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

譯義有多種。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另一理解為 “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樂,山” ——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 出處:《論語》雍也篇
  • 作者 :孔子
  • 時代:春秋時期
  • 釋義:智者的樂像水。仁者的樂像山。
原文,史籍讀解,《論語別裁》,《論語集注》,王觀,崔顥,《經典釋文》,《慈湖家記》,《禮記》,《論語譯註》,

原文

【出處】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雍也篇)

史籍讀解

《論語別裁》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他說智者的樂是動性的,像水一樣。仁者的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這不是很明白嗎?硬是斷章取義,說“智者樂水”是喜歡水,“仁者樂山”是喜歡山,這是不對的。有些人的學問修養,活潑的,聰明人多半都活潑,所謂“楊柳岸,曉風殘月”、“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這么個氣魄,這么個氣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寧靜得和山一樣。所以下面的結論:“智者樂”,智者是樂的,人生觀、興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壽”,寧靜有涵養的人,比較不大容易發脾氣,也不容易衝動,看事情冷靜,先難而後獲,這種人壽命也長一點。這是連起來的意思,千萬不要跟著古人亂解釋:聰明的人一定喜歡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歡山。那問題就很大了。

《論語集注》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注》裡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聖人智仁雙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 非他莫屬。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不過,你如果問一般人樂水還是樂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樂。
無論是古代或現代,“樂”字都有兩種常見的用法:一是用作名詞,義為“音樂”,讀yuè;一是用作形容詞,義為“快樂”,讀lè。
但“仁者樂山”的“樂”卻有所不同.這句話見於《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意思是說:智慧的人愛好水,仁德的人愛好山。兩個“樂”字都是帶賓語的動詞,義為“喜好,愛好”。為了將這個“樂”字同前面兩個常用的“樂”區別開來,大約從北宋開始,官修的韻書《廣韻》就專門為它定了個“五教切”的讀音,折合成今音就讀yào。
到了南宋時代,儒學大師朱熹又把這個規範讀音寫進了《論語集注》。由於朱熹在闡釋儒家經典方面的權威地位,他的注音便廣泛通行於全國,經過約定俗成,一直傳承了下來。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們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嚮往之。
當然,就實際情況來看,每個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確還是有山水差異的。也就是說,有人樂水,有人樂山。

崔顥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舟行人剡》崔顥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句中“樂”字讀音考證:
“樂”字應該讀作“要”。《王力古漢語字典》“樂”字中,第三個讀音:“yào,五教切,去,效韻,疑。藥部。”下注云:“喜好,喜愛。《論語·壅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此即讀“要”之說。
然而,此“樂”字,真就應該讀作“要”嗎?

《經典釋文》

案唐代陸德明之《經典釋文》云:“樂,音‘岳’,又五孝反,下同。”稍微解釋一下,所謂“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那么《經典釋文》中的“五孝反”即同於《王力古漢語字典》里的“五教切”。《經典釋文》意思是,“樂”讀音作“岳”,又可讀作“五孝反”的音“要”。“下同”,是指《論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句中有兩個“樂”字,第一個“樂”字讀音解釋完了,下面第二個“樂”字的讀音與第一個相同。
在《經典釋文》中,“要”這個讀音是作為第二個選擇的,而第一讀音應為“岳”。那么,對於這個“要”的讀音,應當怎么看呢?

《慈湖家記》

明代秦鉞之《慈湖家記》云:“音釋家‘樂山’、‘樂水’,並五孝反,尤為害道。”此中即指出,將“樂”讀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為害道”的,即不同意讀作“要”。
又清代翟灝之《四書考異》云:“此‘樂’字,或言不應音‘岳’,恐《釋文》有訛。然《禮記》‘樂不可及’、‘敬業樂群’、‘有所好樂’,俱一音‘岳’,則先儒自有此音訓。下‘知者樂’,‘樂’字釋文,亦五孝反,確屬可疑。”

《禮記》

此中舉出《禮記》中的三句帶有“樂”的話,並且以前的儒家對這三句話中的“樂”字都定音為“岳”。既然古儒已經有了注音,而又將《論語》中的“樂”字,定音為“五孝反”的“要”音,實在是值得懷疑的結論,恐怕《經典釋文》本身就有所錯誤。

《論語譯註》

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註》中明確表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樂”應讀“lè”,釋為“以……為樂”。“yào”“ào”實誤、否則,“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怎講?
通過上述簡單的引證,可見將《論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中之“樂”字,讀作“lè”音,不可能錯。
為什麼“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呢?有云:“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又有將“五行”之說引入者,云:“知者屬土,故樂水;仁者屬木,故樂山。”錄此二說,以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