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慈利縣九都。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景安鄉(駐青葉村)。
1958年,屬龍潭河公社。
1961年7月,析龍潭河公社置景龍橋公社。
1984年,由景龍橋公社改為景龍橋鄉。
1995年,撤區並鄉,景龍橋鄉併入龍潭河鎮。
1998年10月,析龍潭河鎮置景龍橋鄉。
2015年,原景龍橋鄉、二坊坪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二坊坪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轄景龍橋、八步橋、桐子巷、大清、聯合、楊家埡、二溪、新豐、清泉、景泉、太平、大溪12個行政村,下設1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31日,景龍橋鄉下轄12個行政村:景龍橋村、八步橋村、桐子巷村、大清村、聯合村、楊家埡村、二溪村、新豐村、清泉村、景泉村、太坪村、大溪村,鄉人民政府駐景龍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景龍橋鄉地處
慈利縣東南部,東與
二坊坪鄉接壤,南與龍潭河鎮毗鄰,西抵
朝陽鄉,北與
零溪鎮交界,距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城14.5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2.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1千米,總面積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景龍橋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多為丘陵、崗地。
自然資源
2011年,景龍橋鄉有耕地2萬畝,人均1.8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總人口有11347人。總人口中,男性5858人,占51.6%;女性5489人,占48.4%;14歲以下1636人,占14.4%;15—64歲8509人,占75%;65歲以上1202人,占10.6%;總人口中,漢族7868人,占69.3%;土家族3396人,占29.9%;另有苗、壯、瑤3個少數民族,共83人,占0.8%。2011年,景龍橋鄉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景龍橋鄉財政總收入282萬元。
農業
2011年,景龍橋鄉農業總產值3470萬元。2011年,景龍橋鄉生產糧食9003噸,其中水稻4000噸,玉米4803噸,雜糧200噸。2011年,景龍橋鄉油菜種植面積3000畝,產油540噸;油茶種植面積3000畝,產油300噸;蔬菜種植面積2500畝,產量2200噸,主要品種有黃豆、辣椒、蘿蔔、白菜等;中藥材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520噸。景龍橋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景龍橋鄉生豬飼養量18200頭,年末存欄9800頭;牛飼養量3600頭,年末存欄2900頭;羊飼養量4900隻,年末存欄1700隻;家禽飼養量8萬羽,上市家禽3.2萬羽。2011年,景龍橋鄉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3200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橙子。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商業網點82個,職工153人。2011年,景龍橋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930萬元,比2010年增長4.5%:城鎮集市貿易成交額610萬元,比2010年增長3.2%。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96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3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222人,專任教師14人;國小4所,在校生498人,專任教師2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05人,專任教師33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綜合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個;文化專業戶4個;有圖書室12個,藏書14萬餘冊,其中鄉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5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其中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5個;設病床15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景龍橋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200人次,出院病人900人次,病床使用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708人,參合率97.1%;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實際住院補償率90%。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78戶,無線衛視用戶2741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9%。
社會保障
2011年,景龍橋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人,支出2萬元,月人均140.3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18人,支出43.5萬元,月人均7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0人,支出7.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21人次,支出3.1萬元;臨時救濟254人次,支出1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8人。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21人,參保率84.7%。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郵政所1處;有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1550戶;行動電話用戶2000戶;網際網路用戶400戶。
2011年,景龍橋鄉有小(一)型水庫1座,壩高13.3米,庫容量29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065畝;小(二)型水庫3座,庫容量7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840畝;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22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25%。
交通
景龍橋鄉有零甘線、景二線貫穿全境。
歷史文化
景龍橋鄉因境域古時曾是一片森林,清代立“正堂示禁”石碑于山前橋頭,稱禁龍橋。清乾隆八年(1743年),在橋上修亭屋,改為“景龍橋”,由此而得名。
截至2011年末,景龍橋鄉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