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景洪新圓蛛
- 拉丁學名:Neoscona jinghongensis (Yin et al.,1990)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目:蜘蛛目Metathelae
- 亞目:新蛛亞目Metathelae
- 科:圓蛛科Araneidae
- 亞科:圓蛛亞科Araneinae
- 屬:新圓蛛屬Neoscona
- 種:景洪新圓蛛
- 總科:圓蛛總科
基本介紹,形態描述,雌蛛,雄蛛,地理分布,
基本介紹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Arachnida:蛛形綱 - Araneae:蜘蛛目 - Araneidae:圓蛛科 - Araneinae:圓蛛亞科 -Neoscona:新圓蛛屬 |
學名: | Neoscona jinghongensisYin et al.,1990 |
中文名: | 景洪新圓蛛 |
中文拼音: | JǐngHóngXīnYuánZhū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保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不詳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屑禁欠戲估(NE) |
紅皮書等級 | 未定 |
中國特有 | 是 |
異名信息 | Neoscona jinghongensis,Yin et al.,1990 |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10.09者,頭胸部長4.90,寬3.20;腹部長6.20,寬6.60。前中眼大於後中眼和前側眼,前中眼間距約等於前中眼直徑,前中、側眼間距3倍於前中眼間距;後中、側眼幾乎等大,後中眼有黑眼圈,後中眼間距小於後中眼直徑。後中、側眼間距4倍於前中眼間距。中眼域長小於寬,梯形,前邊大於後邊。
背甲褐色被灰黑色毛,頸溝較明顯,頭區稍隆起,胸區中間淡褐色,邊緣灰褐色。中窩縱向,頸溝及其前緣斜紋,放射溝紋和中窩向前延伸的正中細紋皆呈灰黑色。胸甲灰褐色備艱禁,無明顯淡色縱紋。螯肢黑褐色,觸肢、顎葉、下唇以及步足皆灰褐色。步足第1、Ⅱ腿節略呈赤褐色,各足從膝節始有黃褐色環紋。
腹部略呈三角形,求欠想黃褐色,被褐色稀疏剛毛,前緣及兩側灰褐色,後部中央有不明顯的灰褐色葉斑,斑的中央色淡,兩側成對橫斑紋,每一橫斑向外延伸霸艱為向後斜行的條紋。腹部腹面正中灰褐色,兩側黃褐細條紋為界,後方有一對橫向奔霸主判長方形白堊斑。紡器黑灰色。周圍灰褐色間以黃褐細密條紋。外雌器垂體細長,無收縮,基部側面觀短柱形,後緣有一乳狀隆起,其與垂體彎茅精茅折處的交角略呈90°,垂體長寬之比值為3.43。腹面觀未見側葉,後背面觀,基部兩側在生殖溝附近處的寬度明顯大於遠端。“八”字形向外擴試頸捉展。
雄蛛
標本為未成熟個體,斑紋與雌蛛相同,且較清晰,腹部背面前方有一對長方形白斑。
地理分布
中國(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