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允城遺址

景允城遺址

2018年1月中旬至5月初,歷時3個月,為配合騰衝至隴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德宏州文物管理所、隴川縣文物管理所和瑞麗市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受該項目施工建設影響的景允古城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允城遺址
  • 所屬年代:元明時期
  • 出土地點:德宏州隴川縣城子鎮城子村委會撒定下壩社西北側的丘陵地帶
  • 發掘時間:2018年1月至4月
  • 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
發掘背景,發掘經過,考古發現,出土文物,歷史意義,

發掘背景

景允城,亦稱近引城,位於德宏州隴川縣城子鎮城子村委會撒定下壩社西北側的丘陵地帶。2018年1月至4月,為配合騰衝至隴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德宏州文物管理所、隴川縣文物管理所、瑞麗市文物管理所雲南大學等單位,對受該項目施工建設影響的景允城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發掘經過

發掘區域位於公路建設區域影響的北城牆及東城牆附近和城址西南部,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分別對北城牆、東城牆及其外圍壕溝進行解剖清理,北城牆的構築方式:首先利用原生山體,稍加修整,再于山體上面逐漸堆築加高,形成牆體。其堆築方向順山勢由北向南,均呈斜向堆積,牆體堆積由上至下可分為17層,未發現夯築痕跡。原生山體高5.72、寬27.93米。北牆體最寬15.54、高2.33米。牆體外側有防禦性壕溝,口大於底,溝壁呈斜壁內收,溝底為平底。溝口寬4.3、溝底寬2.9、深1.6米。
東牆體部分區域已被破壞,其構築方式與北牆體略有差異:首先於原地表稍加修整,再於其上逐漸堆築形成牆體。牆體由上至下可分為10層,第5層至第10層近水平狀堆積,第1層至第4層呈斜向堆積。東牆體亦未發現夯築痕跡。東牆體殘寬9.73、高6.2米。牆體外側亦有壕溝,口大於底,溝壁呈斜壁內收,溝底為圜底。溝口寬2.5、溝底寬0.72、深1.14米。
發掘工作尤以在城址西南部區域的收穫較多。發掘探方地層堆積相對簡單,普遍為5至6層,較深的探方有7層堆積。

考古發現

揭露房址7座
初步可分為早晚二期。早期發現栽插木樁柱之柱洞少數成排分布,多數則較為零亂,推測早期房址存在“乾欄式”建築。晚期房址則為地面起建式,以石礎立柱,用卵石或加瓦片構築牆基的建築形式。由於近代深耕農作,且房址埋藏較淺,發掘區域房址均遭到較大破壞。
6號房址為地面起建,南北向建築。僅發掘房址東側部分區域。6號房址平面形狀為長方形,揭露北、南、東三面牆基,東牆基中部偏南有磚砌排水溝。石牆基由1~3層卵石堆砌而成。牆基殘寬0.7~0.8、殘高0.15~0.25米。因其西側未進一步發掘,故6號房址的大小尚無法判斷。
7號房址為地面起建,南北向建築。殘留部分牆基,立柱礎石未發現。7號房址平面呈長方形,面闊14米,進深11米,面積154平方米。其內部分間情況不明。
位於TS8W32探方內的南面牆基,於地面上用鵝卵石和碎瓦堆砌而成,內外側均用鵝卵石碼砌整齊,中間用碎瓦填實。地層堆積共分6層,3層以上為晚期堆積,3層以下則為早期堆積。晚期地層中出土較多磚、瓦殘片及陶、瓷片,早期地層出土少量陶、瓷片。可辨器形有罐、碗、盤、壺、瓶等。共清理房址、窯址、灶址、火塘、灰坑、溝等遺蹟60多個。
位於TS8W31探方內的西面牆基僅見內側牆基,外側牆基已被破壞。內側牆基用殘瓦、磚構築而成,瓦頭完整一面向內側立碼放整齊,外側殘缺部分長短不一。北面牆基僅殘留三塊筒瓦,直向排列整齊,東南轉角處殘存兩塊石板。在南部牆基西南側,發現一處黃褐色土堆,土質緻密,包含較多瓦片,沿牆基走向分布,應屬倒塌牆體,其牆體應為土牆。
清理窯址6座
可分為長條形、葫蘆形。1號窯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條形,長4.34、寬0.5至0.6、深2.3米。窯坑上部有紅褐色燒結層,質地堅硬,窯內南部留有台階,窯坑未發現火門。推測裝坯及取出產品均從頂部出進,用泥封頂並留有排煙孔。根據窯內堆積較多的磚塊,推測為燒制小型磚塊的窯址,其燒制手法較為獨特。
葫蘆形窯址揭露4座
由南向北呈一字排列。2號窯址保存相對完整,一端略大,另一端略小,較大一連線埠部有紅褐色燒結層。窯址西部有一條淺溝環繞,東南部為磚砌水池。
清理灶址和火塘6座
1號灶址平面呈橢圓形,灶坑直壁、平底,上部及口部有紅褐色燒結層,西北部有排煙孔。坑內填土呈灰褐色,包含瓦片、磚塊等。1號火塘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直壁、平底,坑壁上部有紅褐色燒結層。火塘內填土呈灰褐色,包含大量的瓦礫、磚塊及炭屑。
清理灰坑38個
有圓形和橢圓形等形狀,大多弧壁內收,3號灰坑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坑內填土較疏鬆,包含大量磚瓦殘片、炭粒、燒土。長徑2.05、短徑 1.48、深0.62米。20號灰坑平面呈橢圓形,為大坑套小坑,大坑北部留有台階,坑內填土土質較緻密,包含少量磚瓦殘片和陶瓷片。大坑直徑2.35、深0.27米;小坑直徑1.33、深0.53米。

出土文物

本次發掘出土遺物主要為大量的磚、瓦、瓦璫、滴水、吻獸、石礎等建築構件,同時還伴出較多的陶、瓷片及少量的銅器、鐵器。磚可分為長方形和方形,或薄或厚;瓦有筒瓦及板瓦兩類。瓦璫和滴水多飾有卷草紋、螺旋紋及雲紋等紋飾。出土鐵器多為小刀類工具。出土的建築構件既融合了漢文化的諸多因素,同時亦有本地區的民族特點。

歷史意義

根據史料記載,元初,在今瑞麗、隴川境內始設平緬路及麓川路。本次發掘未發現錢幣或其它有關紀年的出土器物,根據出土遺物特證,結合有關史料記載,判斷景允城的年代為元明時期。
此次發掘工作對於了解和認識隴川境內元明時期的城址規模、格局、村落建築的布局結構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對於研究元明時期邊疆區域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