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巴鹿

智利巴鹿

智利巴鹿(學名:Pudu puda):又名南普度鹿,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體長77-93厘米,體重6-8千克。體型瘦小、圓形敦實,腿短。毛長而粗短;雄性有犄角,長7-10厘米,不分枝;皮毛光滑,厚而密實,由赤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兩側及下肢較淺色。嘴唇和耳朵內部橙黃色。尾短,隱於毛叢中。幼鹿有3列白色斑點。

棲息於森林中,集小群活動,以樹葉、嫩枝和果實為食。冬季交配,妊娠期210天,夏季產仔,每產多為1仔。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獵,種群數量稀少。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智利巴鹿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頭體長85厘米,肩高35-45厘米,尾長8厘米,角長7-10厘米,重量6.5 - 13.5千克。體型瘦小、圓形敦實,腿短,鹿角只有簡單的主幹,長7-10厘米,每年於7-8月間會脫落,並會立即重新長出。它們的皮毛光滑,由赤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兩側及下肢較淺色。嘴唇和耳朵內部橙黃色。它們的毛厚而密,可以在穿越森林時保護它們。耳朵圓小,尾巴也很短。形式類似於許多小森林中的有蹄類動物,被認為是適應和更容易通過緻密的矮樹林和竹叢。 幼鹿有白色斑點,可能是作為偽裝之用。

棲息環境

智利巴鹿分布在安地斯山脈以南的智利及阿根廷。它們棲息在高山的海拔2000米,在低地的沿海亦可見到它們。喜歡林地及森林的環境,可以提供高度的保障。

生活習性

該物種是晝夜性活動的動物,但是大多在下午、晚上和早晨更活躍。會走到開闊的地方覓食。食物是樹葉、樹枝、樹皮、花蕾、果實和種子。由於其體形小,往往要用後腿挺立,或跳上倒下的樹幹才能取食達到更高的植被。主要吃潮濕森林的下層植物,包括蕨類葉子。由於它們的食物充滿水份,它們很少會喝水。它們會在同一位置排便,堆成糞堆,可能是用來劃定地盤。
短小但是很強壯的腿使得它們可以在陡峭的岩坡上如履平地。當受到威脅的時候,會呈z字形逃跑。天敵包括美洲獅,狐狸,小型貓科動物以及雕。
該物種有常年踐踏出的小徑,攝食範圍1626公頃,棲息區和休息區有小路連線可通過茂密的植被。通常在這些小徑旁邊形成糞堆。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根廷和智利。
智利巴鹿分布圖智利巴鹿分布圖

繁殖方式

智利巴鹿是單獨活動的動物,只在繁殖季節期間聚集在一起,一般是在4月和5月。雌性的妊娠期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1月,在大約7個月後會產下一隻小鹿。幼鹿2個月斷奶,雌性在3-6個月,雄性在8-12為性成熟。後代可在獨立前與母親仍然在一起生活8-12個月。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智利巴鹿列為易危的物種。它們的棲息地受到過度放牧及人類開發而遭破壞,其數量正在下降。
智利巴鹿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智利各地對溫帶森林棲息地的破壞,這些林區被用於養牛,伐木和其他人類發展。通過將森林轉變為開闊的土地和異國情調的樹木種植園,造成的棲息地破碎和破壞對智利巴鹿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問題,道路交通事故和狩獵也是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狩獵者用獵狗專門捕獵野生的智利巴鹿。
其他威脅包括引入外來物種,例如來自歐洲的紅鹿,這些動物與智利巴鹿形成食物競爭。家養的狗也可能捕食這種小鹿,並且可能傳播寄生蟲,智利巴鹿特別容易受到寄生蟲的影響。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