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這首詩選自《民國重修隆德縣誌》。晴嵐山寺,清代隆德八景之一。晴嵐山寺,即清涼寺。清涼寺在清涼山上。清涼山又名晴嵐山,在縣城南5公里。據《民國重修隆德縣誌》載:“清涼山在縣城南,天爺頂之南支峰也。山勢峻峭突兀,如老僧露頂跌坐,天生靈景也。循山徑斗折蛇行而上四里許,忽現平阿,寺宇在焉。琳廊紺牆,廟貌莊嚴,塑像之精工,繪事之色澤,崆峒各宮殿無一過茲。每廟浴佛節時,遠近男婦之香火者,絡繹不絕。山上野花奇草,互相掩映。登高瞰下,城垣在目,農牧左右,犢叱鳸(hù,鳥名)催,視聽怡然,若忘其為塞上高寒者。”以上意思是說,清涼山在縣城南,是六盤山天爺頂南向支峰,山勢峻峭突兀,宛如禪悟高僧露頂跌坐。沿山路盤旋而上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
基本信息
【名稱】《晴嵐山寺》
【年代】1935年
【作者】陳國棟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晴嵐山寺①
危峰聳望蔚藍間②,風送鐘聲到耳閒。
好山好水看不盡,浮嵐雨後翠如煙③。
作品注釋
約2公里,忽有一平坦方地,寺宇便坐落其上。殿堂雄宏,塑像莊嚴,其精工彩繪崆峒也不可相比。原寺第一道叫山門,兩側塑有兩尊高大武士像,即“密跡金剛”(民國17年修葺時塑成哼哈二將)。走進山門,迎面是天王殿,端坐彌勒佛,左右塑四大天王,身後是韋馱,執金剛杵瞠目注視,雙手合十,橫杵於腕,表示十方叢林(意為眾僧聚居念佛修道的地方)。穿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兩廊塑十八羅漢。後殿則是地藏王,塑有十天閻羅。殿側為雷神殿。寺下南坡,清代有伯溫殿,相傳是明代大將軍徐達所建。徐達與劉伯溫相善,溫善卜,以偈語使徐免洪武慶功樓之截殺。徐達追元兵至隆德建廟于山下。劉伯溫非隆德人,為何建廟於此?劉伯溫是鐵冠僧弟子,鐵冠僧號玄真,元末明初隆德輔德里(今聯財鄉)人,曾以天文地理、奇門遁甲、陰陽逆算、星斗分野並推猜中華外賣及一萬五千年三元劫數盡教於伯溫。鐵冠僧最早修行於清涼山,後游於華山,在空峰幽谷養性。故廟築於此。清涼寺為隆德八景之一。
②危峰:高聳的山峰。蔚藍間:蔚藍色的天空。
③浮嵐:雨後漂浮的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