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村

景谷村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政府所在地,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2公里。東鄰文杏村民委員會,南鄰團山村民委員會,西鄰民樂鎮,北鄰雲盤村民委員會。轄街子、紀家村、大平掌等7個自然村,至08年底有農戶577戶,有鄉村人口2124人,其中農業人口2124 人,勞動力137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6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谷村
  • 所屬地區: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
  • 人口:2124人
  • 戶數:577戶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2.38平方公里,海拔1295.00米,年平均氣溫20.10 ℃,年降水量1588.30毫米,適合種植水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898.00 畝,人均耕地0.89畝,林地16596.4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98.00畝(其中:田1430.60 畝,地 467.40 畝),人均耕地 0.89畝,主要種植水稻、茶葉、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6596.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8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0畝,主要種植茶葉、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3.60畝,其中養殖面積11.00畝;荒山荒地5.00畝,其他面積35.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572戶通自來水。有572戶通電,有31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7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4.72%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36戶(分別占總數的79.55%和58.74%)。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4輛,拖拉機 12輛,機車32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30.60 畝,有效灌溉率為75.37%。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8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5.80萬元,占總收入的42.73%;畜牧業收入50.40萬元,占總收入的11.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1頭,肉牛45頭,肉羊61頭);漁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0.46%;林業收入38.30萬元,占總收入的8.81%;第二、三產業收入95.50萬元,占總收入的21.96%;工資性收入42.80萬元,占總收入的9.84%。農民人均純收入2047.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人(占勞動力的3.15%),在省內務工59人,到省外務工8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577戶,共鄉村人口2124人,其中男性1115人,女性1009人。其中農業人口2124人,勞動力 137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894人,傣族201人,彝族2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69人,參合率87.99%;享受低保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是鄉衛生院所在地。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鄉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於鄉中學,距離鄉中心國小0.10公里,距離鄉中學1.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4人,其中小學生104人,中學生8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景谷村民委員會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政府所在地,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 ,距縣42公里。東鄰,南鄰團山村民委員會,西鄰民樂鎮,北鄰雲盤村民委員會,轄街一、街二、紀家村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577戶,有鄉村人口212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894人,傣族201人,彝族29人。
景谷茶葉先賢紀襄廷之墓,紀襄廷,名肇猷,生於清鹹豐八年(1858),卒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自幼家貧而奮發勤學,爾後考取秀才,補稟,至歲進士,並賞劉品銜,是清朝景谷為數不多的進士之一。紀襄廷事母至孝,曾獲雲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純孝性成”匾額一方。紀襄廷為景谷鄉引進、試驗、示範、推廣茶葉種植,使茶葉成為景谷鄉的農民增收的經濟骨幹支柱產業,深受人民民眾的愛戴和頌揚。如今在紀襄廷墓碑旁有當代王毓崇先生聯語:“景谷之茶衣食萬姓,莊蹻而後見公一人”。
文化不斷發展,娛樂場所不斷健全和完善,人民民眾文化生活和娛樂日益豐富。民眾經常自覺組織跳笙、打陀螺、唱山歌、打籃球等民間娛樂活動。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22.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1萬元,有固定資產4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產負債情況、集體收益及收益分配情況、村委會值班人員及工作動態、政府聯繫領導及村委會人員分工情況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人多地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農村經濟產業單一,農民增收途徑較少。農民總體水平不高,生產能力較低,生活水平難以提高。部分村組道路不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進一步加大農民民眾素質培訓和教育,努力提高農民民眾的整體素質和生產能力。加大農業、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茶葉、板栗、烤菸等經濟作物種植以及養殖業,鞏固和發展林業產業,增加農民增收途徑,努力提高農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全面推進全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