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介紹,源流,出自羋姓,出自齊國,出自改姓冒姓,出自蒙古族,出自滿族,出自達斡爾族,出自景頗族,朝鮮族,阿昌族,出自傣族,遷徙分布,歷史名人,景陽,景丹,景煥,景清,景范,景延廣,景廷賓,景幼南,現代名人,景甜,景崗山,景海鵬,景 基,景 柱,家譜介紹,字輩排行,
姓氏介紹
景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部分景姓出自
羋姓。楚國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華,是楚國著名的
辭賦家,好辭而以賦見稱,作品有等。景差是楚國的貴族,楚襄王時任大夫。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後代
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景姓還有另一支起源,戰國時齊國君主有個叫
齊景公的,他的諡號是“景”,齊景公的後代中有的用他的諡號為姓氏,稱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來源。 景廷賓,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人。
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附近人民紛起回響,起義軍發展到16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在宋版《
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源流
出自羋姓
1973年湖北當陽趙家湖楚城遺址1號台基出土過一件青銅甬鐘,銘文作:“秦王卑命,競平王之定救秦戎”。 根據新出楚簡,李零將銘文中的“競平王”解讀為春秋時期的楚平王,為楚平王的雙字謚,他並進一步指出,戰國時期的楚國景氏,便是源於楚平王。
出自齊國
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諡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諡號為姓,也姓景。 周代貴族,生前封爵位,死後有諡號。諡號是一種社會地位與精神榮譽的象徵,故貴族的諡號也成為其後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時,齊國君主杵臼去世,諡號為“景”,史稱齊景公,其支子即以諡號之“景”為氏,景醜、景春,為其後裔。
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常見的有帝王賜姓,避諱改姓,避禍改姓,複音姓氏單音化等等。還有一些少見的改姓現象,即單音姓氏複音化,以及避恥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發展史上,因音訛與省文也是常見的兩種改姓現象。明代忠烈之士
景清,本耿姓,後改姓景。
景清的改姓,到底應屬於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關文獻,有待進一步考證。
冒姓。是改姓的一種,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為曹騰收養,遂冒姓為曹。
出自蒙古族
出自蒙古族精吉集氏部族,屬於文化上 、拼音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八旗滿洲姓氏通譜》記載:蒙古族景吉濟氏,亦稱精吉集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後有滿族引以為姓者。在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景吉濟氏多改漢字姓為景氏、吉氏、濟氏、金氏等。
出自滿族
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滿族稱姓氏為“哈拉”,稱家族為“穆昆”。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他們的得姓途徑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居住地為氏,以部落名稱為氏,還有帝王賜姓,沿用女真族舊姓,因分居、遷徙改姓等情況。除此之外,還有滿姓漢化,即指滿族使用漢族姓。其中的隨名姓之說,從這裡可以尋找到滿族中景姓的得因。隨名姓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為子孫的姓氏,這與先秦漢族“以王父之字(或名)為氏”是一樣的;再一個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為姓。由於滿姓譯成漢文長達好幾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因此往往稱名不稱姓(族姓),因而在長期的習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個字為姓的做法(當然他還有自己的族姓)。《清稗類鈔》也云:“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於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出自古女真族諸部,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在典籍《
