個手爪骨、三個頸椎、兩個坐骨(不完整)、一個尾椎、兩個背椎椎體、一個神經棘、部分脛骨以及一個(左腳)趾骨組成。
發現意義
這項發現顯示鯊齒龍類在白堊紀早期以前已經在地球上廣泛散布。 彼時許多其他的恐龍族群,包含其他異特龍類在內,也同時在擴張它們的分布範圍。 當時北美洲和歐洲與亞洲依然相連,讓這三塊大陸的恐龍能夠交流。
對泰國而言,暹羅盜龍也意義非凡,查加羅翁說:「我希望這次發現能夠讓泰國人民明了我們的國家有這么多化石需要年輕一代來探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