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糊藍帶蚊

暗糊藍帶蚊

暗糊藍帶蚊,Uranotaenia obscura (Edwards,1915),是蚊科藍帶蚊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暗糊藍帶蚊
  • 拉丁學名:Uranotaenia obscura (Edwards,1915)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藍帶蚊屬
  • 亞屬:偽費蚊亞屬
  • :暗糊藍帶蚊
  • 命名人及年代:Edwards,1915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成蚊中胸盾片與胸側板色調暗糊,前胸前背片具棕灰色鱗片,中胸腹側板無鱗簇,各腹節背板暗色。幼蟲頭毛1-C粗刺狀,腹毛7-Ⅰ、Ⅱ分2-5枝,兩側櫛板在背面連線,呼吸管具梳齒5-7個。
形態描述
雌蚊體小型(翅長約1.8mm)。頭:頭頂具棕灰色平覆鱗,近眼緣者灰白色;豎鱗散生於後頭。具粗壯的眼間鬃1對,複眼上緣具眼鬃4-5根。觸角較喙略長,梗節淺棕色,背面凸處具少數透明鱗及細毛。觸鬚與喙均為棕褐色,觸鬚約為喙長的1/10。胸:前胸前背片具棕灰色鱗片及3根細長鬃;後背片上后角具1根鬃及少數鱗片。前胸側板具1根粗鬃及1-2根細鬃。中胸盾片大部覆蓋棕色鱗,前側緣及背中線附近具淺灰色鱗簇。小盾片覆蓋棕灰色鱗,中葉具緣鬃4根,側葉各具緣鬃3根。胸側板棕灰色,色調平淡,具氣門鬃1根。中胸腹側板上後緣具細鬃約6根及淺色鱗。中胸後側片上后角具細鬃4-5根,下前方具粗長鬃1根。平衡棒基柄淺色,結節覆棕褐色鱗。翅:翅鱗深棕色。前叉室約為縱脈2乾的0.44。後叉室約為前叉室長的1.27。足:各足基節與轉節棕灰色,較胸側板淺淡,具散生鱗片及鬃毛。股、脛、跗節棕褐色,後足跗節1約為脛節長的1.3。腹:各腹節背板均覆棕褐色鱗片,無淺色斑紋。
雄蚊據Peyton(1977)描述:外形與雌蚊相似。尾器:腹節Ⅸ、Ⅹ背板端中葉呈寬弧形。抱肢基節背基內葉具10-14根粗長的端背鬃,基部具細短鬃5-8根。抱肢端節粗直,近端部具一細直的指爪。陽莖板每側具短而僵直的端背齒2個,微彎的端腹齒2排共6-9個。肛側片無肛毛。
幼蟲據Peyton(1977)描述。頭:深棕色。觸角棕黃色,無微刺;觸角毛1-A為細單枝,位於近端部。頭毛1-C粗刺狀;4-C單枝,位於唇基縫附近;5-C單枝;6
538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C分2-3枝,偶為單枝,位於4-C水平線稍後處;7-C單枝,位於6-C側後方;11-C分2-3枝;14-C為細單枝;頦每側具8-9個齒。胸:前胸毛3-P具3-4芒狀枝;4-P星狀,分5-7枝,具細芒;7-P單枝;8-P星狀,分7-12枝,具細芒。中胸毛1-M分2-4枝;8-M星狀,分3-5枝,具芒;9-M為芒狀單枝;14-M分8-13枝。後胸毛1-T短小,分2-4枝;7-T星狀,分3-5枝,具芒;9-T為芒狀單枝;13-T分8-13枝。腹:腹毛1、6-Ⅰ分2-3枝,7-Ⅰ分2-5枝,6-Ⅱ分2-4枝,7-Ⅱ分2-5枝,13-Ⅱ-Ⅵ分4-6枝,1-Ⅲ-Ⅵ分3-5枝,6-Ⅲ分3-6芒狀枝。6-Ⅳ星狀,分4-6芒狀枝;6-Ⅴ、Ⅵ星狀,分5-9芒狀枝。1-Ⅷ分2-3枝,著生於櫛板後緣小結節上;3-Ⅷ分4-7芒狀枝。腹節Ⅷ兩櫛板於背面連線,櫛齒4-9個。呼吸管指數2.5-3.0 ;梳齒5-7個,各梳齒具多個基側刺和尖長的中刺;1-S具4-11芒狀枝,位於離管基0.57-0.64處,與末個梳齒相鄰近。

生活習性

國內僅在樹洞積水中採獲幼蟲。國外報導可孳生於水量極少的自然或人工容器積水中(如各種落葉、植物葉腋、杯形菌體、竹筒、樹洞、椰殼、岩穴、鐵罐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地理分布 海南(2♀♀)。
國外分布:
國外:高棉、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 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巴布亞紐幾內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