清稗類鈔》中明確記載:“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於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⑴.滿族胡錫氏,滿語拼音為Huhi Hala,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後改漢字單姓為景氏。
⑵.滿族精格理氏,亦稱景格里氏、精厄禮氏,滿語拼音為Ginggeri Hala,意為“潔淨”,世居烏拉(今吉林長春)。後改漢字單姓為景氏、金氏、精氏、孫氏等。
⑶.滿族精吉氏,亦稱景吉氏,滿語拼音為Ginggi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 吉林),後改漢字單姓為景氏、金氏、精氏等。
⑷.滿族景佳氏,亦稱靖佳氏,滿語拼音為Ginggiya Hala,祖先在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遼陽(今遼寧遼陽),後改漢字單姓為景氏、靖氏等。
滿族中的景氏名人還為數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將在以後章節中予以介紹。
出自達斡爾族
出自古達斡爾族精奇哩氏部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典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景奇里氏,亦稱精奇哩氏,世居景奇理烏喇(今結雅河一帶)、噶哈里碧漢額里村、黑龍江沿岸等地。後有滿族引以為姓氏者。在清朝中葉以後,達斡爾族族、滿族景吉濟氏多改漢字姓為景氏、金氏等。
出自景頗族
出自古百越族景頗部族,屬於以民族名稱文化上漢化為氏。景頗族稱“姓”漢語諧音為“波桑”,含有類、種、姓的意義。景頗族歷史上同種、同類之人,也即同姓之人,均有血緣關係,不得通婚。至今仍嚴格遵守這種“同姓不婚”的制度。姓氏在景頗族中起著“姓別婚姻”的功能。因而景頗族姓氏與家族歷史密切相關。
景頗族姓氏中有大姓與小姓之分。大姓共二十六個,均為氏族社會部族或家族標誌。其中木日(彭、李)、恩昆(岳),勒托(董、徐)、木然(尚、楊)、勒排(排)五大姓,是世襲山官的子孫,稱為五大官姓。由二十六個大姓衍生出三百多個小姓。景頗族稱小姓為“亭郭明”,即戶名。由戶名再發展為姓氏(即小家族的名字)。大姓和小姓常常連用,小姓在前,大姓在後,由同一大姓分出的兩個小姓之間可以通婚。
景頗族的姓氏,主要來源於七個方面:①官位、職業稱謂;②出生或居住地名;③動物名稱;④植物名稱;⑤生活用具和建築材料稱謂;⑥食物或事物名稱;⑦某種動物行為。
景頗族的姓氏起源模式,與漢族的姓氏起源十分類似,且多與圖騰崇拜有關。而大姓、小姓之分及其社會功能,與漢族早期的“姓”、“氏”之分,和“姓別婚姻”、“氏明貴賤”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可以從中看出中華民族姓氏發展的基本規律。
在景頗族人中,有許多族人以民族稱謂的諧音漢字為姓氏,改稱景氏,世代相傳至今。
朝鮮族
主要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國朝鮮族的近一百多個姓氏中,景姓也占有一定比例。中國朝鮮族人的祖輩是從朝鮮半島遷移過來的。17世紀末開始零星遷徙,到19世紀60年代中葉以後,當時由於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再加上清朝同治八年(西元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饑荒,使得大批朝鮮災民陸續遷入我國延邊地區定居下來。
阿昌族
居住在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專區的騰衝、龍陵等縣,其中約90%的人口聚居在隴川縣的戶撒區和梁河縣的遮島、大廠區。阿昌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漢族文獻中對阿昌族先民的記載始見於唐代,“阿昌”這一族稱是在元代開始確定的。據史書記載,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紀就已居住在今保山、騰衝、梁河一帶。阿昌族原本無姓,後來受漢族文化影響開始有姓氏 。從明代起,大批內地漢族移進阿昌族地區,對阿昌族的社會發展產生了影響。特別是戶撒、臘撒地區,至今仍有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和墓碑,具有漢族文化的特點。阿昌族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風俗習慣、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漢族的影響。阿昌族景氏,明朝初期跟隨沐國公沐英攻打三邊(今雲南、貴州、廣西),最後留守西南邊疆,和當地的阿昌族同胞通婚,逐漸融入阿昌族,成為阿昌族的大姓之一。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義,寄寓美好的願望。同一輩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種關聯的字,這點與漢族有共同之處,從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屬同輩。
