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糊藍帶蚊

新糊藍帶蚊,Uranotaenia novobscura (Barraud,1934),是蚊科藍帶蚊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Uranotaenia novobscura (Barraud,1934)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藍帶蚊屬
  • 亞屬:偽費蚊亞屬
  • :新糊藍帶蚊
  • 中文學名:新糊藍帶蚊
  • 定名人及時間:Barraud,1934
形態特徵,原始文獻,模式產地,棲息環境,分布範圍,國內分布,國外分布,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成蚊體色暗糊,中胸盾片兩側在翅基前具一卵形暗斑,縱脈1基部常覆淺色鱗。幼蟲頭毛1-C纖細,5、6-C為細單枝;胸毛14-P分2-5枝,3、4-P分2-6枝;櫛板齒具粗短的基側刺,尾鞍完全。
形態描述
雌蚊體小型(翅長2.0-2.5mm)。頭:複眼窄離,頭頂覆蓋棕色平覆鱗,並雜生許多淡棕黃色豎鱗。具粗壯的眼間鬃一對,每側複眼上緣具眼鬃約5根。觸角較喙為長,梗節棕黃色,具少數小鱗片及細毛。唇基棕黃色,觸鬚與喙棕褐色,觸鬚約為喙長的1/8。胸:前胸背葉光裸;前背片淡棕色,具細長鬃4根,其中3根位於前緣,1根位於後下方;後背片棕褐色,其後背角具細長鬃1根。前胸側板具長鬃3根,其中1根
536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較粗長,另2根稍細弱。中胸盾片棕褐色,覆棕黃色細鱗,其前側緣常具少數淺乳黃色細鱗,翅基前兩側緣常各有一卵形暗斑。小盾片覆棕灰寬鱗,中葉具緣鬃4-5根。胸側板大部淺灰或棕黃色,但在前胸後背片、氣門後區、中胸腹側板上部及中胸後側片均呈深棕色。具氣門鬃1根(偶為2根),翅前鬃1根(偶為2根)。中胸腹側板上後緣具細鬃8-10根及寬鱗簇。中胸後側片上后角具細鬃3-4根,下前方具細長鬃1根。翅:翅鱗棕褐色,縱脈1基部常覆蓋淺色鱗片。前叉室約為縱脈2乾長的0.50。後叉室約為前叉室長的1.30。足:各足基節具半透明鱗片;股節前背部褐色,後腹部淺色;後足跗節1與脛節約等長。腹:各腹節背板覆棕褐色鱗,腹板具淺棕色鱗。
雄蚊外形與雌蚊類似,但觸鬚較短,約為喙長的1/10。尾器:腹節Ⅸ背板前緣呈寬圓弧形,前緣兩側各有2-6根細鬃。腹節Ⅹ背板背面呈橋形,兩側端角凸出,延展至腹節Ⅸ背板端緣處。抱肢基節粗寬;背基內葉凸出,具1根粗長的端背鬃及4-5根亞端背鬃;端腹緣具1根粗鬃及2根稍短而細的鬃。抱肢端節細長,微彎,近端部具一粗短的指爪及少數細毛。兩陽莖側板中間由狹窄的背橋和腹橋相連,每側具齒突4個,明顯向側緣擴展。背中齒1個,很粗壯;端腹齒2個,較細長;背側緣具短小的亞端齒1個。肛側片無肛毛。
幼蟲頭:深棕色。觸角深棕色,光滑;觸角毛1-A分2-4枝,位於觸角前1/3處;觸角頂毛2-6-A粗壯,2-4-A端部具細絲。頭毛1-C纖細,4-C分11-20枝,5、6-C均為細單枝,5-C明顯較6-C為長;7-C常分5-7枝;11-C細短,分7-12枝;14-C為纖細的單枝;頦每側具6-7個齒。胸:前胸毛3-P分2-6枝,4-P分2-4枝,7-P分2-3枝,14-P分2-4枝,均具細芒。中胸毛2、5-7-M單枝,5、6-M具芒。腹:腹毛1-Ⅱ-Ⅳ細短,分2枝或多枝;6、7-Ⅰ、Ⅱ為細單枝,具細芒;6-Ⅲ-Ⅴ分3(1-4)芒狀枝,明顯較6-Ⅰ、Ⅱ、Ⅵ為短。腹節Ⅷ具深棕色櫛板,櫛齒7-9個,各櫛齒具1-3個粗短的基側刺,側緣的細繸延展至齒尖端。呼吸管指數2.3-3.3,約為尾鞍的1.9-2.1倍長;1-S具3-6芒狀枝,位於距管基0.6處,常嵌生於端部1-3個梳齒之間。梳齒17-23個,占呼吸管長度的1/2以上。各梳齒粗短,端側緣具細繸。尾鞍完全圍腹節Ⅹ,端緣具細尖刺;腹毛1-X具4-8芒狀枝。2-X分2枝,3-Ⅹ為細單枝,4a-e-X分別具4-7, 2-4, 2-3, 1-2, 1-2枝。肛鰓明顯比尾鞍為長。

原始文獻

Fauna Br. Ind., Diptera 5:84

模式產地

印度大吉嶺

棲息環境

幼蟲孳生在樹洞及竹筒, 亦見於岩穴及植物葉腋等小積水中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浙江, 江西, 福建, 海南, 雲南, 四川, 貴州, 西藏, 河南, 安徽, 湖北, 湖南, 台灣, 廣東, 廣西, 香港

國外分布

日本, 寮國, 高棉,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度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雙翅目 蚊科(上卷):535-5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