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村

文杏村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景谷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5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景谷縣46公里。東鄰文山村,南鄰團山村,西鄰景谷村,北鄰文東村。轄舊村、陶家村、王家墳等8個自然村。至08年底有農戶366戶,有鄉村人口1551人,其中農業人口1551人,勞動力96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杏村
  • 面積:9.57平方公里
  • 海拔:1600.00米
  • 年平均氣溫:20.10℃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 9.57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氣溫20.10℃,年降水量1588.3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298.40畝,人均耕地0.84畝,林地12980.9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2.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98.40畝(其中:田929.40畝,地369.00畝),人均耕地 0.84畝,主要種植 水稻、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2980.90畝,其中經濟林果7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2.00畝,其中養殖面積41.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66戶通自來水。有366戶通電,有 10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8.42%和9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4戶(分別占總數的71.04%和53.01%)。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7輛,機車212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928.80畝,有效灌溉率為71.53%。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4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8.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8.30萬元,占總收入的34.59%;畜牧業收入 46.20萬元,占總收入的16.2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417頭,肉牛17頭,肉羊39頭);漁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06%;林業收入23.00萬元,占總收入的8.09%;第二、三產業收入71.60萬元,占總收入的25.19%;工資性收入 36.10萬元,占總收入的12.7%。農民人均純收入1832.00元,農民收入以茶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4人(占勞動力的5.42%),在省內務工33人,到省外務工51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366戶,全村人口1551人,其中男性 760人,女性791人。其中農業人口1551人,勞動力96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44人,漢族有1407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62人,參合率81.37%;享受低保10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5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鄉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於鄉中學,距離鄉國小3.5公里,距離鄉中學4.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4人,其中小學生302人,中學生292人。

人文地理

文杏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鄉,地處景谷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5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景谷縣46公里。東鄰文山村,南鄰團山村,西鄰景谷村,北鄰文東村。轄舊村、陶家村、王家墳等8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66戶,有鄉村人口1551人。近幾年來隨著文杏村民經濟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民眾經常組織打陀螺、跳笙等民間娛樂活動。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0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資產負債情況、集體收益及收益分配情況、村委會值班人員及工作動態、政府聯繫領導及村委會人員分工情況等。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科技文化水平較為落後,經濟發展緩慢,部分交通道路不完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重點發展茶葉種植和烤菸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5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4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1人。該村在2001年兩個文明建設以及其它工作中成績顯著,被評為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