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存式記憶體(Error-correcting code memory,縮寫 ECC memory),即套用了能夠實現錯誤檢查和糾正技術的記憶體條。
基本介紹
技術原理,ECC記憶體誤區,備註,
技術原理
在數字電路中,最小的數據單位就是叫“比特(bit)”,也叫數據“位元”。“比特”也是記憶體中的最小單位,它是通過“1”和“0”來表示數據高、低電平信號的。在數字電路中8個連續的比特是一個位元組,不帶“奇偶校驗”的記憶體中的每個位元組只有8位,若它的某一位存儲出了錯誤,就會使其中存儲的相應數據發生改變而導致應用程式發生錯誤。
而帶有“奇偶校驗”的記憶體在每一位元組(8位)外又額外增加了一位用來進行錯誤檢測。比如一個位元組中存儲了某一數值(1、0、1、0、1、0、1、1),把這每一位相加起來(1+0+1+0+1+0+1+1=5)。對於偶校驗,若其結果是奇數,校驗位就定義為1,反之則為0;對於奇校驗則相反。當CPU返回讀取存儲的數據時,它會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位相一致。當CPU發現二者不同時就會試圖糾正這些錯誤。
Parity記憶體是通過在原來數據位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數據位來檢查當前8位數據的正確性,但隨著數據位的增加,Parity用來檢驗的數據位也成倍增加,就是說當數據位為16位時它需要增加2位用於檢查,當數據位為32位時則需增加4位,依此類推。特別是當數據量非常大時,數據出錯的幾率也就越大,對於只能糾正簡單錯誤的奇偶檢驗的方法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情況,一種新的記憶體技術應允而生了,這就是錯誤檢查和糾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ECC)。這種技術也是在原來的數據位上外加校驗位來實現的,不同的是兩者增加的方法不一樣,這也就導致了兩者的主要功能不太一樣。
它與Parity不同的是如果數據位是8位,則需要增加5位來進行ECC錯誤檢查和糾正,數據位每增加一倍,ECC只增加一位檢驗位,也就是說當數據位為16位時ECC位為6位,32位時ECC位為7位,數據位為64位時ECC位為8位,依此類推。在記憶體中ECC能夠容許錯誤,並可以將錯誤更正,使系統得以持續正常的操作,不致因錯誤而中斷,且ECC具有自動更正的能力,可以將Parity無法檢查出來的錯誤位查出並將錯誤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