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結構模型

智力結構模型

人類對自身的智慧型及其發展問題始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人類智慧型的探索也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極為活躍的領域,科學智力的考察起源於人類對個別差異的心理學研究,隨著認識科學、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的深入研究和發展,人們更加重視對智力的結構的問題的探索。而現階段人們對智力結構的探索暫時分為智力因素說、智力結構說、智力三元論、智力多元論以及情緒智力。智力結構模型則是用以解釋智力結構說所構建的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力結構模型
  • 外文名:Structure model of intelligence
  • 所屬學科:心理學
定義,類型,(一)吉爾福德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二)林崇德的三棱智力模型,(三)弗農的智力層次結構理論,

定義

智力結構模型是用以解釋智力結構說所構建的模型。

類型

(一)吉爾福德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

智力結構模型
智力的三維結構模型
智力三維結構模式理論是由吉爾福特(J. P. Guilford)用內容、操作和產品三個維度建構的智力結構的立體式模型。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人的智力結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研究,也就是有三種因素構成了人的智力結構,即內容(刺激性質)、操作(加工過程)和成果(加工的結果)。這三者構成了智力的完整圖形,若再進一步對這三者進行細分,又可區分出5種內容、5種操作和6種成果,5種內容指視覺、聽覺、符號、語義和行為,5種操作指認知、記憶、發散思維、會聚思維和評價,6種成果指單元類別關係系統轉換蘊含

(二)林崇德的三棱智力模型

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智力是成功解決某種問題(或完成任務)所表現的良好適應性的個性心理特徵,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從這個定義出發,林崇德(1983)通過對專家和教師的訪談研究,提出了智力(思維)結構模型,引起了我國心理學界的重視,被同行稱作三棱智力結構模型圖。
智力結構模型
三棱智力結構模型
三棱智力結構模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智力的目的。強調智力是人類特有的成功地解決問題的有目的的活動。智力的目的性是智力的根本特點,反映了智力的自覺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動性。
二是智力過程。強調智力活動的框架:確定目標—接受信息—加工編碼—概括抽象—操作運用—獲得成功。
三是智力的材料或內容,強調兩種材料或內容,即感性的材料(感覺、知覺、表象)、理性的材料(主要指概念,即用語言對數和形的各種狀態、各種組合和各種特徵的概括)。
四是智力的反思或監控,強調智力結構中的監控結構,實質是智力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監控有三種功能:定向、控制、調節。自我監控是智力結構中的頂點或最高形式。
五是智力的品質,表現在知覺上,有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表現在記憶上,有意識性、理解性、持久性、再現性;表現在思維上,有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其中思維品質特別重要,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智力的突破口。
六是智力中的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強調智力的認知(智力)因素與非認知(非智力)因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智力在人的心理現象大系統中,帶有濃厚的非認知(非智力)因素的色彩,非認知(非智力)因素具有動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補償作用。

(三)弗農的智力層次結構理論

智力結構模型
弗農的智力結構層次
1961年英國心理學家弗農(P.E.Vernon)提出了智力層次結構理論(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ory of intelligence)。他以一般因素為基礎,構想出因素間的層次結構。
圖:智力層次結構模式
他認為,智力的最高層次是一般因素(G);
第二層次分兩大群,即言語和教育方面的因素(V∶E)及機械和操作方面的因素(K∶M),叫大因素群;
第三層為小因素群,包括言語、數量、機械信息、空間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層次為特殊因素,即各種各樣的特殊能力。
弗農的智力層次結構理論像生物分類學的分類系統那樣來劃分智力的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