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翅子樹(學名:Pterospermum kingtungense C. Y. Wu ex Hsue)是梧桐科,翅子樹屬喬木,高可達12米,樹皮褐色,葉革質,葉片倒梯形或矩圓狀倒梯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淡黃白色星狀絨毛;葉柄密被淡褐色絨毛;托葉卵形,鱗片狀,花單生於葉腋,無柄,小苞片卵形,萼片條狀狹披針形,花瓣白色,斜倒卵形,雄蕊的花絲無毛,子房卵圓形,花柱有毛,柱頭分離但扭合在一起。花期4至6月,果熟7至9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景東。多生於海拔1400-1500米溝谷雜木林中的石灰岩石縫隙之間。適宜生長在中山河谷地區,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土壤多岩石露頭的淋中性碳酸鹽土,有耐乾、耐薄的特性。
景東翅子樹是中國滇中地區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的特有種,有一定科研價值。該種樹幹通直圓滿、樹形優美,葉形和果實形態較為獨特,也可作為庭園綠化樹種進行培植。樹皮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藥的功效,可作為風濕熱痹、驚風、癰腫、瘡毒和骨折的治療用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主要價值
保護級別
- 建立自然保護小區,實施就地保護:對景東翅子樹的現存分布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和勘測,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小區,其面積和範圍以達到該物種生存繁衍的最低要求為準,可由無量山保護區景東管理局代為管理。通過建立保護小區,最大限度地就地保護現有植株。由於分布點為集體林及農地周邊,因此在設立保護小區時,首先得徵詢當地社區民眾和村委會的意見,採用置換或共管的方式進行管理。
- 生境恢復與改造:生境破壞是景東翅子樹種群繁衍生息受到嚴重威脅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和恢復該物種的生存環境是十分有效的拯救保護措施。在建立的自然保護小區內,通過適當形式改變土地利用類型,逐步恢復適合該物種生存的森林植被,同時,結合該物種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加大保護小區的封山育林力度,實施改善群落內生存環境和種子發育地表環境等人工促進措施,重建或恢復其適宜的生境。
- 建立近地保護園:近地保護是介於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之間的一種保護形式,在中國雲南無量山保護區的實驗區或保護區外的就近區域,選擇適合的生境,建立面積為2公頃的景東翅子樹近地保護園區。在不破壞現有資源的前提下,通過繁殖和幼苗幼樹移栽,將該植物物種集中在以之相適應的園區內培植,並開展物種的繁殖、培育、移栽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通過自然保護與人工繁育相結合,科學、規範地開展珍稀瀕危物種近地保護,以達到保存這些物種並使之種群數量擴大的目標。同時,積極探索與極小種群各物種相適應的回歸模式,建立回歸基地,以達到野外種群重建的目的。
- 實施遷地保護:依託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昆明植物園等相關科研單位,結合極小種群遷地保護中心建設,實施遷地保護。把由於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難以找到配偶及繁殖能力差等原因造成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景東翅子樹這一物種科學的部分遷出原地,移人遷地保護中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利用人工輔助措施,促進其繁衍,可以實現該物種的異地保存,建立良好的來源和譜系檔案,有效保存物種遺傳多樣性,為回歸提供種源。
- 科研監測體系建設:根據景東翅子樹及其生境地分布狀況,依託相關科研單位和院校,有組織、有計畫地開展該物種專題性科研,了解其生物學、生態學特性以及瀕危的機理,並掌握其繁育技術。在原生地建立固定監測樣地,配備必要的監測設施和設備,建立監測指標體系及評價體系,對其種群結構及數量變化趨勢進行動態監測。同時,定期採集該物種近地保護及遷地保護的信息,分析人工培植的效果。
- 宣傳教育:開展宣傳與教育活動是提升景東翅子樹原生地公眾保護意識,擴大該物種保護影響力和知名度,調動當地政府和社區民眾主動參與保護的主要途徑。通過廣播、電視和錄像,對周邊社區民眾進行宣傳;利用集市街日進行廣播宣傳教育民眾;到周邊中、國小校舉辦以自然保護為主題的講座和發放宣傳小冊子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當地社區民眾的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