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淜村

行政村隸屬祥雲縣普淜鎮,地處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0.00公里,到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50公里。東鄰子乍么,南鄰楊花沖,西鄰西山,北鄰 楊家屋。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14戶,有鄉村人口1898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 人,勞動力10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06人。

全村國土面積9.01 平方公里,海拔2,100.00米,年平均氣溫14.25 ℃,年降水量888.20毫米,適合種植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071.00 畝,人均耕地0.58 畝,林地12,442.5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8.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8.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5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4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淜村
  • 下轄地區:祥雲縣普淜鎮
  • 面積:9.01 平方公里
  • 海拔:2,100.00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71.00畝(其中:田555.00 畝,地 516.00 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 12,442.5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514戶通自來水,有5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14戶通電,有4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5.60%和85.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戶(分別占總數的57.98%和21.40%)。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16輛,機車4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20.5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2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建有小水窖8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00萬元,占總收入的44.75%;畜牧業收入 95.00萬元,占總收入的21.6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80頭,肉牛10頭);林業收入18.00萬元,占總收入的4.11%;第二、三產業收入129.00萬元,占總收入的29.45%。農民人均純收入1,658.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4戶,共鄉村人口1898人,其中男性954人,女性944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人,勞動力 1098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892人,彝族6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0.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2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7.14%;享受低保78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所,校舍建築面積 94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280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0人,其中小學生190人,中學生9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8人,其中男黨員49人、女黨員 9人。
村委會下設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00萬元,有固定資產1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種植結構單一,烤菸玉米、小麥三大作物,種植模式外難於突破。2、難於調整合理的農村產業結構模式,形成一村一品。3、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設施、機耕路配套設施、水利條件差,山地多水田少。4、人地矛盾突出,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路子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導,認真推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牢固樹立“圍繞黨建抓經濟,抓好經濟促發展的理念,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構築戰鬥堡壘,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廣大黨員作用,重點打造強煙壯畜優果,加大農技推廣力度,、增收,有效地促進全村經濟達到增產又好又快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