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目瑙縱歌

景頗族目瑙縱歌

景頗族目瑙縱歌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目瑙縱歌又稱“總戈”,意為“歡聚歌舞”,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很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 “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意思是大家一起來跳舞。在德宏州景頗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就是目瑙縱歌節,村村寨寨都要舉辦目瑙縱歌。

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隴川縣申報的“景頗族目瑙縱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頗族目瑙縱歌
  • 別稱:總戈
  • 節日時間: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
  • 節日類型:傳統
  • 流行地區:雲南省景頗族聚居區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跳舞
  • 遺產編號:Ⅸ—11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在景頗族的民間傳說中,目瑙縱歌的產生,與人類起源一樣古老。相傳在遠古時代,目瑙縱歌是太陽王宮裡的舞蹈,人類都不會跳,只有太陽王的子女才會跳。太陽王占瓦能桑派遣使者畢作銳湯即目代,邀約地上的生靈參加太陽王宮占幸本噶里舉行的目瑙縱歌—占目瑙,地球上便派遣所有飛鳥邀約赴會,群鳥與太陽宮的眾神一起歡跳了隆重的占目瑙,並把這種舞蹈傳授給人類。
在景頗族發展的歷史長河裡,原始類型的宗教祭祀一直貫穿,其中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景頗族的宗教祭祀活動也由繁化簡原始的日瑙縱歌只有達官貴族才能舉行,而且日瑙縱歌的舉行過程極其複雜,活動所需時間也比較長,就單單從祭祀活動來講,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往往能達到幾天幾夜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日瑙縱歌這種帶有封建色彩的活動就演變成了文化娛樂活動,祭祀的儀式也被簡化。念誦祭詞取代了唱史詩,減少了牲畜祭祀的方法,去掉了一些繁瑣的祭祀流程,這些做法同時也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目瑙縱歌
1950年以前,目瑙縱歌是景頗族區域內較大的祭祀活動,是為祭祀最大的天鬼——“木代”而舉行的隆重儀式。1950年以後,目瑙縱歌節成了廣交朋友,增進友誼,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加強民族團結的盛會。

主要活動

中國的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它廣為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隴川縣的朋生目瑙縱歌節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在景頗語中,“目瑙縱歌”就是“大家一起來唱歌跳舞”的意思,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這一天,朋生將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來自四面八方的民眾們齊聚在這裡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目瑙縱歌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趕擺”。
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目瑙縱歌
節日持續舉辦四天,第一天是“起擺”,節日相關負責人將對“正擺”兩天的順利進行做最後的檢查和核實,比如場地的氣氛布置,賓客的招待禮品,樂器設備的檢查,等等;一些小商販們便在自己所劃分得的區域內,對提前好幾天就搭建好了的棚子做最後的修繕,然後開始為他們明天的忙碌生意提前做相關的準備。
第二天和第三天是“正擺”,也是目瑙縱歌節最熱鬧的兩天。第二天的早上便舉行開幕式,由祭司來完成的剽牛儀式結束,禮花炮和汽炮響起便預示著節日正式開始。跳“目瑙縱歌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儀式,伴隨著鼓聲、鑼聲和節日特播的各種景頗歌曲在舞場中響起,提早就排好隊的人們便尾隨著排成兩列縱隊的四個身穿龍袍、頭戴孔雀翎的長者“瑙雙”一起進入舞場,四位“瑙雙”祭拜了“目瑙示棟”(繪有目瑙舞蹈路線的圖譜,也叫景頗族的遷徙路線圖)後便和大隊伍分開單獨跳,大隊伍由排成兩列縱隊的八男八女的“瑙巴”帶領著跳,形成一個巨大的圓形。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沿著祖先遷徙的路線圖跳,時而穿插,時而環繞,進退有序,隊形隨著鼓點的變化而變化,毫不紊亂,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跳舞時著盛裝的男女也分成兩列縱隊,男子手中銀光閃閃的長刀上下舞動,女子手中輕盈的扇子或手絹隨風飛揚,還有女子衣服上、男子筒帕上銀泡耀眼奪目錚錚作響,為節日增添了不少氣氛。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種陶醉和忘情中,忘卻了烈日當空,人員擁擠,口中情不白禁地唱出“喔……然、喔然、喔然……”的歡呼聲,場面蔚為壯觀。晚上還有來自各轄區和鄉鎮的景頗代表隊們展示自編白導的民族節目,種類主要有唱歌、跳舞、小品等,他們都來為節日助興。
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目瑙縱歌
第四天是“落擺”,主要舉行景頗族民間流傳下來的各種競技比賽,比如爬滑竿、扭竹棒、織錦比賽等。

