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世界史:現代卷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世界史:現代卷

《世界史:現代卷》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齊世榮任總主編的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3卷。本卷系統闡述了20世紀初帝國主義形成以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歷史;編者注意在原六卷本《世界史·現代史編》(上卷)的基礎上,吸取近年科研教學成果,從巨觀與微觀的結合上,從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連結為一整體的高度上把握世界歷史進程及其發展規律,在內容上突出重點,如對國際關係演變、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認識和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不同類型及其特色等均有所深化。《世界史:現代卷》主要供高校歷史專業本科教學使用,亦為廣大史學工作者研究世界通史的最新讀本。與本卷配套的是《世界史·古代卷》(第1卷)、《世界史·近代卷》(第2 卷)、《世界史·當代卷》(第4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世界史:現代卷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324頁
  • 開本:16
  • 定價:26.90
  • 作者:齊世榮
  •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40200805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世界史:現代卷》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20世紀初的世界
第一節 壟斷組織的產生和帝國主義的形成
第二節 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
第三節 美國和日本作為世界大國的興起
一、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的美國
二、登上世界強國地位的日本
第四節 列寧主義的誕生和俄國1905年革命
第五節 亞洲的覺醒
一、伊朗的立憲革命
二、印度的自主自產運動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四、中國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節 大戰的起源
一、壟斷資本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厚根源
二、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
三、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四、軍備競賽、局部衝突與要求和平的呼聲
第二節 大戰的爆發和戰爭的性質
一、戰爭的爆發
二、戰爭的性質
第三節 大戰的進程
一、戰爭的第一階段:1914年
二、戰爭的第二階段:1915-1916年
三、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
四、戰爭的結束
第四節 大戰的結果和影響
一、列強力量的消長變化
二、殖民體系開始瓦解
三、反戰與和平運動的發展

第三章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影響下的歐洲革命風暴
第一節 俄國十月武裝起義的勝利
第二節 俄國蘇維埃政權的鞏固
第三節 德國十一月革命
第四節 東歐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與滅亡
第五節 共產國際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動

第四章 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巴黎和會
一、主要戰勝國對戰後世界的考慮
二、巴黎和會的召開與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三、凡爾賽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 華盛頓會議
一、戰後遠東、太平洋地區的形勢
二、華盛頓會議和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 國際聯盟
一、國際聯盟的起源與成立
二、國聯盟約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

第五章 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恢復與政治調整
第一節 戰勝國英、法的困擾
一、盛極而衰的英國
二、重建中的法國
第二節 魏瑪共和國
討論與思考題
第三節 義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一、戰後初期義大利的經濟政治形勢
二、法西斯黨的建立及其奪權鬥爭
三、義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第四節 美國的繁榮
一、經濟繁榮與社會狀況
二、繁榮下的矛盾與隱患
三、“無為而治”的企業家政府
第五節 日本的政黨政治與協調外交
第六節 歐洲國際關係的調整
一、德國賠款問題的解決
二、歐洲安全問題與《洛迦諾公約》
三、集體安全與《非戰公約》

第六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第一次試驗:二三十年代的蘇聯
第一節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和國民經濟的恢復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
第三節 史達林模式的形成和蘇聯的對外政策

第七章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第一節 民族民主運動的不同類型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運動
二、地域性特徵的改革運動
三、形態各異的民族主義思潮
第二節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五四運動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
第三節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二、民眾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
三、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
第四節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凱末爾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節 埃及的華夫脫運動
一、1919年3月愛國運動
二、1924—1937年的護憲運動
第六節 桑地諾抗美游擊戰爭
一、游擊戰爭的序幕
二、抗美游擊戰爭的進程
三、性質和意義
第七節 墨西哥的護憲運動和卡德納斯改革
一、護憲運動
二、卡德納斯改革

第八章 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影響下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第一節 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一、危機的爆發及其主要表現
二、危機的根源
三、危機的後果
第二節 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一、經濟危機與納粹運動的迅速發展
二、共和國的危機與希特勒上台
三、法西斯專政的建立與擴軍備戰
第三節 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一、世界經濟危機下的日本內外矛盾
二、日本帝國主義的法西斯化
三、遠東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第四節 英、法的衰落
一、走向衰落的英國
二、內部鬥爭激烈的法國
第五節 羅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提出
二、“新政”的兩個階段及其主要內容
三、“新政”的影響

第九章 走向大戰
第一節 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
一、義大利的戰前準備和英、法對義大利的縱容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文摘

第一章 20世紀初的世界
19、20世紀之交,壟斷組織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發展,成為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資本主義進入了新階段——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形成以後,出現了停滯和腐朽的趨勢,但這種趨勢並不排除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相反,資本主義的發展比以前要快得多,而且這種發展更加不平衡了。
19世紀是歐洲支配世界的世紀,經濟上如此,政治上也如此。20世紀初,歐洲仍保存世界優勢地位,但不久就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在美洲,興起了美國;在東亞,興起了日本。它們迅速取得了世界大國的地位,改變了歐洲稱霸世界的局面。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影響尤為巨大。
在俄國爆發的l905年革命,為1917年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準備了條件,從此人類有了一種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經歷了種種曲折的發展道路,至今仍在中國和一些國家不斷探索並向前發展。
繼俄國1905年革命之後,民主革命席捲了整個亞洲。列寧認為,“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鬥爭的開始,標誌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
1914-1918年,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範圍和霸權而進行了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這場戰爭是歐洲由盛轉衰的分水嶺。這場戰爭也為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因為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薄弱的環節,革命容易在這裡爆發,還因為在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廝殺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它們也顧不上立即動手扼殺俄國革命。
總之,從20世紀初,人類進入了它的現代史時期。

序言

人類歷史發展為世界歷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4卷本《世界史》對這個過程從縱向發展和橫向發展兩個方面予以說明。縱向發展是指人類物質生產史上不同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會形態的更迭。馬克思主義根據人類社會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質,把人類歷史發展的諸階段區分為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制和共產主義制幾種生產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幾種社會形態。它們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縱向序列,但不是所有民族、國家的歷史都一無例外地按照這個序列向前發展。有的沒有經歷過某一階段,有的長期停頓在某一階段。總的說來,人類歷史由低級社會形態向高級社會形態的更迭發展,儘管先後不一,形式各異,但這個縱向發展的總過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規律性的意義。橫向發展是指歷史由各地區間的相互閉塞到逐步開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聯繫密切,終於發展為整體的世界歷史這一客觀過程。推動歷史橫向發展的決定力量,同樣是物質生產的發展。在物質生產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人們對新地區的開拓,與相鄰地區的交換和交往,必然不斷擴大。因此,歷史的橫向發展過程也具有普遍的、規律性意義。
歷史的縱向發展與橫向發展過程,是互為條件的。縱向發展所達到的水平和階段,規定了橫向發展的規模和廣度。橫向發展一方面受縱向發展的制約,反轉過來又對縱向發展產生促進和深化的影響。在歷史向資本主義過渡的時代,橫向發展對縱向發展的反作用,表現得尤其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