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年普通海豹雄性體長130-161厘米,體重55-105千克;雌性體長120-155厘米,體重45-87.5千克。雌海豹一般比公海豹細小。普通海豹頭部的顏色略深,而且常有鮮明的小斑紋。身體呈黑褐色至黃褐色或灰色,以背部中線附近的顏色最深,向腹面逐漸變淡,每一隻都有獨特的斑點或斑紋。身體及鰭都很短,頭部相對地較大及圓,額部高而呈圓突狀,吻部較寬呈V狀,密生著200多根筆直粗硬的感覺長毛,最長的可達14厘米以上。沒有耳廓。在眼睛後方有一條較大的耳道。前肢的第三趾最長。雌獸具有二對乳頭。
棲息環境
普通海豹生活在寒溫帶海洋中,除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需到冰上、沙灘或
岩礁上之外,其餘時間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戲。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遊蕩,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
生活習性
普通海豹是群居動物,但其群落數量並不如其他海豹。若不覓食時,它們會離開水面到自己的巢穴。繁殖期不集群,仔獸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普通海豹對自己棲息的地方有很高的忠誠度。它們會花幾天在海中及游達50公里覓食,也會經河流游到淡水的地方。它們的巢穴會在如赫布里底群島或新英格蘭等岩石海岸或沙灘。它們棲息在沙質的潮間帶,有一些也會進入河口覓食。有一些甚至會在紐約港及波士頓港覓食及玩耍,經常會留在海港。它們只會留在熟悉的環境,一般都是陸上掠食者不能到達的岩石地區,且有足夠的魚類食物供應。海豹的游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公里,同時又善潛水,一般可潛100米左右。
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70千克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千克魚。它們主要獵食魚類,如鯡魚、鯷科、鱸魚、鯡屬、鱈魚、牙鱈及比目魚,有時也會吃蝦、蟹、軟體動物及魷魚。只有很少的情況會攻擊、殺死及吃海鳥。
分布範圍
分布於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格陵蘭、冰島、愛爾蘭、日本、墨西哥、荷蘭、挪威、俄羅斯聯邦、斯瓦爾巴德和揚·馬恩、瑞典、英國、美國。
遊蕩:葡萄牙、西班牙。
繁殖方式
普通海豹實行一夫多妻制,喜陸上繁殖,每年都會走上岸來生產,在低緯度的群落會於2月生產,在亞北極的則遲至7月。產仔季節持續1-2個月。雌海豹每年只會生一胎,妊娠期為9個月。雌海豹是唯一會餵哺幼仔的,約4-6周就會斷奶。雄海豹則只會與其他雄海豹打鬥。研究發現雄海豹會在水中聚集,呼叫吸引準備交配的雌海豹。胎兒出生前胎毛蛻掉,換為成體型斑毛,幼生出生時已經發育良好,幾小時內就能夠游泳及潛水。它們出生時重約16千克,到斷奶時就可以重雙倍。
普通海豹在繁殖後不久就要換毛,這時須留在岸邊。這在其生命周期尤為重要,但可能會受到人類騷擾。雌海豹在幼生斷奶後會立即再進行交配。雌海豹比雄海豹長壽,壽命30-35年,雄性的壽命為20-25年。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 Phoca vitulina concolor | De Kay, 1842 |
---|
2 | | Phoca vitulina mellonae | Doutt, 1942 |
---|
3 | | Phoca vitulina richardii | Gray, 1864 |
---|
4 | | Phoca vitulina stejnegeri | J. A. Allen, 1902 |
---|
5 | 普通海豹指名亞種(東大西洋亞種) | Phoca vitulina vitulina | Linnaeus, 1758 |
---|
種群現狀
普通海豹數量約有40-50萬隻,整體並非
瀕危。在
格陵蘭、
北海道及
波羅的海的大部份亞種卻正面臨威脅,當地的數量因疾病的爆發及人類的騷擾而大幅減少。在英國、
挪威及加拿大,若為了保護漁業而獵殺海豹仍是合法的,但商業捕獵則被禁止。一些海豹依然有被獵殺,或成為副漁獲。在美國有更嚴格的限制,並不容許任何形式的獵殺。在美國東岸,它們的數量似乎有所回升,逐漸回到以往的棲息地,南至
喬治亞州。
斯瓦爾巴群島的海豹在挪威國家紅色名錄的保護下。海豹在波羅的海自1970起被禁止狩獵。丹麥和瑞典都設立了海豹自然保護區。
瓦登海的鄰國簽訂了海豹的管理三方協定。自1994以來,在法國國家紅色名單上,普通海豹被列入“易危”。在英國,根據《海豹保護法》和《海洋蘇格蘭法》,普通海豹受到保護。
在美國,由於1972的《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普通海豹受到了阿拉斯加當地狩獵法的保護,也禁止所有海豹進口部分或產品。在加拿大,《漁業法》和《海洋哺乳動物管理條例》1993規定了海豹歸加拿大漁業和海洋部管理。昂加瓦海豹亞種被列為“加拿大瀕危野生動物委員會”(COSEWIC)附表3,被指定為“瀕危”動物。在格陵蘭島,成年海豹列入保護範圍,但不包括亞成體或幼崽。在俄羅斯,千島海豹亞種被列入紅皮書。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