文化特徵

景頗族目瑙縱歌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集歌、樂、舞、宗教、儀式和視覺表演於一體,在景頗族的文化空間當中,屬於囊括性和積澱性較為寬廣深厚的文化表達形式。“目瑙”為景頗支系語,“縱歌”為載瓦支系語,合起來的意思是“大夥跳舞”,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結合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可知,目瑙縱歌的種類在景頗族傳統習俗中分為八種,分別有不同的文化意義,但都是從景頗族神話傳說、原始宗教信仰、軍事農業祭祀、日常祈福等發展而來,近代以來最為隆重盛大的目瑙縱歌舉辦多屬於綜合意義上的目瑙縱歌。
景頗族跳目瑙縱歌的含義是,祈求上蒼保佑萬事順心、平安幸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團結奮進、民族興旺發達。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目瑙縱歌
在“目瑙縱歌”的整個儀式中,景頗族人民追尋著“目瑙示棟”上的景頗文化歷史蹤跡。匯集著按一定程式編織起來的各種神秘文化符號的“目瑙縱歌”,幾乎包含了景頗族相沿成習的傳統文化的最主要內容。
1.繼承和發展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歷史上,景頗族人民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直至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詹森夫婦才創製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景頗族文字。換言之,就景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言,在這種全民族齊聚的隆重盛會活動中,無疑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就傳統的目瑙縱歌儀式而言,一方面,景頗族等級最高的經師“齋瓦”坐在目瑙示棟旁邊的太陽神祭壇內為廣大的景頗民眾吟誦景頗族大型創世史詩《勒包齋娃》;另一方面,領舞者瑙雙除了要跳基本的舞蹈,還要跳農業生產性舞蹈,以傳授農業生產方面的知識。在這種特定的場合,通過德高望重的景頗族文化人士的言傳身教,讓廣大的景頗族民眾獲得了知識與文化。
2.目瑙縱歌盛會具有增強祖先崇拜的意識。
景頗族目瑙縱歌景頗族目瑙縱歌
“目瑙示棟”上螺旋式、波紋式、迴旋式圖案,形象地述說出了景頗族祖先因氣候、環境生態承載力、戰爭等原因,為了部族的生存和發展,為了“尋找好地方”而進行南方大遷徙的征程中,跋涉金沙江、雅礱江、怒江、瀾滄江、邁立開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等河谷,歷經千辛萬苦所經歷過的漫長、曲折、飽含辛酸的遷徒之路。這些圖案既是景頗先民自喜馬拉雅山跋山涉水艱辛南遷的形象遷徒圖景,又是景頗子孫循祖先足跡進行“目瑙縱歌”時的舞步路線圖。通過這種祭拜活動,強化了景頗族成員認祖歸宗的意識觀念。
3.目瑙縱歌盛會成為促進景頗族各支系成員溝通與交流的紐帶。
景頗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即使是在文明程度比較發達的今天,也可以通過民族的情感溝通與交流的方式,來加強民族關係——甚至是國際關係。例如2010年德宏舉辦的國際目瑙縱歌節,邀請國內景頗族代表,主要來自怒江地區和臨滄地區,同時,也邀請國外景頗族代表,主要是跨境居住的緬甸景頗族(其在緬甸自稱為克欽族),此外,還有來自印度和泰國的少數景頗族代表。

傳承人物

岳麻通,男,景頗族,雲南省。2009年6月,岳麻通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隴川縣申報。

社會影響

2012年2月6日,“2012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中誕生了“世界最大規模景頗族千人刀舞”、“世界最大規模景頗族目瑙縱歌節萬人之舞”兩項世界紀錄。
2016年2月22日,2016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舉行開幕儀式,景頗人民用具特色的“綠葉宴”喜迎八方賓客。該場宴席就餐人數超3391人,創下了“世界人數最多的景頗族綠葉宴席”世界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