出自傣族
出自明朝初期沐國公軍下景氏將士,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傣族景氏,祖先在明朝初期跟隨沐國公沐英攻打三邊(今雲南、貴州、廣西),最後留守西南邊疆,逐漸文化上融入傣族。傣族,傣族人原本無姓,後來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而陸續得姓。有的是因為傣漢通婚,傣族姑娘嫁給漢人,生了孩子用父親的姓;有的是學校老師為了便於稱呼而給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隨師姓”,解放後,學校里出現了老師姓什麼,全班同學都姓什麼的現象。
遷徙分布
景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漢室鼎盛時期,景氏宗人從楚地外徙,流居關中,落戶陝地(河南省陝縣)。至晉朝,族氏支分,足跡印於陝西、福建、江蘇、湖北等地。雲陽景氏的始遷之祖為景繼彰,進士及第,官授常州武進令,時在隋唐戰亂之際。其五世祖審公世居慶州(陝西省)、真寧(甘肅省慶陽)一帶。景繼彰赴任江南,偕諫、諄二子同抵衙署(武進)。繼彰病故後,其景諫、景諄二子迫於路途遙遠,無法就道返歸故里,於唐景龍三年(709年)卜居于丹陽的折柳鎮唐興里。後人因村中有丹井五口,叩擊之,則分別發出“宮、商、角、徵、羽”旋律,其聲清脆可辨,鏗鏘入耳,遂易村名為嘉(佳)井。由此,景諫、景諄兄弟倆被尊奉為丹陽景姓始祖。景氏定居丹陽以來,歷時達1000餘年,按宗支細分為貴一至貴七。其貴七又分派12支,並有牆、玄,有望等宗支,以大宗統領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現了枝繁葉茂的局面。景氏居住在行宮的景家渡,橫塘的大景甲、景巷,陵口的東莊,蔣墅、折柳、竇莊景家村、雲陽的景甲村,亦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界溝、萬畝塘、新廟頭、張家村、段莊、大上埄、南寺前、長安橋、白塔里、盛墅橋、三里舖、冷家村、東莊鋪、卜弋橋、戴莊、留莊、郵塘、柘塘、管莊、梅莊、望仙橋、丁義河、南渚、符城等地。
歷史名人
景陽
戰國時楚將。齊、魏、韓三國攻燕,燕使太子求救於楚,楚王命景陽為將救燕。景陽不赴燕而遷攻魏之丘,取之以與宋,三國恐懼,乃罷兵,燕國得解圍。景陽這種戰略,被載於《戰國策》。
景丹
櫟陽(今陝西 臨潼)人,名列漢光武中興時雲台“二十八將”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學問好。也很有謀略,曾為光武帝擊破王郎等,又與吳漢等人大敗五校於櫟陽,戰功彪炳,被封為櫟陽侯。據說,在封侯的時候,光武帝曾對他說了一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見光武帝的器重。
景煥
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縣縣令。早年專事書畫,與翰林歐陽炯學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們一道騎馬遊玩來到應天寺。在右側壁面上畫上一天王與左側天王像相對。渤海在一旁,,觀看畫作之逸勢,寫成一篇歌行以記此事。後來擅草書的僧人夢龜又來到此寺,人們請他在廊壁上題字。書畫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聞訊前來觀看,寺中擁擠不堪,一時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稱此為“應天三絕”。著有《野人寒語》、《牧豎閒談》等。
景清
景清生於1362年5月,卒於1403年3月,明陝西 真寧(今甘肅
正寧)人,一說本姓耿。
洪武進士,授編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
僉都御史。建文初為北平參議。復遷
御史大夫。成祖即位,以原官留任。欲於早朝時行刺成祖,被執,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殺,誅九族,株連其鄉人。
景范
景范(903年~955年)(即唐天復三年~後周
顯德二年)字萬卿,漢族,淄州長山(今山東 鄒平)人。五代時傑出的政治人物,仕至後周
中書侍郎、
平章事、判三司。卒年52歲,立祠崇祀。世稱景相公,葬相公山下,現有神道碑遺存。根據族譜記載,景范是山東景氏(晉陽堂)的始遷祖。
景延廣
字航川(892-947),
五代十國之一後晉 陝州人。高祖時累官馬步軍都指揮使。出帝立,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延廣獨不肯,但致書稱孫,契丹數以責晉。延廣對契丹使者說:“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其後契丹入寇,延廣閉壁不肯出,尋出為河南尹,北騎奄至,延廣顧其家,未能引決,被執。但他寧死不屈,最後自殺,以身殉國。終年55歲。
景廷賓
號尚卿(1861-1902),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 廣宗(今屬河北省)東苕村人。
