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大涪山簡介,普門禪寺歷史,歷史及發展規劃,僧侶團,
簡介
大涪山簡介
大涪山海拔35.6米,面積0.15平方公里,素有“蓬萊仙境”“小普陀”之譽,史料中的此山:四面環水,由南北二峰組成,南為主峰,海拔30多米,坡陡頂平,占地約80餘畝。北峰為次,面積較小,但尖峭形奇,有“桂林山水”之稱。兩峰間的峽谷,過去燒香拜佛的遊人大多由此經過,壁陡徑曲,巨石裸露,景觀秀奇。長盪湖湖面大,遇上風雨,水天相連,沿湖漁民,每到夜晚和惡劣氣候,便把船停泊在大涪山邊。使人無限遺憾的是,鬼斧神工所造成的風光景物“小浮山”已夷為平地了。歷史滄桑兼風雨冰霜,儘管大涪山孤峰獨立,景致仍十分迷人:東北坡松林蔥鬱,間雜四季花草、茶樹、藥材;西南坡竹海蒼翠,夾以果樹、雜木,柳綠桃紅、蝴蝶紛飛。登頂極目南眺,群山逶迤環抱;東視村舍儼然,小橋流水,西顧圍網養殖,層層疊疊;北望水天一色,盪激波清。遠望若浮故名。
普門禪寺歷史
千年古剎普門禪寺建於素有“蓬萊仙境”“小普陀”之稱的大涪山上,樓閣參差,翠木茂草,湖光山色,景致殊絕。普門禪寺據傳是唐元和五年(810),僧鐵牛和尚募捐而建。原有殿堂99間,台階228級,可畏氣勢恢宏,鐵牛和尚為人心善,隱居在寺里修煉,一心向善。漁民對鐵牛和尚特別崇敬,因而寺里的香火旺盛。縣誌清晰記載寺內紅漆抱柱楹聯為:“煙籠涪山,點點蒼苔凝翡翠;風翻洮水,層層密浪漾琉璃”。香火旺盛最重要的原因是這裡山秀水清,來往過客,竹籬茅舍之畔,濱湖柳蔭之下,可垂釣、可歇吟;草堂幽謐之中,或讀書、或聊天。凡此種種,皆足以養性怡情。
歷史及發展規劃
僧侶團
2013年10月,照聞法師接任住持。照聞為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長老侍者,少時即向佛,舍家入寺,得機緣來大涪山,乃發宏願,重振普門禪寺之千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