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附近人民紛起回響。在巨鹿縣廈頭寺自稱“龍團大元帥”,豎起“官逼民反”,“掃清滅洋”大旗。義軍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4月間進駐廣宗縣件只村後,各地人民紛紛回響,隊伍迅速擴大至三四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
景幼南
初名炎昭,改名昌極,字幼南。江蘇 泰州人。畢生從事教育事業,著有《哲學論文集》、《哲學新論》、《道德哲學新論》、《名理新探》。譯有《柏拉圖對話集選篇》、《溫楷斯德文學評論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還有:戰國時楚有將軍景翠、景陽,秦末陳勝起義立新楚君後裔駒為楚王,東漢有經學家景鸞,五代後晉有馬步軍都指揮景延廣。後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臨漳令景芳,清代有書法家、學者景星杓……等。
現代名人
景甜
景甜,中國內地女演員,陝西 西安人。曾就讀於
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習中國
民族舞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 院表演系07級本科班,2006年9月與
周俊偉合作拍攝電影《
狂蟒驚魂》,並參加該年中央電視台十大新人評選活動,入圍50強。2007年考入
北影,推出首張EP《
你是誰》,包括主打歌《你是誰》《
巧遇安徒生》《
不懂愛》三首歌曲,並出演話劇《
色戒》女主角,同時代言美國西北部櫻桃活動和
QQ飛車。2011年上映的電影《
戰國》開啟了景甜演藝事業的高峰。
景崗山
景崗山,內地著名歌手、演員。自熱門歌曲《
我的眼裡只有你》之後,留給人們的印象一直是:只能演唱這一類型的歌曲。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慢慢的豐富之後,對人對事物的方式不能再像年輕時那么幼稚了。用景崗山自己的話來說,人不能總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必須要不斷的超越自己。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歌壇上的景崗山,也看到了螢幕上的景崗山,雖然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景海鵬
景海鵬,男,漢族,山西 運城人,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神州七號,九號航天員。
景 基
景基,男,1972年4月出生,研究生,中級職稱,記者。
現任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 德源養老項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養老全球聯盟CEO。
曾任《城市建設》雜誌社主編、《城市建設》雜誌網路中心主任、中國城市建設網總編輯、中國城市建設峰會組委會會議負責人。
兼任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副秘書長、亞洲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首部52集弘揚中華大孝至愛的原創勵志大型三維動畫劇《海靈傳奇》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特邀記者、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師。
景 柱
景柱,男,1966年10月生,河南 蘭考人,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海馬集團董事長,湖南大學新能源汽車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成果十一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是國家軟科學研究項目(2004DGQ3D117)負責人。著作百餘篇,專著有《中國汽車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蘭夢思絮》、《行者》、《海馬哲學》和《問道》等。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四屆、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工商聯常委,第四屆、五屆、六屆、七屆海南省工商聯(總商會)副主席。曾任海南省汽車辦主任,第四屆海南省科協副主席,第二屆海南大學副理事長,第七屆海南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執行會長,海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
獲得多項國家級榮譽: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首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等。
家譜介紹
譜牒學與姓氏學密切相聯,互為影響、補充。如果說姓氏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姓氏的來歷和發展演變,那么,譜牒學則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謂“譜”,即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如家譜、年譜。所謂“牒”,系指古代的書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譜牒。譜牒學中的“譜牒”,即家譜與玉牒之總稱。家譜俗稱族譜或宗譜,又稱家乘支譜、世譜。皇族的家譜稱作玉譜。總之,譜牒是一個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譜。
據《史記》記載,不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國”地區的華夏族古帝是源出黃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邊地區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黃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瑞高陽。”高陽(黃帝之孫)生稱(即伯服),稱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吳回,吳回在帝嚳時主管火政,號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昆吾、參胡、彭祖、鄶人、曹姓、季連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禿、壇、曹、斟、羋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連(羋姓)的後裔鬻熊為楚國的開山鼻祖。
景氏源自羋姓和姜姓,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繼中華民族傳統,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譜也包括在內。但因天災人禍,僅看到的是收藏於上海圖書館和河北大學圖書館的: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共六卷,景懷燕傳輯,民國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冊。還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璽修的《
景氏族譜》。上海圖書館還收藏了江蘇丹陽由景炳文於1925年(民國十四年)第十五次續修的《雲陽景氏宗譜》20冊。
字輩排行
輩份字行,又稱班輩,字派。它是同一血緣姓氏秩序的標誌,同時也起著嚴格與其他堂、房、支系相區別的作用。此項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制訂。多見四言駢文、五言駢文,此習俗至今仍有流傳。
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的輩份字行:
大瑞之傳,鹹阡忠艮。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謀及乃心,敦德允元。踐修厥猷,齊聖廣淵。
訓其成式,嗣守遺緒。垂裕後昆,彝倫攸敘。
從十三世起換次輪名,不得紊亂。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條,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編次。
清光緒二十三年景文璽修《景氏族譜》,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輩份字行為:
逢瑞增時勝,元良寧先道。
河南鄧州十林鎮景氏字輩是:
雲興自天,澤潤盛成,時和年豐,永樂康平
江西九江星子縣《景氏家譜》從二十一世起輩份按“從修明性道,孝友振家風,忠敬存君國,詩書紹祖宗”換次輪名,不得紊亂。
山東萊蕪水北鎮輩分排行:
山東鄒平東景村(原景家莊)為山東景氏發源地,始遷祖為五代明相景范。其一支牽章丘石匣莊,老長支分系中二支再分系。由石匣莊遷萊蕪縣水北鎮。首遷系第十三世祖應試,為石匣莊第十二世祖仲禮次子。
十三世:應試,字殿弼,行二。子六:常明、論、學、業、書、易。
十四世:常明,行一。此支住上里官莊。子一:苗。
論,行二。此支住景家鎮藕池莊、高莊、桃花峪、榆家泉、照嘴莊。子三:輔君、延成、杲。
學,行三。此支住北楊家莊、水北鎮。子二:延齊、汝和。
業,行四。此支住張里莊、陶家陳村。子二:延年、人和。
書,行五。此支住水北鎮狼峪莊。子一:南溪。
易,行六。子一:舉賢。
十五世:苗,行一。子三:穆、桃(無嗣)、根。
輔君,行一。名強。子一:英。
延成,行二。子一:俊。
杲,行三。子一:朝先。
延齊,行一。子一:花。
汝和,行二。子二:美、愛。
延年,行一。子一:慕。
人和,行二。子二:東坡(無嗣)、東嶺。
南溪,行一。子二:蓁(無嗣)、苗。
舉賢,行一。子二:芝、蘭。
十七世:奇、三
十九世:成、維、文、大
二十世:志
二十一世:世、善、柱、立、化、德、振、錫、雲、鳴、學
二十二世:念、
二十三世:繼、士、太、萬、青、明、興、國、起、永、存、志
二十四世:岳、玉、元、煥、
二十五世:吉、文、齡、大、開、輝、坤、鴻、堪、城、一、連
二十六世:金、元、兆、祥、漢、田、銘、生、齡、乃
二十七世:清、玉、龍、培、曰、肇、德、淑、
二十八世:如、逢、習、
二十九代:東(中)
三十代: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